如下圖片中的官窯瓷器是北宋的還是南宋的?判斷依據是什麼?

泰山極頂


這件貫耳瓶更接近南宋官窯,首先是釉色青翠,釉質也薄,開中型片紋特別符合南宋官窯特徵,其次覺得這種造形應該屬於宋官窯中晚期。胎色淺灰髮黃,因此不可能有紫金土的成份,所以也造成片紋沒有顏色和胎質硬度降低,不硬挺,口沿微波動的情況出現。說的不對,敬請鑑諒。





慎德堂主


我是手工藝小匠,看圖真的看不出這是南宋還是北宋官窯,畢竟在圖片上鑑定古董侷限性太大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鑑定:

共同點:宋代官窯以燒製青釉瓷器著稱於世,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紫口鐵足。宋代官窯青瓷釉面經常可見斑點,這些斑點有黑色、黃色等不同顏色,其中有些斑點有明亮的金屬光澤。

區別:北宋官窯瓷器對釉色的追求與完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其釉質肥厚,瓷無修飾,主要以釉色之美,以粉青釉色為上,除了粉青釉官窯還有天青釉、月下白釉、炒米黃等釉色。造型古樸莊重,釉質如脂如玉,所裂紋片靈動飄逸,形如龜背,色如鱔血,釉面瑩瑩冰片極富美感,且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紅如鐵。

南宋官窯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紅褐色等,但以黑褐色佔大多數,所以瓷器胎質呈黑灰或灰褐色,胎質輕薄。南宋官窯的釉極厚,故便有"原釉薄胎"之說法。釉層較厚,南宋官窯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藍綠色,但也有以灰色綠色、黃綠色色調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濁性和釉層豐厚的多次釉,在質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窯瓷多有紋片,有大小開片,亦稱文武片。紋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淺,以冰裂紋等大紋層為主,所謂"冰裂紋"者,如同冰糖、雲母一般,層層而下,多角形的開片,顯白色的紋路。

南宋從厚胎厚釉和薄胎厚釉,分兩種底足,一種上青釉,一種不上青釉護胎,一種釉面上有水浪紋,一種釉面上乳濁釉,早期沒有,晚期釉色滋潤,玉質感強烈。修內司官窯,是一種含鈣量較高的石灰鹼釉,是高溫下粘度較小,易流動,到後期改變制瓷工藝,創用素燒胎多次上釉兩次燒成的厚釉工,釉質如玉石般的光亮瑩潤。

南宋官窯足沿釉層較薄的部位泛出鐵紅色,烏黑色,鐵黑色,澄泥色都有,修內司官窯早期花缽,晚期花口洗和花口碗的底足都沒有上一層青釉護胎汁露足部位泛出鐵紅色。瓷器鑑定多看底足。

北宋官窯的氣泡分佈密集而且大個、沒有立體感、南宋紅官窯的分佈稀少而大小相差較大,北宋官窯瓷器中一般無破裂氣泡,而南宋官窯釉面都有破裂的氣泡。

當然在實際鑑定中,以上知識點還是需要大家多看多實踐才能把握好。下面是幾款宋朝官窯的圖片,可以作為參考資料。








手工藝小匠


發個我的你們看看,紫金土,紫足鐵口。




永寶齋齋主


不是送的,要出錢



用戶6386926792343


這是宋,紫口鐵足有使用過的標本,摸一下,似小孩皮膚,



保定郄哥


宋小開片貫耳瓶






用戶7837225297438


真正玩宋代官窯應該知道北宋官窯窯址未找到。現在統稱宋代。如果硬說北宋官窯那必須紫口鐵足。




嶺南閒客


北宋官窯






鑑古藏珍


北宋官窯花觚





尕嚯撅髖癩攥


你這個沒法送啊,送人會捱罵的,自己玩玩好了,玩膩了丟垃圾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