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該怎麼辦?也罵了也打了就是沒有用?

芊裡先生


打罵只能是把孩子在學習路上越推越遠,做父母和孩子一樣,孩子的任務是學習文化課,父母則需要學習怎樣引導孩子喜歡讀書和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遇到糟糕的分數和老師的告狀,首先深呼吸冷靜,任何人都是有向好的本性,先分析具體什麼情況導致這個學習狀況,然後分段從現有不足中查漏補缺,多鼓勵多表揚,每進步五分就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相信不斷進取就是最好的成就。


黛絲淵


因為中國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孩子,家長都是迷茫的,因為都是沒有信仰目標的

我從小到大學沒有上過一節補習班,我父母從小到大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也沒問看過 問過一次成績

但是條件

1對長輩要尊重稱呼 對自己小的要照顧

2不能做違背良心的事和丟臉的事

3不能浪費一分鐘的時間(1學習 2家務),實在沒事就幫鄰居家幹活去 天天交友

4學習一天都不能停,活到老學到老,學的不好沒關係,慢慢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現在的我在電商管理1千+,生活中音樂 體育 舞蹈 樂器都夠用,



單飛彝


我家的不厭學,問報班嗎?報!錢沒少花,幾萬幾萬的花,成績還是沒有上去。

我認為一二年級時候立規矩養成,小學三年級以後,除了到初二自己能有所醒悟,別的也就沒有辦法了。

不愛學習的孩子是自己沒有責任!也是家長一貫什麼都代替做的後果。


心情隨著感覺


首先,擠點時間,放下父母身段去和孩子交流勾通,去玩,去找孩子的興趣點。

其次,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後,讓孩子玩高興,如果孩子喜歡遊戲類似的,順勢找一點難度大一點需要文字或英文之類需要學習才能玩的遊戲,趁機啟發引導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只能玩簡單或低級的遊戲,要想玩高級別的遊戲就必須好好學習。

第三當孩子有了學習意願後,先讓孩子做簡單容易的作業,然後學校老師配合一下,:老師有意無意在班上經常表揚一下孩子,從而鞏固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當孩子有了學習興趣後,要學會與孩子交朋友,經常與孩子約定君子協定,答應孩子的就一定按時或提前兌現,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心平氣和地反覆解釋清楚,以取得孩子的信任。同時有空就要陪孩子學習,或者玩。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第四夫妻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以免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家長與孩子之間,如果家長有不對的地方,要勇於在孩子面前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孩子面前自批評不是丟人的事,因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知錯就改的好榜樣。

第五多向其他成功管教孩子的家長請教成功之道,或者在網上查閱育兒成功的經驗。同時加強自身學習,才能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善於聆聽也是一種美


可以坐下來給孩子畫一副線段圖,一定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學習呢?我們很多家長。也許很快就能回答出來。你要將來走好人生路,將來有出息。這些回答都是非常抽象的。那我們可不可以坐下來和孩子細緻的談一下我為什麼要學習呢?如果孩子頭腦裡形成了為什麼要學習的思維和我為什麼要學習的真諦,我想開始學習也就不難了,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去學習。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人世間?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有時候,我們的父母都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活著。難道就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嗎?其實我們人生很短暫的。從我們出生到死去。也許只有短短的100年。甚至更短,但是在這100年當中,我們有兩個大的階段。我們可以畫一幅圖,跟孩子好好溝通。那我們第一個階段呢,叫做非獨立期。而第二個階段呢,叫獨立期。畫這樣的兩個線段。讓孩子明白非獨立期呢,是比較短暫的。非獨立期呢,就是我們孩子要學習的一個時期,非獨立期去學習是為了獨立期更好的生活。再深入的給孩子去講,我們人要想過得好,過得精彩,就要學會做人做事,我們做人就是我們要學會為人處事。在我們的學校生活和社會中都會學到,而我們非獨立期,也就是我們的學習階段的“做事”就是學習,那我們學習如果學好了,想一想,是為了我們獨立期“做事”做得更好呀,所以我們畫一幅圖畫,一個線段,跟孩子好好的講清楚講明白,而我們的非獨立期很短暫,我們大好的人生是在獨立期,我們父母並不是要等孩子過好了,要沾什麼光?而是讓孩子等到父母不能陪伴他的時候,他可以過得更好……



陽光達人888


你好!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這幾點:

1.孩子有多大?

·小學五年級之前,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價值觀跟生存觀念,厭學主要靠家長引導。可能孩子整天在“上學—放學—寫作業”的單一循環中感到了對學習的絕望。這時是考驗家長精力的時刻,經常帶孩子去家周圍的野外郊遊,帶個小帳篷外出吃野餐,去調節單調的生活。並以此作為督促,認真對待作業。

·五年級之後,孩子的想法就多了,單純的獎勵和督促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激發孩子更大的叛逆感!這一時期一定要跟孩子做好溝通,諮詢孩子的興趣愛好,並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孩子興趣的尊重。說一下最極端的:愛玩遊戲不妨就報名一個正規的電腦課外學習班!讓他明白電腦學不精,任何遊戲也都玩不精,也打不進任何遊戲大賽。總之這一時期的孩子不管有什麼興趣愛好,家長一定要做出對他們興趣的尊重,而不是一味的否定!

2.說一下我個人看到的絕大多數家長的心理:只有好好上學,考上名牌大學孩子才有出路,一切與學習無關的全盤否定。

我想說讓孩子從自己感興趣方面,學習一門特長和手藝。刻苦學習興趣愛好能逐漸鍛鍊孩子的心智和對食物的整體看法。任何一種特長手藝的學習,都不會比文化課更輕鬆!!!

一門手藝,一個專長和一個本科證書沒有誰優誰劣。

恰好疫情還沒過,那麼多站在一線的護士,和十天建造一所醫院的挖掘機、電氣工團隊,他們都沒考入名牌大學他們這輩子照樣很精彩!

最後想說:想改變挺困難的!家長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叛逆思想的養成一定是孩子們的想法和興趣,得到家長無數次的否定和嘲諷。

家長理由出奇的一致:老子天天累死累活,供你好吃好喝的,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哪兒還有什麼時間陪你們玩?

道理誰都懂,真正能做出改變的家長有幾個?

最後說一下我們家孩子情況吧:孩子上中班了,

認識大約四五百個漢字;

熟悉10以內的加減法;

認識同花順上面的10多個股票公司名稱;

跳一跳最高玩109分;

自己整理玩具;

中國地圖所有的省份、簡稱、省會倒背如流、每個省能說出2個以上城市;

熟悉高速公路上各種標誌,可以自己規劃出行路線;

熟悉世界地圖,自己經常拿手電筒和地球儀做晝夜實驗現象;

今年春節,窗花貼剪紙的是他自己剪的;

喜歡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給他拜了一位蛋糕師傅;

給他派了一位剪紙師傅;

………………………

我並不希望以上這些技能,能幫助他在文化課上提高多少分!

總之,他喜歡什麼,我們就會陪他做什麼。也經常帶他去沙漠探險尋寶。看到他真正的愛好,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幫助他。比起學習文化課,我們更希望他能做一個手藝人和一個優秀的匠人。

一點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幫到你。總之家長的思維會嚴重地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想法!











遠方自駕遊


跟吃飯是一樣的,家裡吃的東西多,孩子肚子不餓就厭倦了正餐。厭學也是家長們一味的要給孩子快速灌輸知識,一門心思的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沒有做到順序漸進。解決的辦法:慢下來,和孩子先做做他喜歡的事,成為玩伴後再成為同學再朋友再家長。



夜讀蘇公塔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有厭學想法的學生比例更高,孩子厭學一直是令父母頭痛問題。今天就談一談孩子厭學的相關問題,讓父母們有所瞭解並幫孩子一起戰勝厭學情緒。

一、引起孩子厭學的要素有哪些?

1、學習能力

部分孩子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智力低下,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不如他人;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兒童雖然智力在正常範圍,但學習閱讀、寫作或計算方面有困難,醫學上稱之為學習技能發育障礙,是由於大腦的某個掌管閱讀、寫作或計算的部位發育異常有關,對這部分學生,如果一味按照正常孩子要求他們,而他們力所不能及,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放棄學習。

2、心理因素

因為學習是一種需要調動大腦能量,運用注意、記憶、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心理因素影響了大腦,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最常見的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其基本缺陷是大腦前額葉發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計劃性差。智商高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習難度不大,學習能跟上班,沒有及時就診、診斷。上初中後,由於學習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增大,採用過去蜻蜓點水的辦法已經應付不了,而這些孩子在遇到困難後,更容易放棄,於是就出現了厭學的情況。焦慮症因為焦慮不安、無法集中精力於學習;抑鬱症大腦皮層被抑制,聽不進、學不進,對於學習成績下降非常著急,覺得學習不好就一切都完了,也會選擇逃避。

3、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進兒童青少年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學習的心理動因,表現為學習的志向、願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推動作用。學習動機可以簡單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所推動的學習活動是為了外部獎勵或榮譽,由社會的要求、父母的獎勵、教師的讚許、夥伴的認可、獲得榮譽稱號、報考理想的學校、追求令人嚮往的社會地位等激發而來,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較大的可變性。內部動機所引起的學習活動是為了學會所學的內容本身,由興趣、求知慾、理想、信念、人生觀、責任感、榮譽感等內在因素轉化來的,與外部動機相比,具有更大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學習活動有著更大、更為持久的影響。年幼兒童以外部動機和近景動機為主,隨著年齡增長和自主性的提高逐步轉化為內部動機。

學習動機受損是中小學生厭學的關鍵因素。輕者消極怠工,缺乏進取,重者完全放棄學習。

常見原因有:

①學業失敗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一次失利,或某一門功課沒學好,產生挫敗感,又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就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缺乏主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其結果是學習成績下降;而由於學習成績差,得不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和賞識,更會喪失學習興趣,變得得過且過。

②制定目標不合理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過高,孩子雖然努力,但總也達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標,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不僅起不到期望的激勵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進的勇氣,或產生對立情緒,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

③學習疲勞

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材料枯燥、單調、缺乏趣味性,學習強度高,有的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完了學校作業還要加做課外練習;還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當,例如只會死記硬背、不會聯想記憶;只會運用視覺學習,不會運用聽覺學習等,都會造成心理疲勞,對學習感到倦怠,煩悶、易怒、精神渙散,興趣喪失,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家庭不和睦,矛盾衝突多,對兒童教養態度不一致,過分溺愛或過分苛求,對文化知識的價值和個人成就不重視等,都會損傷孩子的學習動機。

二、發現孩子厭學怎麼辦呢?

1、首先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如果發現有發育性問題,應該給予特殊教育,對這些孩子應該降低標準,因材施教,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習興趣,只要他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學習,就要予以肯定。

2、對於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孩子,雖然小學成績還過得去,但要清醒認識初中一年級這個關鍵期,堅持服用治療ADHD的藥物,爭取第一年不掉隊,保持自信,打好基礎。對於焦慮、抑鬱或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孩子,也要採用相應治療。

3、對於學習動機受損,可採取以下措施:

①制定合理學習目標

雖然大多數孩子智力在正常範圍,但智力和能力會有參差不齊的現象,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長處、也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制訂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要與其他孩子攀比。要根據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制訂適合他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他”跳起來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樹頂的桃子;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已經受損,目標就更要低起點,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②提高自信

對於年幼的孩子,在學習中增加趣味性,通過獎勵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要與老師配合,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閃光點”,在他現有基礎上,只要略有進步,就要及時鼓勵,提高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高外部動機,再強化內部動機。

③科學用腦、改變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疲勞的孩子,提倡科學用腦,每天要有一定運動和從事有興趣活動的時間,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主動性。

④提高應對挫折能力

現代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不可能沒有學習壓力、避免挫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例如考試失利是積極尋找原因還是消極自怨自艾?沒考上理想學校是適應現在學校努力進取,還是自暴自棄熬過這幾年?這些都可以通過認知行為治療得到矯正。

美國心理學家索裡說過:“一次有高度動機的複習可能相當於十次消極的重複”,無論哪種情況,都要從激發動機為主來改變厭學情緒,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劇集地k


沒有太好的辦法,每個孩子都是非常特別的。在外人眼裡應該如何如何才是對的,這種發言是不負責任的。每個家庭的傳承方式不同、文化底蘊不同、社會視角不同,真的無法按一個模版去制式孩子的成長曆程。既然受邀回答問題,那我就提問幾點搞搞清楚給點小建議。

1、是什麼吸引著他不想學習

2、你們爺倆平等的談過心嗎

3、您希望他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

談者不是老中醫藥到病除。如題所感你在野蠻操作,打罵孩子!對錯您自己想去。

從兒童心理學分析,孩子降生睜開眼睛就是在看父母在學父母,你給他輸入了什麼他就會潛移默化的效仿。現在的孩子們心智都早熟,孩子們有孩子們對社會的認知感,有時冷不丁的一句話能讓大人定格當場。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來看看,你們爺倆的第一次打罵,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體驗承受值,父母都不太會下死手打,孩子扛過去了他一個人時會給你評估,下次或者N次你屢屢此招他還會在意嗎?

影視作品中有句經典臺詞我送給您吧,也作為今天談話的收尾:“你要以德服人”

棍棒之下出孝子已是老棉花套子沒用噠……

想讓孩子如您意,老友你須行在先!


小嘀嘀吖


很樂意參與頭條君發起的問題討論。嗯,知道孩子厭學了,說明你已大致知道了孩子成績不如意的癥結了,因此建議你不妨大可以先把學習這件事放下,然後選擇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日常知識去陪養他對這方面的興趣。比如從成語接龍過渡到字詞音意的辯識,他講故事,你聽寫的寫作文,或者玩三八二十四這樣的撲克遊戲等等趣味性的學習遊戲,讓孩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養成對學習興趣和渴望,只要開啟了他對學習的朦朧畏難情緒,或許能幫助他改變厭學的情緒吧。拋磚引玉 ,不知能否給到你一點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