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選雙學位還是選輔修好?求告知,謝謝?

熊輝199


如果是學工科的,建議儘早進實驗室學習才是關鍵。

我一個同學在一個普通高校當老師,負責管理一個實驗室,很多有進取心學生大一就找他,進實驗室學習。

很多大學期間就能發一篇SCI,有這個論文在,保送985高校輕輕鬆鬆。

碩士保研不需要考試,而導師更注重的是動手能力。

我有一個同學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當教授,今年三個北大的學生想讀他的研究生,都申請不過,因為沒有論文或者說能證明他們有動手能力的證書。

他今年招的學生,有一個江西財大的學生,本科發了兩篇SCI,這些學生比北大的優秀多了。

大學不要迷茫,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好好做好規劃,超越清華北大的學生不是夢。

所以大學期間,早點跟著老師進實驗室,做課題非常重要!


苞谷家長學堂


要看個人以後的打算

含金量來說,雙修要比輔修好,因為雙修發的是兩個學位證書,輔修的話只有一個輔修證明,這兩個就有差距了。

其次是,要看你有沒有時間,雙修的話,就相當於,你再學一個幾乎和你專業一樣課多的專業,你需要的學習時間是別人的兩倍,做作業要做兩份,考試要考更多,最後還要

寫兩篇畢業論文!

你要考慮好,你真的能堅持下去嗎?你會把時間都能分配的好嗎?你願意在別人寫完本專業的就出去浪的時候,還要苦逼的開始寫另一份作業麼?

但是,雙學位如果修下來了,那真的,人生就來了一個新境界。

首先考研,你可以有兩個選擇,而且你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專業課的複習和學習,因為好多跨專業考研的同學都是在大三的時候才開始幾乎零基礎準備專業課考試

另外,出國留學也有很多種可能性,申請的專業領域就會很廣

還有就是,在找工作的時候,雙學位在你的簡歷上肯定是一個加分點啊!雖然工作和本科學習沒什麼關係,但是它代表著你的努力和堅持,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學業了。

當然,輔修也很好啊,因為其實有時候你不需要一個學位來證明你有相關背景,只要有相關課程,也能夠證明你有這方面的知識。

總之,不論是雙修還是輔修,它們對於你的學習都很有幫助,而且一般雙學位在大三的時候可以轉成輔修吧,這要看各自學校,如果你覺得只要有這個經歷或者相關知識,不需要學位證,或者說時間上真的顧不過來,那就可以轉成輔修嘍。


WORD每一天


首先把自己本職的課業做好,成績好,現在的形勢下,爭取保研。就算求職,好的成績也是敲門磚。雙學位或者輔修,也要看地區認可度,不要盲目。比如武漢七校聯盟,出了武漢就沒人聽說過。


不重要的聲音


如果以後企業上班,建議還是輔修吧,選熱門實用的專業,因為需要筆試、面試等;如果考教師、公務員,雙學位有優勢!


一起談數學


如果有雙學位,肯定選雙學位啊!


雅正教育李老師


有能力個人覺得雙學位好


美術謝老師


1、二者指代不同:

輔修是指兼修本專業以外的任何一個專業;雙學位是指修讀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的任意兩個專業的學位。

2、獲取方式不同:

輔修是指在修讀本專業的前提下,利用學校提供的可以輔修的專業進行修讀, 輔修相對於二專來說學分要少一點,也可以輔修其他學院的專業,在大部分學校來說輔修只有輔修證;要拿到雙學位第二學位證還要選擇二專。

3、招生類型不同:

輔修大體上對本校學生招生;與之相對應,雙學位大體上會招其他學校的本科學生。

雙學位,廣義上是指第二學士學位、與境內外其他大學合作開展的“雙學位”項目、輔修學士學位(輔修專業學位)、雙學士學位、聯合學士學位。在《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頒佈前,通常語境中指輔修專業學位。《辦法》頒佈後,雙學位指雙學士學位。

擴展資料:

雙學士學位相關改革舉措:

7月26日,教育部官網發佈《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對學士學位授權授予、學士學位管理等作出進一步規範。

文件提出設置輔修學士學位、雙學士學位、聯合學士學位三種學士學位類型。自辦法實施之日起,學位授予單位不再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這裡的第二學士學位與大學內輔修學士學位,雙學士學位並不相同。

申請修讀第二學士學位不僅要通過學校自己組織的考試,還要求報考者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政策指出:對於全日制學生在本校自主選擇讀多個學位的,可以採取輔修學士學位方式。輔修學士學位應與主修學士學位歸屬不同的本科專業大類,對沒有取得主修學士學位的不得授予輔修學士學位;

對於學校主導開展的複合型人才培養,可以採取雙學士學位方式,對招生、培養、畢業等進行整體設計,由省級學位委員會審批;

對於校際之間正式開展的複合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可以採取聯合學士學位方式。學位證書由本科生招生入學時學籍所在的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頒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