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自古以來,我國就將愛國與否作為衡量一個人品德高低的重要因素。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禮記•儒行》就提出了:“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的信條。在強敵環伺的南宋時期有岳飛、文天祥此類中華民族的英雄豪傑,在近代中國也依然有鄧世昌、馮子材等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將領。

愛國是一項重要的精神品質。不愛國的人必定會受到人們的口誅筆伐,難以立足於世。但卻有這樣一個人,她雖為日本女人,嫁到中國後卻完全斷絕了與日本的聯繫。她的這一行為卻得到了一致的好評。這又是為何呢?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蔣百里

想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還需要從一百年前說起。這個時候的中國剛剛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仍舊處在軍閥混戰的混亂時期。軍事也成了當時當之無愧的主旋律。各種軍事院校講武堂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


保定軍校就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保定軍校的校長更是當時的風雲人物。不僅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而且有著“中國三傑”的美譽,甚至還曾出版《清代學術概論》,可以說是真正的文武雙全之才。他就是蔣百里。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她的夫人——蔣佐梅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蔣百里與蔣佐梅

蔣佐梅原名佐藤屋登,本為一位日本護士,因為一次“自殺”事件,她結識了蔣百里。在1913年,當時的蔣百里正擔任保定軍校的校長。一次,他向陸軍軍部索要軍校的教學經費未果,深感愧疚的蔣百里竟想要自殺謝罪。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舉槍向自己的胸膛射擊,幸好被身邊的人阻攔,子彈才沒有打中要害。


  • 事後,他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由於當時我國的醫療水平較低,北洋政府為了讓他更好地接受治療,便為他選擇了一位日本醫生和護士來對他進行照顧。蔣佐梅就是照顧他的那位護士。
  • 手術後的蔣百里十分虛弱,需要一個人來陪護,佐藤屋登理所當然的成了最佳人選。在蔣百里清醒後,仍舊對學生心懷愧疚,幾次想要自殺,都被佐藤屋登勸阻了下來。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蔣百里

這個過程中,蔣百里逐漸對佐藤屋登生出了愛慕之情。這不僅是因為佐藤屋登的美貌,更是因為她的細心體貼,樂觀開朗的性格。於是他開始瘋狂的追求佐藤屋登。好事多磨,就在蔣百里身體即將恢復的時候,佐藤屋登被調走了。此後蔣百里雖然對佐藤屋登始終放不下。但在那個年代,苦於沒有聯繫方式,卻始終無法得見。


可無巧不成書,蔣百里因為這一事件,辭去了保定軍校校長的職務,選擇來到北京的一家日本醫院做進一步的調養。誰知,就在此地,他再次遇到了心心念唸的佐藤屋登。這一次,蔣百里不會再讓機會就這麼溜走了。他向佐藤屋登表明了心意,豈知佐藤屋登也早已對他心有所屬,兩人就此墜入愛河,不久就結為了夫妻。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蔣百里與妻子女兒合照

自從兩人結婚之後,佐藤屋登就與日本的家人斷絕了聯繫。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佐藤屋登開始努力學習中文,並且取了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蔣佐梅。兩人婚後生活幸福,並最終攜手走過了20年的幸福時光。1938年,時任陸軍大學校長的蔣百里不幸去世。蔣佐梅深受打擊,但她並沒有選擇回到日本。而是選擇了用她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丈夫未完成的愛國事業。

時值抗日戰爭時期,作為護士的蔣佐梅自告奮勇來到了戰爭的前線,幫助戰地醫院護理重傷員,許多戰士在她的手中轉危為安,保住了自己的生命。眼見日本對中國的暴行,蔣佐梅發誓再也不會回到日本去。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年輕時的蔣英

此後蔣佐梅也確實沒有再踏上日本一步,作為一箇中國的媳婦,她將一生都留在了中國。在她晚年時候,曾經有人問她,為何要幫助與自己母國敵對的中國呢?蔣佐梅說道:“我這樣做,是我覺得當時中國的戰鬥是正義的”。如此深明大義,不得不讓人敬佩。

1978年,88歲的蔣佐梅在中國去世,在她的墓碑之上赫然刻寫著“蔣佐梅”三個大字。她最終把自己活成了一箇中國人。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給孩子一句日語,一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蔣英與錢學森

值得注意的是,蔣佐梅與蔣百里總共生下了五個女孩。其中有一個女兒在後來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個人就是蔣英。蔣英不僅是著名的高音歌唱家,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夫人。錢學森先生為國家立下如此豐功偉績,背後也離不開蔣英的支持。

蔣佐梅雖然是一位日本人,但她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為我國的抗戰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僅憑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欽佩。

《禮記•儒行》

《浙江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