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電影《城南舊事》是根據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的。影片藉助女童英子的視角講述他們一家在北京城南四合院居住時經歷的事和遇見的人,真摯地傳達出主人公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以下是影片開頭極具滄桑感的散文式旁白:不思量,自難忘。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是多麼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許已物異人非了,可是隨著歲月的盪滌在我一個遠方遊子的心頭卻日漸清晰起來。我所經歷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時間磨蝕了,然而這些童年的瑣事,無論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卻永久永久地刻印在我的心頭。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餘靄而神聖的嗎?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我在跟隨著英子回望童年時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腦海中也浮現出許多塵封而模糊的人和事,憶起了那老屋裡的傾城時光。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我家的老屋處在城鄉交界處,踏淺一步就是城市,走深一腳便是鄉村,城鄉結合部這個詞就很符合它的地理位置特徵。老屋坐北朝南,兩間大正房以洋井為界一牆之隔,正房階下一東一西坐落著兩間小廂房,整齊端莊的院子中央還留有一塊俏皮兒的小園子,北側則是由兩扇鏤有燙金獅子對開的絳紅色鐵門牽著一串尖尖的鐵柵欄給院子封住。紅磚朱瓦白瓷磚,石灰地面銀柵欄,冷暖相調交相輝映。門前那條路叫通信路,老屋恰好就在其腹腰部位,左鄰右舍也基本都是類似的房屋構造,家家戶戶比肩而立。門口有棵一腕粗的小榆樹,沒有人知道是誰栽的,極有可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二十三年前,老屋還是個豆蔻年華的少女,隨著我第一聲啼哭的到來,她彷彿也在頃刻間被籠上了聖母的光環。於我而言,老屋就是我脫離母體後的下一站子宮,在十三個寒來暑往裡默默地給予著我庇護、溫暖和養分。而這段時光打在生命的刻度上恰好就是整個童年的寬度,舊時光裡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角色都像六月的天一樣陰晴不定隨心所欲,唯獨老屋這塊背景板從未被抽離。

如若浮生真的分六記,那麼童年樂記則是最美好的,只可惜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在我童年五彩斑斕的畫板上,弟弟當仁不讓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嬸嬸把他生下來的那天起,他世界裡的每一天都或多或少地躍動著我的影子。不管他情不情願,餘生都會有個河東獅式的姐姐陪著,存在即合理且不接受反駁。我們既是堂姐弟又是朝夕相處的小夥伴。因為只差三歲,我倆常常是姐非姐、弟非弟,相親相愛的時候姐友弟恭和諧得能穿一條褲子;相愛相殺的時候雞飛狗跳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不過捫心自問我對他還是有愧疚的。幼小單純而又無助的他就像一隻被貓玩弄於鼓掌的老鼠,常常在我的威逼利誘下幫我跑腿,給我背鍋。我倆闖了禍,氣得暴跳如雷的爺爺從不打罵我,一般都是拿弟弟開刀殺雞儆猴以儆效尤。現在看來,弟弟還是一位蠻有職業操守的背鍋俠的,雖然偶爾也會臨陣倒戈。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如果說孤獨和寂寞從敢不向孩子伸手的話,那一定是因為它們耐不住一群熊孩子的戲弄和折磨。一條衚衕裡的小夥伴們年齡基本相仿,我們一從幼兒園被接回來就三五成群津津有味地聊著童話世界裡天馬行空的故事。因為大人們已經喪失了看到天上游走的飛魚和駿馬的慧眼,他們再也接收不到來自童話世界的腦電波了,又怎能理解我們的歡聲笑語呢?但他們還總嫌棄地說童言無忌不值一提,可小孩子的話往往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每一個小玩伴的名字我都還記得:秦瑤、梁田、李昊楠。我們曾一起吹大大泡泡糖炸一臉,喝彩虹色系的冰水淌一衣服,吃旺旺雪餅撒一脖子。我們曾一板一眼奶聲奶氣地數著路過門前的六十八隻羊和一隻牧羊犬。我們還曾認真地玩過家家、躲貓貓、跳皮筋兒、跳大繩、打沙包,躲在一棟未建完的空房子裡用廢棄瓷磚敲著破碗等雨停。雨停後,我曾問弟弟“你聽這是什麼聲音”,我以為他會說是房簷上雨滴落下的聲音,但萬萬沒想到他竟然說“姐姐,我聽到了雲的聲音”,這是迄今為止我所聽到對聲音最美的描寫。我們還經常調皮地模仿走街串巷的叫賣聲“白酒、米醋、醬油、大醬嘞”,“磨剪子嘞、磨菜刀”,“收舊冰箱、舊洗衣機、舊電視”,卻總是在聲音上少了幾分生活的煙火氣。七八歲真就是狗都嫌的年齡,偶爾有雞鴨鵝狗閒庭信步,我們也得飛上幾塊石子叨擾一番,雨後專挑水窪走,仰著脖子追彩虹生怕它跑了,一要吃飯就跑出去玩,當然還有永遠躲不過的你媽叫你回家吃飯了。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那時的天總是很藍日子也過得很慢,我們還在傻傻地咧嘴笑,爺爺奶奶還很健朗。爺爺當年特別愛看《正大綜藝》這個節目,以至於這麼多年後我還能依稀哼出它的主題曲“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一曲;東南西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曲苑雜壇!”相聲小品一類的節目我們也看不太懂反正就跟著爺爺看,爺爺笑我們也跟著呵呵笑。我和弟弟倒蠻喜歡看魔術,我曾把弟弟藏在衣櫃裡給家人表演大變活人。一時興起爺爺也會在老屋裡引吭高歌“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抑或是“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久而久之我和弟弟也開始學著唱,老頑童和小頑童們的協奏曲就會時不時迴盪在前屋後院的上空。風和日麗的時候,爺爺會騎著二八槓的車子,前樑上坐著弟弟,後座上帶著我,爺孫三人浩浩湯湯逛集市。我記得路上遇見過一輛風馳電掣的拖拉機,弟弟說等他長大了也要開著拖拉機拉著爺爺和我。因酷愛醫學類雜誌,爺爺到郵局一訂就訂整年的《家庭用藥》。郵局贈給爺爺一個綠鐵皮信箱,正好能容納一本雜誌的大小,信箱就釘在西側小屋的外牆上。每月的18號郵遞員叔叔都會準時地騎車來投送雜誌,當時我很喜歡那個穿著郵局制服高高瘦瘦的郵遞員叔叔,放到現在我可能會愛上一個送快遞的。爺爺常說人一上歲數就容易犯困,他拿起雜誌坐在椅子上看不了多久,老花鏡就會隨著爺爺耷拉下來的眼皮滑落。我和弟弟一遇到這樣的場景就會站在一旁捂著嘴笑,或者試探性地把眼鏡偷走藏起來。正被時間眷顧的我們哪裡懂得它對長者的吝嗇和殘酷呢!奶奶騎著自行車滿載而歸時,只要一拐過衚衕口兒,她的大孫女和小孫子就會追著車子跑,奶奶一邊把著車把一邊回頭叮囑我們別摔著。如果運氣好,我們可能會撿到從奶奶破損的車筐裡滑落的幾根豆角、茄子也有可能是西紅柿,有時未曾察覺的奶奶先到家後還在納悶她的菜跑去了哪裡。我們像翻百寶箱一樣翻著奶奶的車筐,奶奶每次都能拿出幾塊熱乎乎香噴噴的餅乾、蛋糕或是煎餅塞進兩隻小饞貓的嘴裡。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春暖花開總有一種朝氣中的慵懶,猛然抬頭髮現屋簷下多了個鳥巢時,我就知道那群小燕子又回來了。它們就像是我家的租客,一到秋天就退房,來年春天再續租。它們常常繞著巢穴翩翩起舞,悅耳的鳥鳴巧妙地被編織在晨起忙碌的炊煙裡,宛若一首肖邦的圓舞曲。下午放學歸來時,隔壁九十高齡的老奶奶都會坐在小馬紮上倚著大門一臉慈祥地望著日落,目光總是那樣專注而遙遠,許是想起了誰又或是正掛念著誰。

盛夏我們拿著爺爺用蜘蛛網粘的神器撲蝴蝶、抓蜻蜓像夸父逐日一般在烈日下樂此不疲地奔跑。在難熬的三伏天裡,兩個大屋的後身是最為涼爽的,我經常偷偷從後窗跳出去逛一圈再悄悄爬回來。西側大屋裡有一間陰涼的倉房,常年儲存一家子的米麵糧油,微風吹過屋裡就會盪漾起淡淡的米脂香。仲夏的小院兒是再熱鬧不過了,夕陽西下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院子裡,吃晚飯話家常,用洋井壓幾桶透心涼的地下水浸上一個西瓜和幾瓶啤酒,好不愜意!傍晚媽媽用白天曬好的水給我洗澡,那種水裡總裹著一股陽光的香味和柔軟。爺爺還在石階下種了幾架葡萄,但因為種子沒買好接出來的葡萄就又酸又澀還有綠豆色的大蟲子。小院兒中央不足二十平的小園子被豇豆角、小白菜、韭菜、大蔥、水蘿蔔撕扯得四分五裂,年年如此無一倖免。不知是我《安徒生童話》讀多了還是黃宏的小品看多了,我竟把僅有的幾張零花錢埋在了土裡,嘴裡還不停地念叨著“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種啥都長人民幣”。可過不了幾日,我就開始拿不準自己當初埋錢的位置了,直到印象全無就真的把金錢化為了糞土。

北方的秋總是來得猝不及防,草木凋零,秋風瑟瑟彷彿一夜就能知秋。不過我認為秋天的夜空是最迷人的,每一顆星星都空靈而唯美地閃耀著。可我在某個秋日裡留下過傷痕,要是現在我說我被大風吹落階下那要麼是天方夜譚要麼就是鐵扇公主發威了,但是當年的大風的的確確給了我一次恐懼和疼痛的初體驗。就在再平常不過的一天裡像脫了韁的野馬一樣的北風突然衝著東大屋虛掩著的門呼嘯而來。北風吹門門推我,於是我就被甩到了臺階下的葡萄架裡,萬幸只是左耳朵被縫了幾針。事後爺爺一氣之下把葡萄藤拆了,從此小院兒便再無蓊鬱的樹蔭了。

冬天是最不會討孩子們歡心的了,數九寒冬天又黑得早,我們只能躲在屋子裡要麼看重播了無數次的《西遊記》要麼寫寒假作業,也就堆雪人能點綴點綴我們單調的日子了。棉被套上塑料布罩在小屋的窗戶上,要是不看錶誰都分辨不出黑天白夜。水汽和玻璃妙手偶得的窗花美得以假亂真,我看得入迷了也會向著玻璃哈幾口氣然後用手指自矜地寫上自己的名字。爺爺為給我們提高免疫力經常會在燒得很旺的爐子澆幾滴醋,那景象就像把一瓶泡騰片全都扔進了一碗水裡一樣壯觀。每年除夕媽媽都會買一條大活魚回來放在大盆裡養著,我猜是為了圖個年年有餘的好彩頭,不過大魚一般撐不過大年初三就被燉了。也不知是哪一年我竟和那條大魚培養出感情,我力排眾議把大魚一直養到了正月廿十五爺爺生日,最後全家人好說歹說我才哭著同意殺魚。過年令我覺得最幸福和浪漫的就是我站在櫥窗裡,看著弟弟興高采烈地為我放五花八門的煙花,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下意識地顧念起這個臭小子的安危。

就算我走到天南海北,老屋依舊是落葉歸根之處。就連從老屋塵封的古舊裡我都能嗅得到往日的熟悉,我和老屋之間許是有一條隱形的臍帶吧,要不我怎會總是想念她、夢見她。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十年如白駒過隙,彷彿彈指一揮間,但早已時移世易。喝的水吃的菜都彷彿少了一味純真,儘管我們每天都會被各種氣味圍繞但卻再聞不到那種青草混著泥土透著生活氣兒的清香了,也許那種一去不復返的味道就叫“故香”吧!原來鞍前馬後的弟弟朋友圈把我屏蔽了,歲月的變遷在爺爺奶奶的身上再也掩藏不住了,當年的發小一別經年杳無音訊縱令相逢應不識,左鄰右舍已是天各一方,老屋也被蓋上了臃腫的棚以求得更大的拆遷面積,唯獨門前的那顆榆樹雖有蒼涼但卻壯碩不少。

豆瓣8.9|觀林海音《城南舊事》憶東北小城童年往事

別了,老屋!別了,童年!別了,那段回不去的傾城時光!

影片中反覆插入了李叔同的《送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只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看著、聽著、想著,不知不覺已潸然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