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不偏不倚全程保持中立,德日敗得更快還是更慢?

愛情灰常假


意大利戰術上不咋地,但是戰略上軸心國需要!

從客觀來看,意大利人在二戰中的表現基本“招黑”了,不管是英國、美國、法國人還是蘇軍,甚至自己的盟友德國都對意大利不停的吐槽,將二戰軸心國的重大失敗原因歸結給了意大利。這些國家是瞧得起意大利,而意大利作為號稱歐洲強國,但是實際來看意大利遠不是德國、英國這種工業化國家可以比較,就算工業化是比較發達的法國,也就打了1個半月。意大利承擔軸心國戰略任務太沉,並且這種任務不是意大利這種國力可以承擔的。

特別是意大利獨自面對著英軍作戰時候,這種差距明顯出來,特別是機械化作戰,意大利人無法在北非獲得絕對制空權,由於沒有航母也無法在地中海建立完整的制海權,只能採用添油戰術,而早年不停的發動對埃塞俄比亞、阿爾巴尼亞的戰爭也消耗盡了意大利所剩不多的國力,所以面對著希臘時候,意大利國力就吃不消了,打不動了。意大利本身就不是一個工業國家,意大利北部就那麼一點工業帶,而南部全是以種植業為主。對比,歐洲強國工業化意大利武器生產慢、代差大、質量很一般,比如意大利的坦克,基本上都是CV-33這種薄皮小餡的輕型坦克,比裝甲車好不到那裡去,面對著英軍坦克無法對抗。意大利的戰鬥機也不好,和英國人差了整整一代。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戰略上還有和英國、美國較量,最後滾出了最後的殖民地,非洲地區。但如果沒有意大利支援,德國的日子在歐洲並不好過,不論是英國方向還是蘇軍方向,沒有意大利,德國需要獨自面對英國,英國也會集中全力對抗德國,而不是分兵打擊意大利。而蘇軍也是,意大利也是第二大軍隊進攻蘇軍的。所以從戰略上軸心國還是十分需要意大利的,而沒有意大利,二戰進程會相應的加快,因為少了一個主要對手後,同盟國自然在戰略上,就少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更別說這個敵人還擁有一定的工業能力。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意大利嚴守中立並不會影響同盟國勝利的步伐,甚至在戰略層面上說意大利如果嚴守中立甚至會拖延盟軍二戰的勝利。

首先,在二戰中,意大利可以說沒有一場勝利,比如: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亞不宣而戰。總共65萬意大利軍隊在飛機、坦克、毒氣和法西斯德國的武裝幫助下用了一年時間才佔領埃塞俄比亞。1941年,裝備極差的埃塞俄比亞游擊隊趕走數十萬意大利軍隊,埃塞俄比亞重新獨立。這是二戰中德意日法西斯第一次被徹底趕出一個國家。

1940年6月21日,意大利正式向英法宣戰,意大利部隊對駐守在法國南部山區的法國軍隊有著六比一的絕對優勢,之後,意大利軍因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寒冷天氣和阿爾卑斯防線及地中海區馬奇諾防線南部遇到頑強抵抗,他們只前進了5公哩及於裡維埃拉停止前進。 超過24個意大利師付出大量死傷,大約5,000人,而對面的法國4個師只有40人死,84人傷,150人失蹤。

1940年08月05日意大利入侵英屬索馬里。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餘英國人全殲。

1940年09月13日意大利入侵埃及。 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5000人的意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英軍長官通過電臺詢問坦克手抓了多少個俘虜,得到的回答是1英畝軍官,9英畝士兵。

其次,如果意大利嚴守中立,軸心國很可能將全身心的經理放在自己的戰略上,不會為意大利這個拖油瓶分心。

再次,日本所參與的太平洋戰場是美國主導的,歷史的時間線不被意大利左右,改變的只會是太平洋戰場日本的投降早於歐洲戰戰場,二戰的結束以德國納粹投降為節點。






航空大學堂


“假設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不偏不倚全程保持中立”,那麼德國就會在歐洲失去一個重要的盟友,其處境只會變得更加惡劣,自然也就直接影響到戰爭的進程。可以說,二戰時期的德國如果失去意大利的配合,絕對會敗得更快一些。

作為三大軸心國之一,意大利的戰爭罪行其實同樣是罄竹難書的。雖然,意軍的總體戰鬥力確實並不上裝備強大的德軍和作戰兇悍的日軍,整個二戰期間也沒有多少響亮的戰績。但意大利怎麼說當時也是世界強國之一,如果沒兩把刷子,德國和日本也不會與它結盟。

事實上,意大利可是傳統的海軍強國,其海軍實力相當強大。二戰前,意大利海軍世界排名第四,總噸位數超過80萬噸,僅次於美國、英國和日本,比法國海軍還要強一些。

當時,意大利皇家海軍擁有7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123艘驅逐艦、67艘魚雷艇和115艘潛艇。而且意大利海軍可不是紙老虎,其裝備的維內託級戰列艦性能優越火力強大,並且還擁有規模龐大的驅逐艦和出色的潛艇部隊。其中意大利的微型潛艇部隊,還曾大搖大擺的跑到英國港口重創英國兩艘戰列艦。

並且,意大利海軍還憑藉強大的戰力,掌控了地中海地區的制海權。同期的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總共才6艘戰列艦、2艘航母、1艘戰列巡洋艦、22艘驅逐艦和12 艘潛艇。這樣的規模和戰力,根本無法撼動意大利海軍在地中海區域的巨大優勢。

而這也為日後“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德軍橫掃北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換句話來說,如果沒有意大利海軍的鼎力支持,德軍壓根無法在北非戰役中擊敗英軍。

光這一點,意大利對德國而言,就是至關重要的盟友,可以說比遠在東亞的盟友日本還要重要。因此,當墨索里尼被推翻後,希特勒還是想要幫自己這位老哥們一把,發動橡樹行動,強行將墨索里尼救出,在意大利北部地區建立親納粹德國的傀儡政府,繼續作為希特勒的屏障。



這些歷史要讀


雖然法西斯在意大利萌芽形成且行之有效,但說到底,意大利在二戰的表現確實是對軸心國而言是豬隊友。

它首開先河以狂暴戰爭機器對待一個無辜的國家,非洲的君主國,奈何人家愣是與武裝到牙齒的意大利血拼到底,使得意大利的理想和現實產生了變化。

意大利民眾如同被澆了一盆冰涼的水,不再對法西斯狂熱,墨索里尼之所以還能執政,無非就是鐵腕控制,接近於獨裁的手段。

但民眾的熱情不再,獨裁只是維持一個虛假的強悍,接下來的所有戰事都一一戳破墨索里尼的畫皮,讓他的羅馬帝國成為笑談。

當然啦,墨索里尼野心極大,不像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這人就很聰明,利用軸心國的力量,英法的力量為自已纂取政權,但他卻在二戰保持了中立。

野心家,墨索里尼指揮著人心崩壞的意大利,打哪就在哪陷入泥潭,很簡單理解,民眾壓根不想打,只是被逼著打,所以只有呼請德軍來幫忙。

正如德國人嘆息,如果意大利站在盟軍那邊,打敗它只需要三個師,幫助它卻要搭進去源源不絕的師,如果它保持了中立,謝天謝地,意大利可以當靠山了,至少是一個非常棒的緩衝國,可以頂得上西線的一大片安全區。

要知道,除了諾曼底登陸,盟軍還從意大利一路狂卷而至。

因此會使得德國的失敗稍微緩和一些,不會被從北非一路打過去,最終四面楚歌而丟掉了西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