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前幾天,一則家暴的案件刷屏了。深圳的曹小姐在遭到男友家暴後,去報警,調解員卻冷言相向,反問她是不是想毀了自己的男朋友。在經過前後三次報警後,最終曹小姐才討到了一個說法。2月27日,深圳南山公安發佈通報,對施暴人史某進行了處罰,並就調解員的不當言行向曹小姐道歉。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距離2020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已實施四週年了。但對於家暴,一些人還沒有樹立起應有的意識。在中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遇家暴。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每年有9.4萬女性因家庭暴力自殺,有近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

數據很沉重,而受害者對於暴力的反應也令人沉重。在向中國救助組織求救的女性中,最短的已遭受過三年暴力,最長則忍耐了40年的家暴才去求救。在中國人舊有的觀念中,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你打我一巴掌,我推搡你一下,都不是什麼大事,事情過了就算了。夫妻間的吵吵鬧鬧怎麼會上升到家暴這麼嚴重?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如何來界定家暴?很多人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一條,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他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

夫妻之間看似一場普通的紛爭,都有可能存在暴力行為。家暴,不僅是身體上的暴力,還有性暴力、精神暴力以及經濟控制,都屬於家暴。家暴遠比想象中離我們要近。但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忍耐和沉默,為什麼因為愛而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對家暴緣由及背後問題的深入探析,有助於我們從根源處避免家暴的發生。

原生家庭的失常

家庭環境在人一生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所作所為,父母的關係,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式。

學者弗里曼曾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其中之一為:關係上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原生家庭未解的結,而多於因為缺乏委身、關心和愛。

夫妻和睦,父母有愛,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通常也懂得愛,有節制。而家庭中如果缺乏溫暖,動輒以暴力解決問題,孩子也容易變得冷漠,暴怒。發起於1972年的“達尼丁多學科健康與發展研究”曾就家暴問題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在研究報告中,他們指出擁有童年創傷的群體在成年時更有可能具有暴力傾向。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被大家熟知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家暴案中,背後就隱藏著原生家庭的危機。李陽的父母是工作狂,對家的概念淡薄,曾連續20多年的時間沒有留在家過過一次春節。李陽從小跟隨外婆長大,他和父母疏離到連“爸”、“媽”都叫不出來。

他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在李陽的成長中,一旦犯錯則會遭到父親的暴打和言語暴力。這樣的成長環境養成了他極端的性格,婚後的他在妻子和自己意見相左,產生衝突的時候,他也像當年父親對他一般,向妻子揮起了拳頭。

原生家庭潛默移化的影響,形成了他李陽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在他家暴妻子時,孩子也在現場。他對家暴妻子的行為,說成是“有點肢體衝突”,“沒什麼問題”,甚至理直氣壯表示“家暴在中國很普遍”。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在《蘇珊·福沃德》所著的原生家庭一書中曾說: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發明,而是從先輩那裡繼承的一整套逐漸累積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

當一個家庭失去了正常的狀態,應有的愛與溫暖、理解與尊重被打罵和怒吼、冷漠與自私所代替時,孩子會模仿,會複製,可能會成為下一代家庭的暴君。所以,對家暴緣由的追溯,不能避開對家暴者原生家庭的分析。

兩性關係的失衡

在一段健康的兩性關係中,應該是雙方互相平等,互相理解與尊重,用愛與包容來維持平衡。這種平衡是一種感覺的愉悅與舒適,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但當一方太過強勢,另一方太過弱勢,或者雙方都太過強勢,處於爭鬥狀態時,這種平衡感就會被打破。從而衍生出苦惱、厭煩與暴怒。

平衡的打破出於一方或者雙方都想要去控制對方,控制這段關係。而當這種控制的慾望達到極點時,就容易演變成暴力。

你想控制,但對方對你的控制有異義或者對方也想控制你時,就會產生激烈的衝突。衝突的解決方式要麼是理智溝通,要麼是用拳頭讓對方屈服。而由於控制而引發的衝突,往往會讓人失去理智。

如同奧地利詩人傅立特所說:

暴力不是開始於一個人卡住另一個人的脖子,它開始於當一個人說“我愛你,你屬於我”。

藝人蔣勁夫家暴事件就是如此,他切斷女友和外界的聯繫;剪斷她的銀行卡逼她花完積蓄,以此讓她失去經濟來源;逼迫女友懷孕等等這一系列暴力行為,都在叫囂著他對女友的絕對控制。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借愛之名,他想去絕對控制與佔有他的女友。女友回憶:和蔣勁夫在一起的日子,就像在監獄。

這種控制慾來自於對感情與家庭的錯誤認知。他們沒有認識到家的“柔軟性”。

家不是工作場所,更不是供你發洩的垃圾場,愛人需要的是平等、理解、包容,家庭是愛與溫暖的所在,需要家庭中的每個人去付出愛。而你需要去愛的人,你卻將他控制在手中,當然會引發衝突與反抗。

兩性關係,需要維持平衡性,這架天平的兩端都應是愛的砝碼,而不是控制慾,控制慾只能讓天平失衡,甚至倒塌。

個人情緒的失控

所有暴力的表現形式,都是個人情緒的一種失控。

情緒是主觀體驗,伴隨而來的,就是某種外部的表現。情緒包括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在這種種情緒的重疊與交雜之下,會產生出一一系列行動的傾向。

當暴力產生的時候,就是情緒失去控制的時候,在暴力中的情緒失控,尤其以“怒”為最重要的表現。

所有的施暴者,當他在施暴的時候,他的情緒都是失去控制的。

在一些家暴的案例中,施暴者在實施暴力的過程中完全如困獸一般沒有理智,但在暴力之後卻會痛哭流涕內疚自責。這也是家暴者會一次又一次被原諒的重要原因。

瓊瑤御用男主馬景濤,被好幾任前任爆料其有嚴重家暴,情緒動輒失控。據爆料,施暴時的馬景濤非常可怕,幾次把妻子打去住院,但施暴後的他下跪痛哭,非常自責,與施暴前判若兩人。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所有施暴者的情緒控制能力都非常差。一件小事動輒生氣,或者生氣時“狂風暴雨”。任何人都會有情緒,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是很正常的。但正常人也都會適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施暴者缺乏這樣的自控能力。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經說過: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風平浪靜,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控制和排解這12秒。

羅納德博士所說的12秒理論,就是一種情緒的管理。我們前面談到的原生家庭的失常和兩性關係的失衡,在它們所引發的所有家暴中,最終表現出來的都是施暴者情緒的失控。所以,只有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杜絕暴力。

不要輕易勸說分手,他們需要的幫助是停止家暴

瞭解了家暴發生的緣由和背後的問題,我們就能防微杜漸,在家暴悲劇上演之前去預防,去及時阻斷。比起事後的悔恨與懲治,事前預防要更為重要。

首先,樹立起施暴者的自省意識。

施暴者的自省意識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對於家暴行為,如果施暴者還沒有認識到這是一種暴力行為,這種行為會給對方帶來可能永遠都無法修復的傷害,那麼暴力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受中國封建傳統男尊女卑的影響,很多人就像“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一般,認為家庭中的打鬧只是家務事,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這種想法對於施暴者是一種鼓勵,他們會認為自己並不是施暴,自己的行為很正常。

所以,不論是通過家庭內部的溝通與處理,還是外界力量的干預和懲治,當務之急是讓施暴者認清楚自己的暴力行為,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其次,被暴力的一方,絕不能退縮。

被暴力者,總是抱著忍忍就過去了的想法,甚至也和施暴者一樣,認為這只是家務事,家醜不可外揚,以忍耐來平息事端。

但忍耐能平息事端嗎?當然不能。大量的家暴案件在說明著一個事實: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如果不去制止,忍耐往往會帶來的,是縱容。

塗磊說:家暴之所以能循環發生,就是因為暴力起了作用,看見你在拳頭底下退縮,就認為抓住了你的軟肋,才會愈發的肆無忌憚。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家暴除了是施暴者的一場情緒發洩,還代表著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你不讓他明白,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錯誤的,是你堅決不接受的,那麼下一次問題再次來臨時,你又如何保證他不會再次用暴力解決?

所以面對暴力,被暴力的一方一定要向施暴者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說出自己的意見,如果談不攏,就要用法律的武器去解決,求救於社會的力量。

比起被動地去忍耐,勇敢地去阻止才是上上之策。

最後,尋找家暴發生的緣由,針對性進行治療。

在中國,很多被施暴的女人對於家暴的容忍,一方面在於反抗家暴的意識不夠,但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於她們想繼續維持婚姻。

家暴的概念出自於西方,在西方國家,反家暴人士對待家暴普遍的態度是零容忍,分手。但這樣的應對之策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女人保守、內斂,面對破碎的婚姻很多女人會為了孩子委曲求全。所以,當她們面對家暴時,自然是能忍則忍。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概念被濫用,大量案例確實是如此,但家暴無數次上演的前提是不去幹預,不去抗爭,任由其發展。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大眾對這句話的曲解,容易誤導被家暴者,他們會認為:說出來,去求救,只有分手一條路。而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熱心幫忙的人也會勸家暴者分手。可對於一些被施暴者來講,她們並不想分手,只想讓施暴者停止施暴。

輕易去勸說分手是不可取的,引起家暴的原因很複雜,不論是原生家庭的創傷,還是新組建家庭中存在的問題等等,每一例家暴事件都在這些原因當中又分流出了具體的原因。不是每一個家暴者都無藥可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以,尋求專業人士,找到家暴發生的根源,才能對家暴進行針對性並有效的阻止。

為什麼因愛組建的家庭會變成龍潭虎穴?隱藏在家暴背後的危機

家暴現象的存在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反家暴之路仍舊漫漫。但再長遠再艱難的路,只要方向正確,只要保持前行,就一定能走出一片坦途。希望在多年以後,所有的家庭都將和美溫暖,用行動告誡世人:遠離暴力,這是你唯一的選擇!


公眾號:畫堂春滿,哲學碩士,感性地流淚,理性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