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朝鮮(四)

(注:本文首次發佈在知乎,任何圖片都禁止轉載,相片拍攝者均為本文作者。)

在朝鮮,商店主要有四種。1、憑外幣買賣商品的高檔商店。在這種商店裡,出售的商品八成是進口的,商品較貴,只面向面向在朝鮮的外國人或者遊客。2、 朝鮮人可進入的高檔商店。商品大多也是進口的。能到這種地方消費的朝鮮人,可以稱得上是富豪了。3、一般商店,主要面向平民,商品基本為朝鮮本地生產,一般用朝幣交易。4、憑票購買商品的商店。是的,你沒有聽錯。朝鮮現在還在實行憑票制。糧票、布票、油票等等都會發放。但是在朝鮮,憑票只能保障你的基本生活,如果你想買一些稍微高檔的商品,還是要花錢購買。具體朝鮮人的工資能有多少、物價怎麼樣,我這種普通旅遊團肯定也沒機會見到,只能等下次入朝在進行了解。

探秘朝鮮(四)

平壤街頭的商店

不過有一點我知道的是,朝鮮人很喜歡人民幣以及其他外幣。官方給的朝幣和人民幣的匯率是在17:1左右,可實際可能遠高於這個匯率。所以我們在購買朝鮮商品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怎麼這麼便宜!”,但是朝鮮人看我們可能就是“中國怎麼有這麼多大款?”。另一方面,朝鮮人也確實發現了中國人不差錢,他們的商品也在逐年提價。就拿朝鮮特產“高麗人參”來說,我今年買了一小盒“天”級,就要1400元,而同行的大哥告訴我,他去年來,所有人參不分什麼級別,我這樣盒子大小的,只要900塊。朝鮮確實是越來越會做生意了,今年把人參重新包裝了一遍,分了“天”、“地”、“人”三個級別,“天”最好,“地”和“人”次之,其價格也翻了快一倍。不過這個價錢也在可接受範圍內,畢竟確實是好東西,全是國有工廠,不可能給你抬高價或賣假貨的。

探秘朝鮮(四)

朝鮮“國寶”,高麗人參

在朝鮮,我們也參觀了平壤的新農村、幼兒園和中學。

探秘朝鮮(四)

農場進門口豎立的生產口號

想去平壤的農村,要經過一個朝鮮人民軍哨卡。還是老規矩,不允許拍照。在朝鮮,近些年也在大力推廣合作化農場,國家為農民提供一切必要的生產工具,農民承包一片土地,按一定比例把農作物的收成上交給國家,剩下的農作物可以供自己支配,甚至可以自己拿到市場上去流通。生產的越多,供自己支配的也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過呢,這種農場在平壤大概只有十個左右。真正朝鮮的農民生活,我們肯定是沒機會接觸的。

探秘朝鮮(四)

平壤“新農村”

朝鮮的學生還是比較幸福的。一方面,在十二年義務教育期間,國家為他們免去了一切學雜費;另一方面,朝鮮實行的是上午上半天課,下午學生自由參加興趣小組學習的制度,學生學業壓力比較小。還有一個方面,很多朝鮮學生也不用太擔心工作的問題,國家會為你分配工作。我們是趕著下午去參觀的中學,也觀看了學生們的精彩演出。

探秘朝鮮(四)

朝鮮的中學生表演

平壤有一個地標性的建築物——柳京飯店,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飯店。但是,它也曾有一個令人尷尬的稱呼——世界上最高的爛尾工程。這個飯店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興建,到2016年完全竣工,建設工期整整用了將近三十年。柳京飯店平頂後一直是平壤最顯眼的地標建築,不過這個工程在朝鮮成為禁忌,在平壤的地圖上都沒有柳京飯店的標籤。現如今,這個飯店何時能夠開張仍不得而知。不過也確實能看出朝鮮為了建設這個飯店付出了多少努力,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赴朝旅遊的小夥伴就能夠住上這個有一百多層高的飯店了。

探秘朝鮮(四)

柳京飯店,拍攝於火車上

朝鮮另一個地標性的建築物就是主體思想塔。主體思想塔塔高170米,其中塔身高150米,火炬高20米,頂部還有一個觀景臺,可以俯瞰整個平壤。不過想上觀景臺是另收門票的,四十元一位。本來我是買了票想上去看看,結果我是真的被各個旅遊團的大爺大媽嚇壞了,擠電梯是真不怕出人命。想想我作為團裡為數不多的精壯男青年代表,我還真不一定能擠得上去。這四十塊錢也就當無償援助了。

探秘朝鮮(四)

遠觀主體思想塔

頂部的火炬晚上火炬可以點亮,其他地方可能會因為電力短缺而停電,但這裡不會。

探秘朝鮮(四)

近觀主體思想塔

世界80多個國家為紀念主體思想塔的建立,贈送了許多大理石和玉石,這些都被鑲嵌在主體思想塔的背面。

探秘朝鮮(四)

來自各國的大理石

在主體思想塔的對面,就是“金日成廣場”,和主體思想塔隔江相望。它的作用類似於天安門廣場,是當初是為了慶祝金日成的六十大壽所建設的,現在用來舉行閱兵,慶祝大會、公眾集會之類的國家活動。

探秘朝鮮(四)

金日成廣場

兩邊分別是國旗和黨旗。

探秘朝鮮(四)

其中鐮刀、錘子和毛筆,分別代表農民、工人和勞動知識分子階級

探秘朝鮮(四)

探秘朝鮮(四)

鐮刀、錘子和毛筆代表著不同的階級

可能當天是朝鮮的青年節,我們在回去的路上,還遇到了四對結婚的朝鮮人。

探秘朝鮮(四)

探秘朝鮮(四)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朝鮮,我拍了將四百多張照片回來,展示的也只有一小部分。而我能拍到的,也只是我能看到的朝鮮的冰川一角。拋開政治平心而論,我覺得這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還有很多心靈單純、質樸而又勤勞的人的地方了。我們不應該是戴著有色眼鏡來評論這個民族,而我也最反感有一些人來到朝鮮就和人家導遊說:你們國家窮啊,太落後了,看看我們中國怎麼怎麼樣。沒有這個必要,我們真不應該有這種優越感。近些年,朝鮮在對外的態度上也是不是像以前那麼強硬了。從最近金正恩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分界線兩人拉過來拉過去,就像一家人一樣;再到坐火車48小時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所做出的轉變,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下圖是《人民的國家》大型演出所展示的,背景是由五萬人同時舉不同顏色的牌子拼出來的圖案,表現了朝鮮如今對外的態度。整場演出所拼的圖案要有上百個,很難想象他們要花多長時間排練。

探秘朝鮮(四)

探秘朝鮮(四)

探秘朝鮮(四)

車站,小鄭送我們。

“你覺得我們還有機會見面嗎?”我問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問題。

“也許吧,如果你下次來朝鮮,如果我知道我一定會再當你的導遊。”小鄭笑了。

“那我一定會再來。”

車開動了,她向我揮手告別。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