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我常常混跡在各個網站論壇與公眾號中,尋思著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漸力不從心的激情。只是看了一圈之後,我發現自己想要喝的“雞湯”一點也沒喝著,倒是被灌了不少地溝油。

是“雞湯”還是“地溝油”,書讀多了自然能鑑別

就拿前幾天看的一篇文章來說,大概意思是“你總失敗,因為你太在乎”。我本來以為這是一篇談情說愛的文章,正準備好好八卦一下男女主角,但看著看著不對啊,人家是雞湯文呢。

文章的核心內容很簡單,一件事如果你太在乎了,心理壓力大,所以就會失敗。與其如此,不如放下所有的包袱輕裝上陣,放手一搏,反而更容易成功。

我覺得這個理念或許有正確之處,但從“瓦倫達效應”到今天都一百多年過去了,理念還沒有發展起來是可怕的。瓦倫達的失敗並不是因為在乎那麼簡單,而是他的這種在乎沒有轉化為對競技的專注,而想了太多太多走鋼索成功之外的東西。

與其說他太在乎,所以失敗,不如說他之所以死,因為走神;他之所以敗,因為分心;他之所以輸,因為不夠專注。

以前玩網遊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句話:

認真你就輸了,但不認真你連輸的資格都沒有!

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娛樂為主,遊戲為輔


這才是真理啊!輸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太在乎,而是因為被競技之外的事情干擾,想多了,走神了,開小差了,所以瓦倫達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結果一命嗚呼。

感嘆完這篇文章之餘,我就想到了最近在各個朋友圈中反覆讀到的類似文章——一個老套到像木乃伊似的觀點,一番包裝後重新上市,竟然還有人叫好。

我知道,這個理念在有人提出之初,一定是美妙的,令人鼓舞的,但在反覆提起之後,又不看看時代的變化,那就成了地溝油——不是所有的地溝油從一開始就是地溝油的,它們最初的樣子可能還是上等的橄欖油,原生態呢,但反覆回收利用之後就變成了地溝油。

這樣的地溝油,經常出現在各種心靈雞湯文中,並且不少人還靠炮製它們為生。

比如,很多人從小到大都讀過一些名人名言、哲理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哲理名言給人的感覺就彷彿不敗金身,無懈可擊,有道理得沒道理可講。

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種子的力量無窮大,環境不錯,但不適宜幼苗成長


適應環境只是沒辦法的辦法,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常聽到的一句話:年輕人,要多到艱苦的地方去鍛鍊。

這句話讓我的一個好朋友玲玲姐當了真,挺優秀的一個女孩跑到邊遠小鎮去當調查員。

事實上,最能鍛鍊人的地方不是基層,而是高層。這就好比,最容易長學問的地方並不是貧困山區的希望小學、鄉村小學,而是哈佛、牛津、劍橋等名校。

如果讓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就到村裡去當鄉村教師,十年之後,他肯定不會因為鍛鍊而成為知名教育者;相反,如果一畢業他就去了知名公司當助理,十年之後,很可能會成長為有遠見的總經理。

當然了,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國家引導一部分年輕人到基層去分流就業壓力,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素質,於整個社會來說都是積極有益的。

只是,這個現象本身給我的啟示是:很多看似有道理的話,其實特別沒意思。

就拿我們常常說的“人要適應環境”這句話來說。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物種進化論上來講,也許沒什麼問題,但若用到人類社會上來,用到個體上來,就有些牽強附會,甚至可笑了。

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答應我。任何環境下都要保持這燦爛的笑容


我不否認那些適應環境的人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適應環境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在曾經的一段基層生活裡,我結識了一些四十幾歲的朋友。中老年男人的理想,是把夢越做越小,驀然回首,最後只剩下唏噓和惆悵。

我們必須明白,並不是只有你才有理想——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是有理想的,只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習慣是最可怕的妥協,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過庸碌的生活。

適應本身可能真的是墳墓。老虎何等威風,但習慣籠子之後就不再是百獸之王,而是人類的玩偶;蒼鷹何等氣派,但被主人馴化後就成了捕獵的工具;你我有什麼了不起,當我們習慣了生活的按部就班、碌碌無為,若干年以後也就是年輕人眼中的糟老頭子。

這不是笑話,也與能力無關,而是你適應了生存環境。這麼說吧,

適應環境只是沒辦法的辦法,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年輕人,一旦適應了某一個地方的環境,可能你的將來就成為你身邊那些比你年長十幾歲,甚至幾十歲的人——他們的過去就是你的現在,他們的現在就是你的將來。所以,適應環境本身,從個體生命上講是強大的,但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和前途卻是消極的。

每個人的身上,其特點、特長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世界上沒有一副包治百病的方子,也沒有適應任何環境的人。人的成長,環境至關重要,所以“孟母三遷”成了美談。

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陽光,雨露,土地才能讓幼苗茁壯成長


適應環境只是權宜之計,努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才是王道

環境既能毀人,自然也能成就人。所謂適應環境的論調,不過是讓大家要安於現狀,逆來順受,終此一生罷了。但我們要注意一下,但凡成大事者,都是不適應於環境的,或者是不願意去適應環境的,而是為了改變環境做出了終生的努力,甚至殊死搏鬥。

戰國時代,策士文人,朝秦暮楚,為的就是遇到明主,英雄有用武之地,施展一身所學。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朝秦暮楚本身並不是一種背叛,而是對自己的負責。

如果你遇到一個非常糟糕的老闆,卻死心塌地跟著他,這不是在實現成功,而是愚忠——你背叛了你的天賦,背叛了你的才華。

環境的慣性也能成就一個人。如果在一個大家都好學上進的環境裡努力奮鬥,那你就算是一個小混混也會受感染,終會有所成就。比如說神話故事裡,一些動物妖孽在寺院裡聽佛經,聽得多了它們也可能會得道成仙。

這個道理本身是,有的人運氣好,出生在有益的環境裡,縱使天分平平也會有所建樹;有的人沒那麼幸運,出生在亂石叢中,終其一生也發揮不出生命所應有的能量。

所以,我想說的是:生命之源不可左右,命運卻可以去選擇。人,不應該去適應環境,而是去創造機會,去選擇一個適應你發展的環境。好比姚明學不會踢足球,就應該想辦法到籃球場上去;周星馳不應該去當廚師,而是應該拍電影。因為,那才是最適合他們的奮鬥環境。

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環境能鍛鍊人,也能造就人


每個人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並且這個可塑性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由自己決定,而是由環境決定的。

在原始社會,你認為那時的人的智力不如我們嗎?恐怕未必,只是因為各種積累不夠,他們所能達到的高度有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說的並不是在某個時代突然出了那麼多傑出的、有才華的人,而是寬鬆的環境成就了這些人。

勞動雖不分貴賤,卻有舒坦與艱苦之別,就如打掃廁所多半是為生計所迫一樣。

如果你去跟打掃廁所的阿姨說:明天你去辦公室裡工作吧,一個月給你一萬塊錢。我想,她不會因為高尚而拒絕。人之所以奮鬥和努力,就是想生活在一個更加優雅的環境裡。而只有在一個更優雅、更舒適、更接近自己天性的環境裡,從社會公益上來講,他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才更大。

所以,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話,其實早已經不再是什麼心靈雞湯了,它們已經不再適宜這個時代,早變成了地溝油——我們可以相信,一個小公司的基層職員可以成為知名公司的CEO,但千萬不要相信那是因為去基層鍛鍊的結果。

喝些“雞湯”來補補我那漸行漸遠的寫作激情,誰料想是“地溝油”

這環境更適合辦公


結語

文章天下事,一半良藥,一半毒藥不管是地溝油,還是心靈雞湯,只對有心的、會反思的人能起到真正的促進意義。所以,不管你是讀書,還是聽人勸,或者像我一樣在尋找心靈雞湯,關鍵是要帶著腦袋去思考才行。

就像著名主持人柴靜說的一樣:苦難不是財富,能夠被反思的苦難才是財富。

同樣的道理,那些所謂的哲理名言、心靈雞湯也並非都是好東西,有的或者已經過時了,有的或者早淪為了地溝油。每一個評論各種社會現象的人都需要自己的判斷,而這種判斷的能力叫智慧。

作者:三月楚歌《你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