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雞湯”,別忘了“語邏修”

“雞湯”者,祝福、問候、勵志、警醒之類語言也;“語邏修”者,漢語言中特有的語言、邏輯、修辭及其內在聯繫之謂也。

燉“雞湯”,別忘了“語邏修”

網絡時代,我們每天在各個信息平臺上遇見“雞湯”應該是個大概率的事。甚至多的讓人來不及品嚐,也來不及消化。有的很不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令人醍醐灌頂。亦有讓人一頭霧水,味同嚼蠟。

近日在手機上看到某平臺推送的一道“雞湯”就屬於後者。看後總覺得有些“雞骨頭”鯁在喉嚨裡,不吐不快。這道“雞湯”大意是要人們開心快樂的過好當下,是這樣表述的:“人的一生,要麼有趣,要麼老去……”

“老去”和“有趣”是對立的嗎?起碼在筆者的認知裡找不出答案。人怎麼就不能在有趣的狀態下慢慢老去?怎麼就不能在老去的過程中去享受有趣?二者應該是能夠兼容的。不是筆者吹毛求疵,這種“語言邏輯修辭”不當的“雞湯”還真讓人有點不舒服。其實這類現象並不少見,像以前見過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等等貌似味道不錯的“雞湯”,都有同樣的毛病。

這些年來,包括“雞湯”在內的網絡語境中,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不在少數,弄得本來應該是真情道白的東西,生生的搞成了“朦朧詩、印象畫”般的晦澀難懂。要麼不明其理,概念偷換;要麼邏輯混亂,不合章法;要麼矯揉造作,堆砌華麗;要麼居高臨下,道德綁架……“白米飯”變成了“蓋澆飯”後,既少了胡適先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就倡導的寫文章應做到“不避俗字俗語、須講求文法”基本要求,又背棄了魯迅先生的“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外國的人”的“言之有物”的告誡。

燉“雞湯”,別忘了“語邏修”

語言的魅力和文章的價值,不僅僅靠華麗的辭藻和深刻的哲理,還要有對“語邏修”自身規律的遵循。語言文字是個特殊的東西,該直白的則不需要繞彎,不是什麼時候都要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雞湯”好喝,但佐料放的太多,一不小心就成了“泔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