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要做些什麼?丨股權商學院

新冠疫情的突然到來,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和企業發展規劃。站在客觀角度,這次疫情確實是一次巨大的危機,它對個人、企業乃至整個國家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危與機始終是並存的,如果大家能夠真正理解危機帶來的衝擊,正確認知危機並做出徹底改變,相信無論對於個人成長還是企業發展,都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那些能升級自己、提升免疫力的企業,定將化危為機,成為新時代的強者。

對於企業家和投資人而言,如何從容面對危機,並且把危機變成個人提升和企業變革升級的契機?

01

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獲取未來主動權

我們常說,“凡人謀利,智者謀勢”。“勢”往往無形,卻具有方向,順勢而上則事半功倍,逆勢而動則事倍功半。趨勢是時代背景下不可逆的洪流。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對其起決定作用的並非個人能力的高低,而是靠特定時代下的背景和趨勢。

沙丘學院導師、盈動資本創始合夥人項建標在沙丘學院講課時曾提到,一件事情的成敗60%由勢能決定,還有30%靠時機,沒有哪一個人天賦異稟,可以把一件原來不可能的事情做成。一件事情能夠成功,前提是要在一個大的勢能裡,一個正確的時機裡,然後發揮你的個人能力,個人所能發揮的比重只有10%。

所以,如果你不關心趨勢,那你只能瞎幹、蠻幹。也許,通過不懈的努力能獲取一定的成就,但是你會比很多人走更多的彎路。

當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要做些什麼?丨股權商學院

趨勢有兩種,一種是硬趨勢,就是那些可感知、可預測,有周期變化的或是線性發展的,比如季節更替、動物遷徙、經濟衰退、人類衰老等等。硬趨勢是絕對會實現的,是未來的定數,我們能夠從中找出未來顯而易見的確定性;還有一種是軟趨勢,軟趨勢是未來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它是個變數,受人為的影響。

說得再直白一點,十年後你會老十歲,這是硬趨勢。而你的身體狀況是變好還是變差,我們無法確定,因為你會決定它的變化,這就是軟趨勢。

我們再舉個例子。1993年,未來學家丹尼爾·伯勒斯去全美書商協會做演講,據說現場有一萬多名書商,他當時預言說兩三年內,網絡虛擬書店一定會出現,而這將改變人們的購書方式。在場所有人都認為這人是個瘋子,在那個年代,這些人壓根兒都沒見過互聯網,就連最早期的網景瀏覽器都還在孃胎裡,更別提什麼網絡虛擬書店了。

然而,那次演講一年之後,便有人成立了一家叫做Cadabra的公司,又過了一年,Cadabra便推出了網上書店,日後更名為“亞馬遜”,而那個人,就是貝索斯。四年後,貝索斯登上《時代週刊》的封面,成為年度風雲人物。

這個案例中,網絡虛擬書店的出現就是硬趨勢。

人人都想把握未來,但是未來是捉摸不透的,充滿了不確定性。不過,在不確定性當中總有確定的東西。我們與其把所有的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不確定的事情上,不如先集中精力觀察可以確定的部分。我們要了解未來一定會發生什麼,也就是找出未來的硬趨勢,然後通過先發制人,主動出擊,搶佔風口位置,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

所以,當我們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要學會先專注於已經確定的部分,去檢查生活和工作中的週期和線性趨勢,預估硬趨勢和軟趨勢,通過不斷的總結和訓練,也許你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了。

儘可能多的找到硬趨勢,我們就能看清未來;找到軟趨勢,就能打造未來。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遠見力,就擁有了主導自己未來的能力。如果你不主導自己的未來,那麼別人就會影響你的未來。

02

找到縱深知識點,建立多元知識體系

我們生活在多維世界中,沒有任何事物是獨立存在的。當我們解決問題時,如果能調用其所涉及到的各學科知識綜合起來分析問題,往往就能很快撥開纏繞的脈絡,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所以,我們不能一直侷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時代的快速發展,也在進一步促使我們要學會用“多元思維”去解決問題。當我們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那麼我們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比那些比我們聰明的人更遊刃有餘。

多元思維,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多元化思維模型?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就是多讀書,廣泛閱讀、深入的讀,讀完後多實踐。

當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要做些什麼?丨股權商學院

芒格是多學科思維模式的極致倡導者。他認為各學科之間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而是相互影響的,我們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當你手中只有一種工具的時候,你就只能用這種工具來幹活,這樣你就會受到很多限制。

如果“不斷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個學科,不管這個學科是多麼有趣,都會把人的思想禁錮在一個狹窄的領域之內。”就像芒格經常引用的那句諺語說的,“在手持鐵錘的人看來,全世界都像一顆釘子”。

英國作家培根在《論讀書》中也做過這樣一個經典闡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所以,多元化思維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記住一系列原理,諸如複利原理、排列組合原理、決策樹理論、誤判心理學等等100多種模型,它們加在一起往往能夠帶來特別大的力量。

反向思維,提升思維遷移能力

當我們擁有了很多知識,牢記了一系列原則之後,最關鍵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實踐當中。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多種多樣,與我們最緊密相關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裡,我們要引入另外一個思維模型,那就是“反向思維”。

當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要做些什麼?丨股權商學院

什麼是反向思維?就是我們在去幹什麼之前,先想清楚不要幹什麼。其實這是數學證明中常用的思維方式,是為了考察我們的思維遷移能力。很多人在做數學題時可能會輕車熟路地運用到反向思維,但是在現實生活時,卻經常很少會想到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查理·芒格非常推崇反向思維,他認為,對於複雜的系統和人類的大腦來說,採用反向思考,往往會使問題變得更容易解決。他一般會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麼事情,然後再考慮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同理,我們想建立好的知識體系,最好先想清楚壞的知識體系是什麼,然後避免它。

壞的知識體系主要有三點特徵:缺乏縱深、單一化和鬆散無聯繫。

缺乏縱深。一個人的知識面再廣,也應該在某個領域比較深入,如果我們什麼領域的知識都知道,但是沒有一個領域理解的足夠深刻,那我們就很難打通現象和底層規律之間的通道,什麼都會但又什麼都是半杯水的量,這樣我們的競爭力就會很弱。

單一化。單一化的知識體系會造成狹隘的視野。

比如無印良品,公司在做員工管理時發現了一個問題,長期做銷售的人會認為“產品賣得好,主要是銷售的功勞”;而長期做產品研發的人會認為“產品賣得好,主要是是產品質量好,銷售不怎麼重要”。於是,公司內部決定實行跨部門換崗的制度。比如部分人員從研發崗換到銷售崗,再從銷售崗換到財務崗。其實,這就是無印良品希望員工建立平衡全面的視野,擺脫單一化的解決策略。

鬆散無聯繫。在生活中,我們能觀察到各種各樣的現象,比如現象1和現象2,也許能用同一個理論解釋。理論1和理論2,沒準兒也存在一個共同的底層框架。但是,你卻沒有發現這些知識的共同點。長此以往,不僅增大了你的認知負荷,也容易讓你形成鬆散凌亂的知識體系。

那如何建立起好的知識體系?按照反向思維就能得出答案:一是找到縱深的知識點;二是建立多元學科的思維模型;三是合併交叉地使用知識。

我們要通過不斷提升自己,來強化對世界的感知。這樣,我們的內在能力才會增長,和世界的大趨勢才能互相匹配。當匹配度提高了,無論投資還是創業,或者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會無往而不利。

03

尋找不確定中的確定,堅持自己認可的價值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有很多,所謂聰明,並不代表他們的智商就高人一等,而是因為他們更懂得怎麼去做。一個人成功的背後,是源於他對問題的流程進行持續優化。

世界是由不確定性推動的,一個意外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影響可能更為重大,而且發生的頻次遠遠高於我們的認知。

承認世界的不確定性,我們離真相就更近了一步,但也更焦慮了很多。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但也要努力找到相對確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於創業或者投資而言,其實不確定性更大,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投資就是碰運氣。如何在投資界建立自己獨特的投資邏輯,找到相對確定的道路,是每一個投資人都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有時候,也許沒有清晰的投資邏輯,我們也能贏,但這就如芒格所說“拿著火把穿過炸藥廠,即使沒被炸死,但仍然是傻子”。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人,一定要提升自我創投認知,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並堅持自己認可的價值觀。

對於投資人而言,若想快速提升創投認知,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而且跟誰學,學什麼,都至關重要。

沙丘學院邀請了近百位頂級基金投資人、知名企業家、教授專家、跨界名人擔任導師。其中,創投導師大都活躍在一線,身經百戰,閱人無數,歷經多次創業洗禮,投資了成百上千個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創投經驗和商業智慧。

他們是BAT、TMD等中國知名企業背後的投資人,也是企業家的支持者和陪跑者。在2019年美國《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上,沙丘導師佔據華人榜單三分之一!

當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要做些什麼?丨股權商學院

在沙丘學院,我們拒絕晦澀難懂且應用價值不高的理論知識,創投導師們結合一線投資實戰經驗,只傳授最具有實操價值,符合市場規律的創投認知,並且帶領學員參與投資實戰。更有知名企業家、教授專家、跨界名人登上沙丘講臺,為學員分享眾多學科的知識,包括經濟學、哲學、藝術學等等,進而幫助學員找到縱深知識點,建立多元知識體系,並最終形成個人投資邏輯。

在七期課程安排上,我們也更加聚焦投資,在之前的課程基礎上進行了精調,保留了精髓的投資課程,全新推出了七大課程模塊,包括國內六大模塊+海外遊學模塊,從基金的管理到團隊的打造,從投資賽道分析、投資機會的判斷到識人斷事、盡職調查,從投後管理的藝術到退出的硬道理,從國內知名企業參訪到日本遊學考察,精準、高效為學員賦能。


當感覺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要做些什麼?丨股權商學院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沙丘學院,就雲集了這樣一批“有趣的靈魂”,他們是來自創投、金融、影視文娛、TMT、消費服務、製造、地產、教育、旅遊、生物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商界精英。在沙丘,學員與學員之間攜手並肩,進行一次次頭腦風暴,展開商業合作;學員與導師亦師亦友,共同剖析未來發展的“硬趨勢”,迎來未來新挑戰;深度探索“軟趨勢”,積極參與改變未來。

2001年,在創投市場還非常小的時候,清科就開始涉足了投資教育領域,成功創辦了中國創業投資高端教育品牌,吸引了大批優秀學員。歷經多年行業積累,這些學員已成為基金合夥人,以及風投領域的知名人士。2017年,清科匯聚近20年積累的強大投資界資源和人脈,重磅推出了沙丘學院。

三年時間,沙丘學院培養了一大批敢於打破邊界、擁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投資人。他們身處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之中,並沒有止步於既有的成就,而是對未知事物充滿了探索慾望,並且正在快速打破邊界,踏足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在此,我們也非常感謝沙丘前六期學員,大家非常努力的參與著學院與課程的共建,這將會極大提升沙丘七期的課程質量。

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實力刷新創投圈的傳奇!相信更好的我們,就在不遠的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