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武漢封城已經47天,無論是個體還是國家乃至社會全貌都或多或少被疫情改變了軌跡。

疫情發展到今天,總體趨勢向好,但也不可掉以輕心。目前全球疫情升級,我們依然不能放鬆警惕,否則將前功盡棄。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場戰爭,醫護工作者就是這個時代的和平精英,而對於建築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在絕地求生。

作為戰爭,醫療物資和病床就是槍支彈藥,17年前,小湯山醫院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如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全國各地“小湯山”式醫院拔地而起。

2020年1月底,北京市政府也決定重建小湯山醫院。

大家習慣於只看到建造醫院的速度,而忽略了建築人背後的智慧和高科技在其中的應用。

也許那才是「戰疫」成功的密碼。

01

17年後重啟修繕改造工程

17年,彈指一揮間,當年SARS疫情留下的災難創傷還在隱隱作痛,我們又一次遭遇了更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著實很感慨。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湖北江華縣醫院的防護服和隔離衣已經用盡,醫護人員拿出17年前抗擊非典時留下的戰袍。

左肩17年前留下的“非典”字樣還未褪色,現在右肩又寫上了“新冠”重新出徵,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同樣在17年前,由於非典疫情嚴重,北京市政府決定建立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作為專門收治非典病人的醫院。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住總、建工、城建、市政、中建一局、城鄉六大集團緊急受命,7000施工大軍集結小湯山,日夜酣戰,跟病毒拼速度。

7天7夜,終於將一片草坪變成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同時,各種藥品、醫療器材、病床也都全部到位,很多外國記者讚歎簡直不可思議。

2003年5月5日,可以說是北京非典疫情從嚴峻走向緩和的拐點,當天全國114所軍隊醫院共1200名白衣戰士全部抵達小湯山醫院。

直到2003年6月20日,小湯山非典醫院最後一批患者康復出院。

醫護人員0感染,收治680病人,佔全國七分之一,病死率1.2%,為世界最低,小湯山非典醫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小湯山醫院再次臨危受命,作為抗擊疫情的後備補充。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從除夕至今,北京建工和北京城建的近5000名施工員,每天24小時輪班幹活,目前病房區裝修基本結束,正在進行最後的開荒保潔,後勤保障區也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階段。

當然我們希望北京小湯山醫院永遠都不會啟用,但是我們要做到有備無患,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

我們也沒有時間猶豫,因為病毒不會跟我們談判。

02

小湯山是生命方舟

精細管理按時交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早一天進場,就早一天完工,疫情防控也就多一份保障,就可能拯救更多的病人。

疫情肆虐,現在就是戰時,一座座“小湯山”就是一條條生命方舟,帶領我們到達勝利的彼岸。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因此,一定要精細化施工,有序安排進度,確保按時交付。

為了順利完成北京小湯山修繕工作,北京建工也採取了相應的策略和措施。

➤現場管理

按照整個行業的要求和標準進行施工作業,強化施工現場的人員管控,將現場工作人員的施工流水排開,避免現場作業人員的聚集、扎堆作業。

同時成立疫情防控機制,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以防萬一出現突發聚集性疫情。

➤信息傳遞

管理人員採取線上協同的方式辦公,同時把項目施工現場的流水段打開,不允許人員過多的聚焦,儘量通過微信視頻語音等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溝通,減少會議次數。

➤交通管理

北京建工有一支專門的交通隊伍,它的主要任務是疏導交通,保證道路暢通,保證減少人員聚集。同時,對物料進行合理的分配,在減少人員聚集的情況下,保證工程按時完工。

➤採購管理

受疫情的影響,設備和物資的生產及運輸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有可能出現不必要的採購糾紛,而北京建工直接採購國內外成熟設備,加快工程的進度。

➤一體化管理

北京建工集團在醫療建設方面擁有設計、施工、驗收一體化的技術優勢和技術儲備,非常清楚整個工程流程,各司其職,提高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內耗,從而加快項目的建設進度,政府方面也給予大力配合。

正是因為北京建工精細化的管理,才使現場各項任務高標準、高效率、高水平的推進,才使疫情防控多了一份保障,才使戰勝疫情多了一些希望。

03

疫情肆虐病毒無情

防控疫情確保安全

新冠肺炎病毒十分狡猾,截止3月9日07時01分,國內新冠肺炎累計確診80868人,累計死亡3101人,死亡人數遠遠超過2003年非典疫情。

這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疫情沒有解除之前,現場施工人員就有感染的可能性,一旦確診,輕則影響項目的進度,重則導致整個工地的停工和隔離,所以誰都不能掉以輕心。

小湯山修繕項目現場疫情防控主要從人防、物防、技防三個方面進行防控:

➤人防

首先是對勞動力進行封閉式管理。在現場出入口都有專人進行把守,進出人員都要進行體溫測溫。所有人員每天上下班都要測一次體溫,工地上每天還要抽測兩次,這些措施都保證了作業現場的安全。

另外,勞務必須是實名制管理,勞務人員的信息要進行備案管理,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勞務人員的來源地都要逐項登記,確保在崗人員均來自非疫情嚴重區域。

➤物防

疫情期間,各個地區防疫物資都比較緊缺,尤其是口罩,要想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定要有充足的消毒用品、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

由於工地的特殊性,人員密集雜亂,感染的風險更大,因此,現場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準備充足的防疫用品,同時記錄防疫用品的使用情況。

➤技防

北京建工擁有專門的消毒設備,並且基本每個作業單位都要配備消毒設備。

同時,採用總包管理的模式建立自己的網絡防控系統,北京建工等7家施工單位也在積極建立他們的縱橫網絡保證有效防控。

另外,周邊的政府也非常關注小湯山修繕項目的工作,這樣就整體形成了一個立體的防控體系。

疫情防控關係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只能勝利,不容半點閃失。

04

數字科技助力小湯山建設

用「項目大腦」隔離病毒

這不是一個人的殊死抵抗,而是一群人的休慼與共;

這不是一個企業的頑強抗爭,而是全行業的生死存亡;

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命運多舛,而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巨大考驗。

每一個個體、企業和國家都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場戰役沒有局外人,所有人都是戰疫人。

廣聯達作為數字建築平臺服務商,也第一時間馳援小湯山修繕項目。

廣聯達派出疫情防控建設小組進駐小湯山醫院擴建建設項目,並迅速形成了一份疫情防控管理解決方案。

重點針對疫情期間項目人員防疫管理難度大、缺少智能化防疫措施、施工進度難保障、多方協作難順暢、材料驗收缺少監管等管理難點;

利用IoT 、BIM技術,將現場系統和硬件集成到統一平臺,紅外測溫,實現人員快速測溫監控,及時預警;

通過全景攝像頭等多種視頻設備實現現場監控無死角,以及通過視頻會議實現集團與項目的遠程溝通,為項目管理層建設一個勞務人員數據可跟蹤、生產過程全面掌握、項目疫情風險有效降低的“項目大腦”。

施工現場採用廣聯達勞務實名軟件系統,即速登寶的實名制登記,採取多重防護措施,保障現場防疫的安全。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首先,勞務採用實名制管理,勞務人員的信息要進行備案登記,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勞務人員的來源地都要逐項登記,確保在崗人員均來自非疫情嚴重區域。

其次,由於工地施工複雜性,不可避免會地會有一些不相干的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勞務人員進入施工現場要進行人臉識別的第二次認證,確保非現場人員禁止進入施工現場。

再次,現場大屏實時進行監控,進出現場人員等相關信息實時顯示,為勞務人員的權益增加了一道有效的保障。

另外,面對小湯山項目施工現場的龐大的勞務人員,防控與群體甄別尤為關鍵。

廣聯達面對疫情要求,迅速組織隊伍研發了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通過智能識別算法優化和系統攻關,以快速實現體溫檢測和身份識別為目標導向。

北京小湯山修繕項目背後的「戰疫」密碼

在勞務人員生活區、進出場區域等安裝了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實現針對人員佩戴口罩情景下的多人體溫檢測和身份識別等功能,有效解決了生活區、出入口等由於摘口罩帶來的防疫風險問題,提高識別能力和通行效率。

廣聯達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利用紅外非接觸式體溫檢測,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節省成本投入。系統可實現在較遠距離、大面積實現快速多人同時體溫檢測篩查,避免因測溫造成的不必要聚集,還降低了一線工作人員被傳染疫情的風險。

對於體溫過高者,系統自動識別和預警,系統可以準確識別體溫異常人員身份,深度挖掘分析密切接觸人員關係圖譜,進一步提升突發性疫情的防控能力。

這場「戰疫」終將結束,也將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歌功頌德,更重要的是保持善良,然後還要感恩。

感恩鍾南山院士等逆行者的挺身而出,

感恩北京建工等施工單位的徹夜奮戰,

感恩廣聯達等科技企業的全力以赴,

感恩每一個平凡人的智慧。

因為這才是「戰疫」成功乃至整個社會進步的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