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已经47天,无论是个体还是国家乃至社会全貌都或多或少被疫情改变了轨迹。

疫情发展到今天,总体趋势向好,但也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全球疫情升级,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否则将前功尽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场战争,医护工作者就是这个时代的和平精英,而对于建筑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在绝地求生。

作为战争,医疗物资和病床就是枪支弹药,17年前,小汤山医院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如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散,全国各地“小汤山”式医院拔地而起。

2020年1月底,北京市政府也决定重建小汤山医院。

大家习惯于只看到建造医院的速度,而忽略了建筑人背后的智慧和高科技在其中的应用。

也许那才是「战疫」成功的密码。

01

17年后重启修缮改造工程

17年,弹指一挥间,当年SARS疫情留下的灾难创伤还在隐隐作痛,我们又一次遭遇了更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着实很感慨。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湖北江华县医院的防护服和隔离衣已经用尽,医护人员拿出17年前抗击非典时留下的战袍。

左肩17年前留下的“非典”字样还未褪色,现在右肩又写上了“新冠”重新出征,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同样在17年前,由于非典疫情严重,北京市政府决定建立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作为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住总、建工、城建、市政、中建一局、城乡六大集团紧急受命,7000施工大军集结小汤山,日夜酣战,跟病毒拼速度。

7天7夜,终于将一片草坪变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同时,各种药品、医疗器材、病床也都全部到位,很多外国记者赞叹简直不可思议。

2003年5月5日,可以说是北京非典疫情从严峻走向缓和的拐点,当天全国114所军队医院共1200名白衣战士全部抵达小汤山医院。

直到2003年6月20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院。

医护人员0感染,收治680病人,占全国七分之一,病死率1.2%,为世界最低,小汤山非典医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小汤山医院再次临危受命,作为抗击疫情的后备补充。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从除夕至今,北京建工和北京城建的近5000名施工员,每天24小时轮班干活,目前病房区装修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最后的开荒保洁,后勤保障区也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当然我们希望北京小汤山医院永远都不会启用,但是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我们也没有时间犹豫,因为病毒不会跟我们谈判。

02

小汤山是生命方舟

精细管理按时交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早一天进场,就早一天完工,疫情防控也就多一份保障,就可能拯救更多的病人。

疫情肆虐,现在就是战时,一座座“小汤山”就是一条条生命方舟,带领我们到达胜利的彼岸。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因此,一定要精细化施工,有序安排进度,确保按时交付。

为了顺利完成北京小汤山修缮工作,北京建工也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现场管理

按照整个行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强化施工现场的人员管控,将现场工作人员的施工流水排开,避免现场作业人员的聚集、扎堆作业。

同时成立疫情防控机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以防万一出现突发聚集性疫情。

➤信息传递

管理人员采取线上协同的方式办公,同时把项目施工现场的流水段打开,不允许人员过多的聚焦,尽量通过微信视频语音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沟通,减少会议次数。

➤交通管理

北京建工有一支专门的交通队伍,它的主要任务是疏导交通,保证道路畅通,保证减少人员聚集。同时,对物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减少人员聚集的情况下,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采购管理

受疫情的影响,设备和物资的生产及运输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采购纠纷,而北京建工直接采购国内外成熟设备,加快工程的进度。

➤一体化管理

北京建工集团在医疗建设方面拥有设计、施工、验收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储备,非常清楚整个工程流程,各司其职,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从而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政府方面也给予大力配合。

正是因为北京建工精细化的管理,才使现场各项任务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推进,才使疫情防控多了一份保障,才使战胜疫情多了一些希望。

03

疫情肆虐病毒无情

防控疫情确保安全

新冠肺炎病毒十分狡猾,截止3月9日07时01分,国内新冠肺炎累计确诊80868人,累计死亡3101人,死亡人数远远超过2003年非典疫情。

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疫情没有解除之前,现场施工人员就有感染的可能性,一旦确诊,轻则影响项目的进度,重则导致整个工地的停工和隔离,所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小汤山修缮项目现场疫情防控主要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进行防控:

➤人防

首先是对劳动力进行封闭式管理。在现场出入口都有专人进行把守,进出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温。所有人员每天上下班都要测一次体温,工地上每天还要抽测两次,这些措施都保证了作业现场的安全。

另外,劳务必须是实名制管理,劳务人员的信息要进行备案管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劳务人员的来源地都要逐项登记,确保在岗人员均来自非疫情严重区域。

➤物防

疫情期间,各个地区防疫物资都比较紧缺,尤其是口罩,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定要有充足的消毒用品、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

由于工地的特殊性,人员密集杂乱,感染的风险更大,因此,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准备充足的防疫用品,同时记录防疫用品的使用情况。

➤技防

北京建工拥有专门的消毒设备,并且基本每个作业单位都要配备消毒设备。

同时,采用总包管理的模式建立自己的网络防控系统,北京建工等7家施工单位也在积极建立他们的纵横网络保证有效防控。

另外,周边的政府也非常关注小汤山修缮项目的工作,这样就整体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防控体系。

疫情防控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只能胜利,不容半点闪失。

04

数字科技助力小汤山建设

用「项目大脑」隔离病毒

这不是一个人的殊死抵抗,而是一群人的休戚与共;

这不是一个企业的顽强抗争,而是全行业的生死存亡;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多舛,而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考验。

每一个个体、企业和国家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场战役没有局外人,所有人都是战疫人。

广联达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也第一时间驰援小汤山修缮项目。

广联达派出疫情防控建设小组进驻小汤山医院扩建建设项目,并迅速形成了一份疫情防控管理解决方案。

重点针对疫情期间项目人员防疫管理难度大、缺少智能化防疫措施、施工进度难保障、多方协作难顺畅、材料验收缺少监管等管理难点;

利用IoT 、BIM技术,将现场系统和硬件集成到统一平台,红外测温,实现人员快速测温监控,及时预警;

通过全景摄像头等多种视频设备实现现场监控无死角,以及通过视频会议实现集团与项目的远程沟通,为项目管理层建设一个劳务人员数据可跟踪、生产过程全面掌握、项目疫情风险有效降低的“项目大脑”。

施工现场采用广联达劳务实名软件系统,即速登宝的实名制登记,采取多重防护措施,保障现场防疫的安全。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首先,劳务采用实名制管理,劳务人员的信息要进行备案登记,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劳务人员的来源地都要逐项登记,确保在岗人员均来自非疫情严重区域。

其次,由于工地施工复杂性,不可避免会地会有一些不相干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劳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进行人脸识别的第二次认证,确保非现场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再次,现场大屏实时进行监控,进出现场人员等相关信息实时显示,为劳务人员的权益增加了一道有效的保障。

另外,面对小汤山项目施工现场的庞大的劳务人员,防控与群体甄别尤为关键。

广联达面对疫情要求,迅速组织队伍研发了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通过智能识别算法优化和系统攻关,以快速实现体温检测和身份识别为目标导向。

北京小汤山修缮项目背后的「战疫」密码

在劳务人员生活区、进出场区域等安装了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实现针对人员佩戴口罩情景下的多人体温检测和身份识别等功能,有效解决了生活区、出入口等由于摘口罩带来的防疫风险问题,提高识别能力和通行效率。

广联达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利用红外非接触式体温检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节省成本投入。系统可实现在较远距离、大面积实现快速多人同时体温检测筛查,避免因测温造成的不必要聚集,还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被传染疫情的风险。

对于体温过高者,系统自动识别和预警,系统可以准确识别体温异常人员身份,深度挖掘分析密切接触人员关系图谱,进一步提升突发性疫情的防控能力。

这场「战疫」终将结束,也将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保持善良,然后还要感恩。

感恩钟南山院士等逆行者的挺身而出,

感恩北京建工等施工单位的彻夜奋战,

感恩广联达等科技企业的全力以赴,

感恩每一个平凡人的智慧。

因为这才是「战疫」成功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