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人難以相處。可能是你非常不喜歡人家,也可能是人家非常不喜歡你,總之是會有一種魚梗在喉不吐不快可偏偏又吐不了的情況。

比如,覺得自己工作認真、為人處世溫文爾雅,可財務部的那個財務人員卻總是會為了報銷單糾纏著你,並認為你自負、無理、不負責任、討人厭;那個似乎認為你是白痴的海外客戶;以及總是不請自來指導你如何生活的親戚。

和喜歡我們以及與我們相似的人相處,因為擁有相似的方式、想法以及習慣,一般會相處的比較輕鬆愉快,能夠讓我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而對於相處起來不舒服的人,儘管我們不喜歡、也不信任他們,然而他們看到可能是在壓力下的我們,展現出的在矛盾中最不堪的一面。顯露的是我們的邊緣狀態與行為盲點所在,也是我們能夠有所成長的地方。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1 行為盲點存在的原因

盲點就是我們看不到,別人能看到的關於我們自己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盲點。我們通過臉部、肢體語言、以及語聲語調傳遞的信息量大的驚人,但這些信息對我們自己卻常常是隱形的,看不到的。

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阿爾伯特·梅拉比安教授研究發現,在形成對他人的第一印象時,各因素所起作用的比例如下:

視覺的(外貌和肢體語言)——55%

聲音的(語氣)——38%

言語的(用詞)——7%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一見鍾情為什麼會發生。有時只是看上一眼,喜不喜歡對方的外貌、氣質瞬間就知道了。如果對方還能面帶微笑,大方得體的打個招呼,那美好的第一印象便形成。至於打招呼的內容則沒有那麼重要。

而如果你因為太激動而內心緊張無比,舉止僵硬,說話磕巴,感覺自己已經洩露了心思,對方肯定看穿了你。遺憾的是,對方從你的表情以及言談舉止上,很有可能認為你並不喜歡他/她。

可以說,臉、語調、身上的某些細節點以及行為模式等方面都是我們的盲點。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01 洩露真相的臉

通過臉部,我們傳遞出了很大的信息量。我們知道自己照鏡子時候的模樣,但對在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以及面對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時做出反應的樣子卻是看不到的。

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下去人們需要合作,但同時也會存在競爭。想要在這種複雜的“合作—競爭”模式中勝出,就必須具備對他人情感做出睿智猜測的能力,確切的分辨出敵友。

因此,我們大多數人都極其善於閱讀他人的臉,能夠通過閱讀臉部和語調的細微差異就能自動測評出對方的感受和動機。

科普作家史蒂文·約翰遜寫道,我們能夠“只需掃描他們的眼睛或嘴角就能知曉其他人的情緒”,他還補充說這是一種“進入前臺進程的後臺進程;我們都能意識到它給我們帶來的視角和感知,可是我們卻通常意識不到我們是如何收到這一信息,以及我們到底有多善於從中提取所需資料。”

所以,我們不光會聆聽他人述說他們自己的感受和動機,還會自動識別臉部和語調傳遞出的信息來做出綜合的判斷。

但因為看不到自己的臉,我們往往也會在無意識中洩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或情緒而不自知,造成了盲點。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02 洩露真相的語調

我們傳遞出的信息不光包括我們說的內容,還包括我們說的方式。從語調中也同樣傳遞出了大量有關我們自身感受的信息。

語調輪廓,包括語調、音高以及節奏,能夠突出或破壞語意,並傳達出關於說話者情緒的豐富信息。

位於我們耳朵上方被稱為顳上溝(STS)的這一小塊大腦就是為了接收語言、閱讀語調及其含義而生。但當我們自己說話的時候,STS就會關閉。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有一小塊大腦專門處理有關語言、語調方面的信息,但卻聽不到自己的聲音,至少是自己真實的聲音音調。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員蘇菲·斯科特推測我們的“聽覺”STS大腦之所以沒有注意到我們自己的聲音,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太關注於聆聽自己的思想。因為我們的注意力一次只能關注一件事。

比如,在著急的時候,經常會不自覺的提高自己說話的音調。最常見的莫過於男女朋友吵架的時候,經常吵著吵著就聽見女朋友突然轉變話題,控訴說“你說話這麼大聲幹什麼?”又或是“你竟然敢吼我!”男朋友真是一不小心就洩露了自己的情緒呀。

這樣一來,和麵部表情一樣,我們的語調也常常會在無意中出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自知。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03 洩露真相的行為模式

其實,不光我們身上的某些細節,比如微皺的眉毛、尖利的語調等會成為盲點,對於自己非常明顯的、幾乎是他人可見的行為模式也常常會不自知,成為我們的盲點。

比如,在過去的三年中,你一共有三段不同的感情經歷。每段感情都遵循了同一種發展模式,從相識、熱戀到你因為一件小事而選擇分手。你對此毫無察覺,直到你朋友給你指出來後,你才注意到這一點。

又或是一有時間你就會陪著5歲的兒子玩,而他卻說你總是在打電話並沒有陪他玩。

這是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維與感受中,思索著如何去做想做的事、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對於自己的外在行為模式因為看不到也顧及不到,容易成為自身的盲點。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04 電子郵件裡的身體語言

令人驚訝的是,不光是在現實中發生著的事情,即使在電子郵件裡,人們也試圖尋找情緒和語調。比如,全大寫字母、大量的歎號和問號、措辭、時機、以及出現在抄送欄中的人,等等,我們都會進行分析,嘗試弄明白他們的用意。

但我們對自己一貫的書寫手法或表達習慣一般是不自知的,這也就導致了盲點的存在。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05 證實偏差現象

雖然人們總是在觀察我們的臉、語調和行為,這是事實,但這並不表明他們讀到的信息是正確的。也許他人能夠分辨出我們說的內容和時間與我們表達出的感受不符,但他們並不總是能說出其中的原因。

有時,人們對我們行為舉止的解讀出現了偏差。比如,在聚會上,你有些害羞,希望別人主動接近你,卻被其他人誤認為你清高而不願接近。

有時,人們看到的恰恰是我們想隱藏起來的。比如,你不喜歡對方但不想讓他看出來,你特意大聲的打招呼。可你躲閃的眼神,以及咬牙切齒的微笑都幫你說明了你並不喜歡對方。

然而,一旦我們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和體會到的感受形成自己的看法,就會傾向於收集那些支持而不是否定自己理論的證據。

這描述的便是心理學中的一個現象:證實偏差。

它指的是一個人一旦有了某種推測,他/她就會尋找證據來支持這一推測,而不會去尋找證據來反駁自己的推測。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一旦人們採納了一種觀點,其理解力就會調用其他所有理由來支持和贊同它。即使發現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事實都支持相反的一面,人們往往也會對其視而不見或嗤之以鼻,稍好一點的也會將其擱置一旁或拒絕接受。”

由於證實偏差現象的存在,當我們認為自己很無辜,都是別人的問題時,就會尋找能證明這一點的證據,而對相反的證據視而不見,這也讓發現自身的盲點變得難上加難。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2 發現自身盲點是提升自己,獲得成長的關鍵

盲點的存在使我們想要理解他人的反饋變得很困難。‍‍

通常我們都自認為自己沒有盲點,但你覺得你的同事、家人和朋友都有盲點。

比如,作為老公,在家裡一點家務活都不幹,卻還嫌棄老婆做飯不好吃;輔導孩子做作業,孩子做錯了題就大聲批評,而看不到自己沒有耐心輔導。

這也是盲點的本質,即我們不光看不到自己的某些特質,我們還看不到自己有盲點,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然而別人也是同樣的狀態,而我們的盲點在他人眼裡又是那麼的顯而易見。

這樣一來,必然會在反饋中導致困惑。

在那些得到讚揚或肯定的反饋中,雖然有時候我們並不確定對方是否是真心地,又或是害怕對方是言過其實,又或是對我們有沒有幫助,不管怎樣,它們對我們不會造成任何困擾。

但在那些困擾我們,讓我們感到憤怒、慌張,或是具有毀滅性的反饋中,因為盲點的存在與證實偏差現象的存在,我們會傾向於認為是反饋錯了。

認為對方是在攻擊我的孩子,我的職業,我的性格,甚至是要把我趕出團隊。這會讓我們‍‍心跳加速、腸胃痙攣、‍‍思維高度運轉併發散。‍‍我們通常會把這樣的感受當成絆腳石,‍‍一種亟待掃除的心煩意亂,‍‍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常用的溝通技巧往往會失效,‍‍我們無法思考,無法學習,處於防禦狀態‍‍展開反擊,或是潰敗撤退。‍‍然而對這些反應置若罔聞,或假裝它們不存在,‍‍並不能解決問題。

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在於盲點的存在。找到盲點,解除阻礙,我們才有可能有技巧的展開對話。才能將反饋中那些錯誤的或你現在不需要的內容,束之高閣或拋棄,將那些具有潛在價值的寶貴建議留為己用。

這不僅能夠幫助建議接受者有益,也能夠讓提出建議者明白,為何他們的建議沒有幫助。對話雙方在開誠佈公的前提下理解雙方間的關係,‍‍能夠看到自己對彼此做出的反應,‍‍使溝通的效率更高,更有益於雙方的成長。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3 如何發現行為盲點,提升認知

由於自身盲點的存在,即使我們很認真的審視也無法做到把自己看的更清楚。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盲點,便會認為他人對我們的反饋是錯誤的,傾向於對反饋或提出反饋的人置之不理。不過一味的隔離他人的反饋對我們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將他人的反饋當成是一個盲點報警器,當留意到自己開始思考“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或是懷疑“他們是不是有毛病”的時候,我們可以接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他們給出的反饋是不是就落在我的盲點上”。

通過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將注意力從他人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來發現自身盲點,提升自己上面。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具體方法有以下兩種。

01 以自己的反應作為盲點報警器,尋求他人幫助

在意識到他人的反饋可能是落在自身的盲點上時,我們可以通過尋求他人的幫助來找到自己的盲點。

(1)直接詢問提出反饋的人

發現盲點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詢問提出反饋的人。

你可以問對方:“你認為我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讓我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這個問題既能表明你想要知道真實答案的誠懇態度,又能表明你非常希望能找到自己給他人造成影響的原因,同時也縮小了對方回答問題的範圍並降低了回答的難度。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2)邀請他人做“誠實的鏡子”,幫助我們看到當下的自己

如果提出反饋的一方無法給出好的答案,我們可以向朋友尋求幫助,邀請他們做我們“誠實的鏡子”,將事情的真相和我們當前的樣子誠實的反饋給我們。

通常我們會想要最親近的人做我們“支持的鏡子”,即將我們完美的一面反射給我們。

比如,在公司裡收到來自採購部同事的反饋,說是因為我們沒有及時給客戶打款而收到投訴,我們向朋友或家人訴說,言語中暗示他們站在我們這邊:“你說他至於這麼激動嗎?再說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忙了一天都沒抽開身呀!”

是的,我們那一刻表現得並不好,但那並不是我們真實的樣子,沒什麼大不了。這樣,我們得到不是一個誠實的評估,而是為了安心和支持。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為了得到一個誠實的反饋,你要確保讓你朋友知道你想要他們坦誠相對。

這樣朋友才可能把其他人看到的關於我們真正的樣子反射出來,今天我們的樣子不太好,壓力大,分心,沮喪,表現的不太好。

這需要我們明確的列出問題,比如:“這是我剛剛收到的反饋建議,它似乎是錯的。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接受,可是我想知道這個反饋是不是落在我的盲點上。你看到我這樣做過嗎,如果有,什麼時候?你覺得這會有什麼影響?”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3)給自己錄音

通過給自己錄音或錄像可以讓我們聽到自己的語調,看到自己的行為,從而找到自己平時注意不到的盲點。

比如,如果你是一名團隊領導者,在開公司頭腦風暴會議的時候,請團隊成員用智能手機錄下會議實況,通過聆聽錄音可能會明白為什麼其他成員會說你總是斃掉他人的想法。

人們對我們有各種各樣複雜的想法,其中某些否定或是肯定的想法都可能會令我們吃驚。大部分時候,我們需要知道人們對我們的看法大體上是良好且真實的。

他人對我們有好感會讓我們感覺很舒服、自信和快樂。但當他人給我們提出負面反饋的時候,我們會本能的想要找出相反的證據或是逃避來保護自己。這是一個關鍵時刻,我們要努力瞭解更多人對我們的看法,從中找到自己的盲點,幫助他人,更是幫助自己。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02 從不中聽的話中試著尋找合理之處

吳軍老師在《見識》中提出,即使面對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從三個層面找到其中的合理之處。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進步快,還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眼界、見識和氣度,幫助我們避免陷入自己的世界裡出不來。

這三個層次為:

第一層:換位思考

即先假設自己處在對方的位置上,感受是怎樣的,說出這樣的話的原因與目的會是什麼?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嘗試理解他人,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能夠得出一個不一樣的結論。

比如,老闆讓你從零開始創建並運營公司的公眾號。因為公司小,業務單一,完全沒有必要有公眾號,而且負責公眾號會耽誤你正常的工作。所以你認為老闆就是瞎折騰,給你找事。

那如果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呢?可能是老闆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開拓一些新的業務,運營自己的公眾號很有必要。這樣一想,也就能理解老闆了,而且也會更認真的去做事。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第二層:三思而後行

遇事要多思考,習慣回過頭來三思。

聽到他人的負面反饋,第一反應可能是覺得對方是在胡說八道,這時一定要想第二遍,即對方有沒有可能是對的,而我是錯的。如果第二遍依然覺得對方錯,自己對,那麼接著想第三遍,即是否是我的境界不夠,認知不到位,理解不了他。

特別是在跟比我們強的人來往時,第三種想法很必要,深入瞭解對方這麼說的原因,不但可以快速有效的找到自身的盲點,還能夠提高我們的認知。

比如,我自己就曾被一位朋友嫌棄說情商低,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你這麼說別人才是真正的情商低呢。但當我忍著自己的不悅詢問對方為什麼這麼說時,對方將與我的對話截圖發過來,並圈出了我說過的話。這才發現自己說過的很多話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假定、猜測、評判他,相當的不禮貌。從而發現了自己的思維模式盲點。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第三層:從不合理中找出合理性解釋

上面的兩層思考都是建立在對方有可能正確的基礎上,那如果對方就是在胡說八道、無理取鬧呢?那我們也要嘗試著從中找出合理性。

書中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即使你在公司裡遇到一個罵街的潑婦,你沒招惹她,她對你劈頭蓋臉的一頓的臭罵。雖然你可以選擇罵回去或是裝作沒聽見,但這兩種都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做法是要思考為什麼她會沒有緣由的罵自己。若她就是一個瘋子,那麼吸取教訓,以後躲遠點;若她真有罵我的理由,且理由是合理的,那找到這個原因則能夠提升自己對人性的瞭解。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4 小結

由於自身盲點與證實偏差現象的存在,會阻礙我們與他人的溝通以及從他人的反饋中提取有利於我們的建議,阻礙我們的成長。

通過以下兩個方法可以克服盲點對我們的阻礙,獲得更快的成長:

(1)以自己的反應作為盲點報警器,尋求他人幫助。

(2)以及從不中聽的話中試著尋找合理之處。

大部分的困惑都是因為認知不清晰導致的。隨著我們對自己的認知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確定該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的內心也會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客觀的對待他人的反饋,獲得成長。

參考資料:道格拉斯·斯通《高難度談話II:感恩反饋》,保羅·斯隆《高效思考:成功思維訓練法》,吳軍《見識》

自我感覺瀟灑無比,他人眼中自負、無禮?2招發現盲點,瞭解自己

發現盲點思維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