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產生複利|讀《幹法》有感

奇葩說第六季有一個辯題是"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對於感興趣的工作996,都要考慮是否要886。那對於不感興趣的工作呢,要如何應對呢?

《幹法》這本書,會告訴你,不感興趣、不喜歡的工作要變成感興趣的工作,而且不僅要996,還要用百米賽的速度去跑馬拉松的態度來完成工作。因何要如此呢?因為工作本身不只是掙錢,它能產生複利即提升心志,磨鍊意志。心志和意志,足可讓你應對人生中的各種難題。

本書的作者稻盛和夫,以自己的工作及創業經驗,完美的詮釋了這個過程。當然最終是職場、事業雙成功。作為普通人的你我,會從書中吸取到什麼有用的經驗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以及這本書。

01寫作背景

二戰後,在經濟繁榮中成長起來的那批"新日本人"的價值觀、生活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他們不那麼認真了。

二戰後,日本大力發展經濟,到了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德國,僅次於美國,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從一個生產型社會轉變成了消費型社會。與此同時,

社會的總體目標模糊了

刻苦艱辛的工作,過去在日本被認為是奮鬥所必須的代價,現在則被認為是喪失自我。為了追求工作過程的快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頻繁跳槽,長年打短工,稍不如意就更換工作。


工作能產生複利|讀《幹法》有感

稻盛和夫懷著對日本前途的擔憂寫下這本書,提醒年輕人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工作觀。

02稻盛和夫的就業之前

與大多數的牛人一樣,稻盛和夫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先是初中升學考試失敗,接著患上了肺結核,當時是不治之症,徘徊於生死邊緣。後來拖著孱弱的身體第二次參加初中考試,又落榜。同時因為戰亂,家中被燒成廢墟。

在他15歲以前的幼小心靈中,接連的厄運幾度讓他喪失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考驗還在繼續。

大學考試不理想,只進了一所地方大學的工學部。大學期間,拼命用功讀書,成績還不錯。可畢業後想去大企業求職,卻屢遭失敗。


工作能產生複利|讀《幹法》有感

03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

最後由老師介紹,總算進了京都一家制造電瓷瓶的小公司。還是一家瀕臨破產的虧損企業。那一年,稻盛和夫23歲。工作不到一年,同期進入公司的大學生相繼辭職。想轉行考入幹部候補生學校,因家裡反對也沒去成。

他對這份工作可謂是超級不喜歡

個時候,同期的大學生只剩下他一個人了。然而僅僅因為一件事,他的人生髮生了徹底的、戲劇性的逆轉。

這時候他開始了思考:辭職到別的公司,人生有可能會順暢,也有可能更慘;留在公司,努力奮鬥,也有可能成功。當只有他一個人留在這家衰敗的企業時,反而清醒了。"要辭職離開公司,總得有一個義正詞嚴的理由吧,只是因為感覺不滿就辭職,那麼今後的人生也未必就會一帆風順吧。"當時,還找不到一個必須辭職的充分理由,所以就決定:先埋頭工作。

這個決定,就是他人生的轉機。

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吧。


工作能產生複利|讀《幹法》有感

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把心思都集中到本職工作中來,聚精會神,全力以赴。認真的程度可以用"極度"來形容。當時他的任務是研究新型陶瓷材料,無機化學範疇,而他的專業是有機化學。他把鍋碗瓢盆搬進試驗室,夜以繼日,全身心的投入研究。

經過不懈努力,在1956年,稻盛和夫24歲時,成功合成了"鎂橄欖石"新型陶瓷材料,當時全球範圍內,只有美國通用電器(GE)公司能合成這種材料。而這次,也是稻盛和夫的第一次"大成功"。至於那些辭職念頭、對未來的困惑都奇蹟般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工作太有意思了",這時候,辛苦也不再被當作辛苦,他的人生進入了良性循環。

而以"鎂橄欖石"為原料,開發的新產品"U字型絕緣體",是他的第二次"大成功"。新產品的成功開發,拯救了虧損的企業,也為日後稻盛和夫成立京瓷公司奠定了基礎。當然研發過程同樣需要夜以繼日的思考、實驗。而那個偶然找到適合的原料的瞬間,被稻盛和夫稱為是"神的啟示",在你做過無數次的努力與思索,仍在堅持時,神就會出手相助。


工作能產生複利|讀《幹法》有感

04後記

稻盛和夫26歲時因與新任技術部長在技術開發上產生分歧,決定辭職。27歲與七名同事一起創建京辭公司,後來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後來稻盛和夫感嘆:如果當初考進了名校,就職於大企業,沒有經歷這些苦難和挫折,他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不管是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創業時期的案例,也是以全身心的投入為前提的,作為老闆創業,和職場打工還是有很大區別,所以這裡就一再累述了。

05感悟

這本書貫穿始終的觀點是工作的意義不只是掙錢,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心志,磨鍊意志。心志和意志的提升才可能有更好的人生。精神上,喜歡工作,迷戀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行動上,要以"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去完成工作,時刻要以百米賽的速度奔跑。


工作能產生複利|讀《幹法》有感

稻盛和夫,上學期間經歷二戰和戰後恢復,在他大學畢業就業時,經濟不景氣,求職無門。後來趕上生產型的社會機制,經濟的飛速發展。所以他那一代日本人,格外珍惜工作機會,而且積極工作也容易給予正反饋,能夠在工作中找到價值。

而正處在消費型社會機制下的我們,更注重個性發展,他的工作經驗不一定全適用,但是認真、投入的態度和持續的努力,不管我們應對職場還是自由職業,都將會是工作產生複利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