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250萬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鎖,美國如何力挽狂瀾?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後,美、英、蘇三國正式確定了對德國和柏林的佔領。為了便於美英軍隊順利進駐西柏林,蘇聯同意劃出三條經過蘇佔區直飛西柏林地區的空中航線,併為飛機提供雷達服務。可是,1948年3月,蘇聯突然採取單方面行動,

拒絕給飛入蘇佔區的飛機提供雷達導航,導致4月5日發生蘇聯戰鬥機與英國運輸機相撞、機毀人亡的慘劇。

蘇聯為什麼要單方面撕毀協議、封鎖空中通道?

01 建立一個親蘇政府的願望泡湯

1945年5月2日,柏林被蘇軍攻克。元氣大傷的蘇聯就開始考慮建立一個親蘇的德國政府,確保自己西面領土的安全。1947年德國實際被劃成東、西德以後,蘇聯就得和美、英等國家商量合作才能實現建立統一政府的計劃。但是美、英等國並不買蘇聯的賬,1947年7月在巴黎會議上,美國確定把西德納入馬歇爾援助計劃的對象,這意味著把西德變成西方陣營中的反蘇前沿堡壘。

戰後,250萬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鎖,美國如何力挽狂瀾?

圖:德國佔領區示意圖

蘇聯人想要極力阻止德國脫離自己控制的趨勢。1947年11月,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帶著龐大的代表團浩浩湯湯趕赴倫敦開會。等他剛在會上說希望能達成建立統一的德國民主政府時,馬歇爾就反駁說成立這種政府“是一種欺騙和幻想。”會談不可避免的破裂。1948年2月23日美、英、法等國再次召開解決德國問題的會議,直接不邀請蘇聯人,自己就制定了一套建立西德政府完整的計劃。

這種明顯無視自己的行為極大刺激了蘇聯。蘇聯決定採取報復行為,讓西方陣營看到一意孤行的後果。

02封鎖柏林與空投物資

時隔一月,1948年4月23日,蘇聯宣佈對經過蘇佔區去往西柏林的車輛一律進行嚴格檢查。美國為了看看蘇聯人是不是真的動真格了,故意讓一輛火車從西柏林地區開出,剛一經過蘇佔區,就被勒令停下,接受檢查。

蘇聯還以“技術困難”為由切斷了水運。除了切斷交通,6月30日蘇聯還切斷了由東柏林地區供應的大部分電力。

當時的西柏林地區有250萬人口,糧食和煤炭儲備只能堅持一個月,封鎖卻遙遙無期,整個柏林陷入危機。

地面封鎖後,蘇聯人還一度準備封鎖空中航線。只是4月15日發生的慘案讓西方一下子強硬起來,派戰鬥機對所有運輸物資的飛機護航,這一做法才壓住了蘇聯的報復心,勉強保留住了空中航線。

利用空中航線運輸物資的計劃就這樣提上了日程。

戰後,250萬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鎖,美國如何力挽狂瀾?

圖:西柏林人們望著運輸物資的飛機

6月28日開始,大規模的空中援助便開始了。10月14日前,物資運輸全由美軍負責,但擁有250萬人口的西柏林每天需要8000噸物資,美國的運力難以保證西柏林的全部需求。因此10月14日成立了英美聯合空中補給線小組,總指揮就是當年負責中國“駝峰”運輸計劃的特納將軍。為防止蘇聯干擾,美軍還讓B-29戰略轟炸機護航。到1949年5月12日封鎖解除時,飛機運輸的物資達到158萬噸,基本滿足了西柏林地區的物資需求。

03 封鎖失敗後被迫妥協

封鎖不僅沒讓西方妥協,反而讓蘇聯自己陷入了巨大人道主義危機中,而飛行員的舉動卻讓美國頗受好評。

空運中,許多飛行員發現很多小朋友總是望著天空,於是自發地購買的一袋袋糖果,並用降落傘空投給他們。1948年的12月,飛行員還發動了個“聖誕老人行動計劃”,將成千上萬的小禮物空投給小朋友們。這些舉動讓人們盛讚美國“最具人道主義”。於是,在美國的宣傳攻勢下,蘇聯毫無還手之力,眼睜睜看著自己站到了“人道主義”的對立面。

戰後,250萬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鎖,美國如何力挽狂瀾?

圖:西柏林小朋友歡呼美國飛行員運來的食物

美國又拿起“封鎖交通”做靶子,在媒體上大罵蘇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以250萬人的生命為代價,順便把分裂德國的鍋摔給了蘇聯。更要命的是,蘇佔區主要以重工業為主,當美國發起反封鎖運動以後,蘇佔區和東柏林根本無法得到煤炭和鋼鐵,很多工廠被迫關停,工人失業又進一步造成許多東柏林居民逃亡西柏林地區。

面對人道主義危機和美國的反封鎖,斯大林選擇了妥協。蘇聯不僅主動恢復對西柏林地區的電力供應,還發還了扣押的全部火車。1949年5月4日達成協議,宣佈5月12日零時解除封鎖。到這時,建立一個親蘇的德國政府的目標自然也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二戰後,蘇聯第一次與西方陣營的“比賽”就這樣敗下陣來。

參考文獻:

1、沈志華:《冷戰國際史二十四講》,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8年。

2、牛勇:《英國與柏林空運》,《首都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