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艘翘头会不会最终铲平改电弹?


2艘翘头会不会最终铲平改电弹?

翘头的优势,说到底就是起飞模式比较简单,只要舰载机本身状态正常就可以快速起飞。不必考虑弹射系统可能的故障。翘头滑跃起飞的起飞速率也不低,正常情况下甚至快于一个弹射起飞点平均90秒起飞一架战机的速率;而且可以保持2个105米起飞点,或者一个195米长距离重载起飞点,再加上一个105米的近点起飞。虽然尼米兹级大型航母上有4部弹射器。但是斜角甲板上的2条弹射很难同时使用,其中一条是作为备用的。因此弹射航母其实最大也只有3条弹射线同时可用。对比滑跃的2个起飞点,效率也高不了太多。滑跃远点起飞可以确保32.5吨的重载最大起飞重量。而尼米兹级的最大能力,目前也不过弹射30吨级的满挂大黄蜂,或32吨满挂的F35C,因此蒸汽弹射最大重量35吨的优势也显示不出来。

不过翘头滑跃的整体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一就是暂时无法携带固定翼涡桨预警机。因为涡桨发动机的推重比满足不了滑跃起飞的最低安全要求。从斜角甲板无助推起飞的距离又不够长。在当前特别强调全方位战场感知能力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巨大的、暂时无法克服的短板。第二,就是翘头占据了回收期间最有效的前甲板临时快速停机区。尼米兹级在这个区域可以快速停放接近18架大黄蜂。而目前的16和17舰在绝对不干扰斜角甲板降落的情况下,只能在靠前的甲板位置停放5架左右的拦阻飞机。这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造成翘头航母在整体携带主力舰载机数量只有尼米兹级60%不到的情况下,快速回收效率也不如对方。这样等于弱势叠加,整体战力就难发挥出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翘头滑跃起飞,


2艘翘头会不会最终铲平改电弹?

受到甲板风的影响太大。比如在完全逆风,相对风速在12节以上的情况下,可105米滑跃起飞30吨的舰载机。这个效率不亚于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器。而如果是无风甚至顺风的情况下,短距离滑跃起飞的最大吨位就很难超过27吨,远远不如有弹射器的航母相对比较确定的起飞重量。因此从长远来讲,一个大国的航母统一采用电磁弹射起飞模式可能是最终的选择。从目前的舰载机来看,为2艘翘头配备的滑跃型舰载机并未大规模的生产,甚至改进的速度都不快,因此也显示出今后舰载机的放飞模式仍然要逐步统一到弹射起飞上。滑跃起飞只是先解决舰载航空兵的有无和临时应急的使用上。早在16舰续建和改造初期,就有铲平前甲板,改造成弹射起飞模式的说法。甚至斜角甲板上曾经出现一排比较长的施工工棚,都有人猜测马上要上蒸汽弹射器。事实证明都是不靠谱的猜测。还有说法是16舰早在黑海海边建造时,就已经在斜角甲板的内部预留了弹射槽。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目前也毫无证据证明这点。


2艘翘头会不会最终铲平改电弹?

不过从舰体和有效服役年龄来看,16舰已经建成外壳超过30年,不过结构强度应该没什么大问题。17则完全是新舰。因此不排除在整体有了4艘大平板,不需要这两舰再常年值班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的改造,各自安装上至少2部电磁弹射器,在发挥更强战力的同时再分别服役20到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