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博涉古澤洞悉今浦

■李松(十二屆國展評委)

凡是學習書法的人,幾乎都在唐楷領域浸淫過。而那些長期堅持主攻唐楷的作者,數量多,風格同,投稿的命中率極低。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於是在尋找出路上存在具有共性的模式和套路,就是唐楷中摻以魏楷的筆法元素或加入行書筆意,尤其是褚遂良一路加墓誌筆法行書筆意已成趨勢,近年的大展來稿這類作品比例很高。

其實,這樣的思路是明智的,是有出路的,也曾經在前幾年的大展中有佳作出現。問題是,操此手段者眾,作品出手快,都是中楷類,條屏式。於是,風格相似,形式一致,必然形成作品“擁堵現象”。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魏楷領域是一個非常豐富而龐大的體系,其中的風格樣式琳琅滿目,是一座富礦。可以判定為極具藝術品格的遺存很多,完全可以滿足我們各種審美追求的需要。

但是,目前許多的作者往往只關注一拓一石,尤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幾部經典石刻,於是,大家的取法方向集中,其風格必然走向趨同。這種現象已經長期存在,目前還在延續。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十一屆國展入展作品

近些年展覽頻頻,學習班遍地開花。人們在速成效應的驅使中紛紛擁向各類“國展”的衝刺班,具有“作坊式”的作品大量產出,行草書尤其明顯,其他書體也不遜色。

“作坊式”作品的產生當然有其“特殊”的手段,有的參加一期學習班就能拿出“作品”,雖然這不是普遍現象,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大量的急於想加入書協的作者為了尋找出路,於是研究模擬時人成為主要功課。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這類作品其實常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不盡趨同,往往時人時風的影子隨身。

我們為什麼擁堵在狹窄的路上?我們是否應該跳出固定思維判斷模式?我們能否不被展覽左右?我們能否選擇和確定具有獨立風格的藝術語言與風格樣式?究其原因,其癥結就在我們每個人取法的法源上。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真正有志於魏碑楷書的人,必須作獨立的思考。思考的方向與課題就是本文的標題:博涉古澤,洞悉今浦。

博涉古澤,就是對古代魏楷體系做縱橫的梳理分析。瞭解魏楷體系的風格與種類的共性與特性,釐辨出魏楷核心技巧與獨特藝術語素,更重要的是梳理出屬於自己的主法源。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洞悉今浦,有兩層意思,一是對自己的審美定勢的判斷與認定;二是考察近現代寫碑者的風格走向。這兩層意思密切關聯,自我審美定勢的判斷務求準確,並且堅定不移。審美意識系統中的諸多審美品格沒有優劣之分、高下之別,不能說秀雅一格勝於雄強一格,它們是互相比較而存在的。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個性審美的定勢就是我們主法源定位的座標,依據這個座標明確自己的主法源。關注近現代習碑者的風格走向有三層意思。一是研究他們的法源所在,技巧語素的整合,風格的闡發手段等;二是研究他們的成功與不足;三是與之拉開距離,不能直取速獲。

博涉古澤與洞悉今浦不能從一而終,因為所有的參數幾乎都是變數。比如古代遺存不斷有出土,我們對魏楷體系的認識不斷深入,自己審美的定勢會有變化,魏楷的時風會經常轉向,等等。

書法國展上楷書創作為何總顯雷同?評委:我們取法有問題

如果真正地紮實用功,或許在時下紛雜熙攘的中國書壇,我們能走到一處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