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明朝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役是明朝由盛變衰的轉折點。明英宗朱祁鎮在專權宦官王振的勸說之下,率五十萬精銳大軍親征蒙古瓦剌,結果在土木堡戰敗。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明朝精銳軍隊損失殆盡。瓦剌部太師也先以朱祁鎮為要挾,進犯北京,明朝形勢危急。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朱祁鎮

  此時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在孫太后的扶持下,立朱祁鈺為帝。此舉讓也先手中的朱祁鎮喪失價值。于謙主持大局,組織軍隊與瓦剌部交戰,取得了勝利,這就是北京保衛戰。也先深知自己在戰場上已處於劣勢,想退兵又不甘心,於是又想到了朱祁鎮,希望能拿朱祁鎮當籌碼,索取一筆錢財,再退兵蒙古,也先打算也明朝和談。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朱祁鎮

  于謙一開始是不支持和談的,因為一旦和談就表示明朝很在意明英宗朱祁鎮,這會讓明軍在戰場上畏首畏尾。他認為必須在戰場上取得絕對的主動才能和談,以免也先漫天要價。在一連串的軍事打擊之下,瓦剌部已處於極度的被動,和談時機已到,明朝終於派出使者去和也先洽談。這個使者就是楊善,時任都察御史。在近日連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本來是楊善的工作,卻被徐濱給完成的,這是不符合歷史的。

  楊善是個非常聰明的外交家,在見到瓦剌人之後,瓦剌人嘲笑明軍在土木堡戰敗一事,楊善不甘示弱:“當時的軍隊,只是英宗的護衛隨從,不是明軍精銳,被你們突擊而潰散,不過這不是瓦剌之福,當今皇上聰明睿智,廣納忠言……”。然後楊善開始嚇唬瓦剌人,講述皇上所納的所謂的忠言: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于謙

  1.下令邊境軍隊,在邊境釘上鐵橛子,瓦剌人闖關時,就會中鐵橛子的埋伏,一定傷亡慘重;

  2.將大炮的炮彈換成石頭大的石炮,發射範圍更大,威力更猛,敵人一定死傷更多;

  3.在箭頭上塗上毒藥,一觸到皮肉,不管是人還是馬,都會立即斃命;大明已選拔30萬善於射箭的人進行練習,效果很好。

  4.建造大型雙頭火槍,裝填數發鐵彈,再塗上毒藥,發射後遠在三百步距離仍極具殺傷力,敵人肯定腸穿肚破。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也先和朱祁鎮

  歷史上中原朝廷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戰兩千多年,楊善所講述的這些方法早就被想到了,只是不具有實施的可能性。楊善帶著一張大嘴巴在胡亂吹噓,著實把瓦剌人嚇了一跳。最後楊善感慨:可惜這些手段都用不到了,因為現在大明正誠意和瓦剌和談。瓦剌人也感到自己很幸運,幸虧和談,否則大明用這些手段對付瓦剌,瓦剌就完了。

  後來也先在不索取錢財的情況下答應把朱祁鎮放回去,並退後蒙古。對於楊善來講,他的目的就是促成和蒙古瓦剌停戰和談,迎回朱祁鎮,並讓蒙古瓦剌退兵,楊善圓滿地完成了他的任務。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也先

  不過,也先當然不會輕信楊善的鬼話。也先作為蒙古瓦剌太師,位高權重,見多識廣,怎麼可能被楊善幾句吹噓給嚇住呢?如果明朝的軍隊真那麼強,就不會被也先打到北京城下了。也先進犯北京將近一年,多次被明軍擊敗,攻取北京已經沒有任何希望,在戰場上也處於劣勢。隨時時間的推移,明朝各路勤王軍隊會陸陸續續匯聚到北京,到時明朝的實力也會越來越強。也先的軍隊卻長期交戰,得不到休整,軍隊已疲憊不堪。如此也先再不退兵,萬一被明軍包圍,也先的軍隊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也先

  所以也先早有退兵的打算,只不過想以朱祁鎮來換點好處而已。事實上,和談是也先最先提出的,只是于謙想在軍事打壓也先,並沒有答應和談。在楊善之前,也先曾派使者脫歡前來議和,當時明朝就派禮部都給事中李實出使蒙古,並見到被俘虜的朱祁鎮。當時也先就已經提出要歸還朱祁鎮,只是希望明朝付點錢財。和談是為戰爭服務的,明朝在戰場上不佔據主動,也先又怎麼可能會屈服呢?

  也先急於歸還朱祁鎮其實是不懷好意,他曾向楊善透露了他的意圖。也先曾問楊善:“皇帝回去後還是皇帝嗎?”楊善說:“天位已定,怎能更換?”也先又問:“那以後皇位如何傳承?”楊善說:“堯讓位給舜,和今天兄讓位給弟是同樣道理。”

明朝外交家,為迎回朱祁鎮,嚇唬蒙古也先,也先:我假裝被嚇到了

徐濱

  也先的意圖很明白了,故意放回朱祁鎮,這樣明朝就有兩個皇帝,皇位的傳承就出了問題,將來必起紛爭。果然,七年之後,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奪皇位,並大開殺戒,殺死包括于謙在內的一批大臣。幸運的是,奪門之變的整個過程中沒有刀兵之禍。

  奪門之變時,也先已死,否則他一定會幸災樂禍吧?畢竟這是他當年的傑作結成的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