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殲-10是架單發中型戰機,與生俱來的弊端就是機內燃油儲存量較低,軍迷個人判斷不會超過3.5噸,因此嚴重製約了滯空時間以及其作戰半徑的延伸。

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這就不難理解,機上未裝備揹負式保形油箱的殲-10,每次起飛執行稍遠距離的戰備任務時,都會攜帶兩大一小共三隻副油箱的標準模式;其中,機翼兩側各掛一隻大型副油箱,機腹位置則外掛一隻稍小的副油箱。

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至於作戰半徑,其實,有兩個概念,也即高空模式和低空模式,一般高空作戰模式的作戰半徑,要遠大於低空作戰模式,如果一架戰機採取高空進高空出的高空作戰模式,作戰半徑為1000公里,那麼戰機的低空作戰模式,作戰半徑大概也就500-600公里左右,基本上要被壓縮一半。

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單發的殲-10中型機,以其攜帶的機內燃油,其作戰模式不會超過800公里,但要比強-5、殲-6、殲-7等普遍短腿的第2代戰機卻要強許多。

殲-10的機身尺寸有限,且重量也有限,空重大概只有9.5噸,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19噸,因此機內燃油箱儲存的航空煤油不會多,就制約了其航程和作戰半徑,包括滯空時間等參數。

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因此,殲-10攜帶3只燃油箱起飛,目的就是為了增大航程、滯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否則,跑出基地沒多久,就得掉頭往基地趕,或到別處方便的機場降落,作戰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也不利於殲-10戰機的技戰術性能的充分發揮。

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攜帶3只燃油箱的殲-10系列戰機,作戰半徑會延伸400-500公里左右,也即作戰半徑能夠達到1200-1300公里,對於遂行前線截擊任務,執行本土防空作戰的殲-10系列戰機來說,1200-1300公里的作戰半徑,只要是部署在前沿和邊境機場,這點作戰半徑已經足夠用了。

關於殲-10戰機:作戰半徑800公里攜帶燃油箱就是為了延續航程

殲-10系列戰機研發目的,就是取代殲-6、殲-7、殲-8等第2代戰機,執行本土防禦作戰任務,實施主動打擊那是重型雙發高航程大作戰半徑戰機的任務,還真的輪不到殲-10系列戰機主動出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