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我是湖南人,作為九零後,我是通過教科書中的《吐魯番的葡萄熟悉了》、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以及動畫片《阿凡提》知道了祖國的西陲的寶地-新疆,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也許是宣傳部門著重宣傳維吾爾族歌曲和維吾爾族傳奇人物作為自治區的名片和民族特色吧,在我讀大學之前,新疆在我腦海裡就是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同胞,聰明絕頂、智鬥巴依老爺的阿凡提。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2009年我讀大學,那一年中旬發生的事情,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因此開始關注新疆,並且心裡萌生了想法,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新疆,去體驗新疆的風土人情,緬懷祖先開發新疆的篳路藍縷。2018年8月,我主動向單位申請來到了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新疆古稱西域,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四十七個民族,漢族是新疆的原住民之一,也是新疆歷史最悠久的原住民。

自西漢張騫鑿空西域開始,無數的漢族人從中原穿過河西走廊來到西域,將中原先進的農耕灌溉技術、文章典籍帶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開發和文教的發展。新疆著名的坎兒井就是西漢時的井渠演變而來。1959年以後,從吐魯番阿斯塔納和哈剌和卓古墓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論語鄭氏注》、《孝經》、《典言》、《急就章》、《千字文》等殘卷,無不證明新疆少數民族積極學習和借鑑漢族農耕灌溉技術、文章典籍的盛況。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自西漢至今,漢族人紮根在新疆,歷經無數風雲變幻和血雨腥風。這裡因為我不是歷史學家,新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衰落的緣由暫且不提。我只是想表達我對我在高昌區遇到的幾個漢族朋友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在我徵詢這幾個朋友的意見後,因為有一個朋友不同意出現他的實名,我用甲乙丙代表他們。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甲是吐魯番高昌區艾丁湖鄉的,他是一個很典型的新疆人,身高180釐米左右,瘦瘦的,性格很爽朗幽默,兩句口頭禪“老道的很”、“你是勺子嗎”。我和他是在工作中認識的,和他熟絡以後,他告訴我,他的家族在清朝之前就紮根在新疆了,他的曾曾祖父原本居住在迪化,清朝同治時期,西北發生叛亂,他的曾曾祖父協助民族英雄徐有功抗擊阿古柏和白彥虎發動的叛亂。左宗棠收復新疆後,他的曾曾祖父守土有功,委任了一個吐魯番高昌的官職,所以就遷到高昌來了,他開玩笑說要是前清不亡,以他曾曾祖父的軍功肯定能讓他活的很滋潤,至少位列高昌四少。

我很佩服甲和他的祖先,經歷如此多的磨難,一直紮根在新疆,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所以我感謝。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乙是兵團子弟,是高昌區原種場人,也因此他和電視劇塑造的大院子弟有幾分神似,行事風格乾脆利落,心直口快但是心腸不壞,有一股傲氣。我去過他家玩,他家所在的高昌區原種場是高昌區綠化面積最高的地方,種了很多楊樹、桑樹、紅柳。吐魯番的高昌區是很缺水的,土質也不好,土層薄,加上吐魯番夏季氣候炎熱,種樹的難度很大,存活率也低。可想而知,高昌區的兵團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就戈壁荒漠中綠樹如茵的美景。乙曾帶著自豪感對我說,高昌區所有的桑樹都是他爺爺和他的老兄弟們種的,我相信。

我很佩服乙和他所屬的兵團人,兵團人在吐魯番冬季嚴寒、夏季酷熱、春秋多風沙的條件下,植樹造林,居功至偉。所以我感謝。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致在高昌時遇到的本地漢族朋友

丙是高昌區七泉湖鄉的,丙的爺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支援邊疆、促進邊疆建設時,從江蘇省遷到吐魯番高昌,丙的性格有點陰鬱,給人一副很冷漠的感覺,我們聊天時,他告訴我,七泉湖鄉有一個村全是從江蘇來的,2009年以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家附近的很多鄰居都回到內地了,他爺爺、奶奶、母親去世後都埋葬在高昌,姐姐嫁到昌吉了,父親體弱多病不願意回內地,對於他父親而言,父母埋葬在吐魯番,吐魯番就是故鄉。對於丙而言何嘗不是如此,丙一說到他的父母眼中總是淚花閃閃,我能理解他。

我很佩服丙和他的家人,還有無數懷著支援邊疆建設的理想和滿腔熱血來到新疆並且魂歸新疆這沃土的人,他們的堅韌不拔、執著堅定是新疆穩定的柱石。所以我感謝。

千秋家國夢依舊,百戰將士志常在!我在高昌的漢族朋友,後會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