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有多少兵馬,憑什麼能打下半個清朝?

說到吳三桂,大夥對他印象實在不怎樣,若不是他打開山海關,清軍也不可能順利入住中原,更不會統治華夏大地近300年,近代中國落後捱打之命運也許可以改變。當然,此種說法情感發洩成分比較大,未必就是對吳三桂客觀公正之評價,歷史的發展走向並非人為所能決定,而是有其自身之規律。在此,筆者不談吳三桂放清兵入關一事,而是說他盤踞西南十幾年後舉兵反清之事蹟,不到半年時間便控制大清半壁江山,其軍事才幹可見一斑,不過他卻犯下一錯誤,最終逆襲失敗,叛亂被康熙平定。

吳三桂有多少兵馬,憑什麼能打下半個清朝?


提起吳三桂,人們都不陌生。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曾是明朝的山海關總兵,鎮守明朝的北大門寧遠和山海關一線。明朝滅亡後,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官至平西王,掌控雲貴兩省。和其他官員不同,吳三桂長期割據一方,不僅不聽朝廷號令,而且經常要挾朝廷。但清廷卻一直忍氣吞聲,對吳三桂百般忍讓。清廷之所以對吳三桂百般忍讓,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吳三桂造反,因為吳三桂的勢力非常大,以至於清王朝不得不對他百般安撫。那麼吳三桂的勢力有多大,為何清王朝對他充滿了忌憚?

吳三桂當時究竟有多少兵馬能和清朝的大軍相抗衡?據粗略估計,吳三桂有五十三個佐領,綠營兵就有“四鎮十營”。推算出來便是多達幾十萬的兵馬。不過這幾十萬兵馬卻不能撼動清朝的統治,康熙帝並沒有被他們嚇倒,一面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二桂;一面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把他們穩住。

吳三桂有多少兵馬,憑什麼能打下半個清朝?


我們先來看看吳三桂的官職。吳三桂被清朝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和貴州,在當地擁有極大的自治權。吳三桂選用官員不受吏部兵部的掣肘,財政收入支出不受戶部的稽查考核,在雲貴兩省堪稱土皇帝,連雲貴督撫都受他節制。吳三桂經營雲貴十二年,不僅在當地橫徵暴斂、私鑄錢幣、大搞貿易,而且屢次向朝廷索要糧餉。三藩每年從清朝索要的糧餉高達上千萬,佔到了清王朝正賦的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落到了吳三桂的手裡,而吳三桂幾乎全都用來擴軍備戰。吳三桂的實力可想而知。

​吳三桂不僅控制著雲貴兩省,還遙控著四川、廣西和陝西等地。其部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這些總兵中,僅僅陝西提督王輔臣就有兵馬七萬,而且都是精兵強將,實力不容小視。而吳三桂本人更是兵強馬壯,麾下兵馬眾多、猛將如雲。吳三桂所屬兵力高達五十三佐領,綠營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麾下人馬不少於七萬。這還只是表面上的兵力,吳三桂的實際兵力高達二十萬。如果加上依附他的王輔臣等人,他的兵力不少於四十萬。

吳三桂有多少兵馬,憑什麼能打下半個清朝?


​此外,吳三桂還和廣東的尚可喜及福建的耿精忠二藩相勾結,三藩結成了攻守同盟,所以清王朝根本不敢輕舉妄動。耿精忠手下有15萬兵馬,而尚之信的兵馬也在10萬人以上。三藩的兵力加起來高達六七十萬,比清朝全國的軍隊都多。當時清軍的總兵力約為60萬,其中大部分都是駐防地方的“治安軍”,有戰鬥力的部隊不到一半,能抽調的兵力更是非常有限。三藩之亂爆發後,慌亂的清王朝僅僅拼湊出7萬機動兵力,可以想象當時三藩的實力有多強盛。這也是戰爭初期,清軍被打得節節敗退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不是吳三桂年事已高,已經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和膽氣,所以當軍隊推進到長江一帶裹足不前,給了清王朝喘息的機會,搞不好清王朝真被推翻了。即使如此,清王朝也花了八年的時候才把吳三桂搞定,而且其中多次險象環生。其實,清朝能打贏吳三桂真是險勝。所以清王朝忌憚吳三桂就不難理解了。

吳三桂開始打了一些勝仗,後來清兵越來越多,越打越強,吳三桂的力量漸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況且這時的吳三桂年齡已大,漸漸有點力不從心,沒有北伐的能力和準備,甚至連長江都沒打過去。經過八年戰爭,他自己知道支撐不下去。1678年秋,興兵多年之久的吳三桂深感兵疲財乏,同年6月愛妻張皇后駕崩,這一切讓昔日干練老辣的平西王備受重挫,同年8月稱帝僅5個余月的前周昭武帝吳三桂在衡州中風而亡,享年67歲,一代梟雄人生落幕。

吳三桂有多少兵馬,憑什麼能打下半個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