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愁電影院

復愁電影院

導致影院“復仇”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影院提高盈利效率的方式有很多,並非完全押寶在內容上;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腦洞”或許給影院持續下沉提供了新思路,那就是提高利用效率,而非“掃盲式下沉”。

委屈。

整個市場的“焦慮”,在 2019年的每一刻裡都沒有真正消退。降速,成為了電影市場今年最大的關鍵詞。從上到下的蕭條,已經讓整個產業感受到了高速增長過後第一次集體危機。

就在春節檔“失守”的狀況下,影院終於迎來了“復仇者”時刻。然而,正是這樣的“良機”隨即演變成了一出鬧劇。在高價票的鼓吹之下,逐漸演變成了服務費異常的行業亂象。

影院,成為了其中最委屈但也最不委屈的那一個。委屈在於,影院的發展其實在多年以前就逐步稀釋了自己的主動權。

在線票務平臺的“入侵”真正改變的是觀眾購票方式的更迭,影院僅僅是電影放映的一個出口,僅此而已。

在整個行業降速的大背景下,面對《復仇者聯盟4》這樣時長超三小時的吸金利器,影院能做的或許就只有漲價這一條路。委屈,這當然委屈。

但影院也並不委屈,因為在整個市場大盤迅速擴大的時間節點裡,影院卻並沒有想方設法來提高用戶黏性。隨著大盤增速擴容,影院僅僅是做了下沉數量上的增長,在“白菜價”票價培育期,影院並沒有完成用戶培養。

雖然影院本身是放電影的場所,但影院並不應該將所有的主動權交給電影內容本身。當影院放映絕對同質化以後,觀眾選擇影院的核心要素是什麼應該是影院思考的問題。

然而一切的思考,看上去都略晚了一步。從網售票比例增加,對於會員體系的瓦解到如今高票價所帶來的人次下降陣痛以及服務費亂象,影院在“復仇者時刻”真正成為了“復愁者”。

1

復仇下的亂象

“救市主”。

复愁电影院

一部電影的重要性,似乎很難達到《復仇者聯盟4》對於如今電影市場這樣的高度。

由於去年賀歲檔國產片的“放空”,導致今年一月份電影市場就陷入到了一個嚴重的片荒。隨後到來的春節檔,派出“史上最強”陣容後也僅僅與去年打了一個平手。

隨後,電影市場便進入到了“平三淡四”的標準路徑。雖然有多部優質文藝片入場,但往往“文藝片”和“藝術片”的概念被混淆,市場並沒有真正形成成熟的藝術片放映環境

最終,雖然此類電影票房體量得到了提升,但從大的市場大盤角度來考慮,並不能有效緩解市場的焦慮。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4月18日電影市場報收3466.3萬(含服務費)。這樣慘淡的成績,幾乎只是完成了電影最低的“社交硬需求”。

面對有可能是上半年頭號“救市主”的《復仇者聯盟4》,影院祭出了“高價”殺招。但看似正常的“漲價”行為,逐漸失控。由於部分影院服務費異常,引發了官方的關注和調查。

也正是創下“奇低票房”的4月18日,一份“《復聯4》服務費異常影院名單”開始流傳。在這份名單中,服務費從票價的30%到800%都有,這樣高於激進的“漲價”手段被認為是“集體偷票房”。

目前,《復聯4》的預售已經達到了超過了4.76億,其超高的預售成績完全匹配電影的體量。但在服務方異常過後,影院的“如意算盤”顯然有可能打空。

复愁电影院

面對有可能“不予合作”的風險,部分影院也下調了服務費。但即便如此,《復聯4》的高票價也依然讓許多普通觀眾難以承受。對於這樣一部有可能借助“市場飢渴”衝擊年度冠軍的“種子大片”來說,真正能夠決定其成功與否的恰恰是電影后期走勢。

但高價票固然可以堆積預售和首週末票房,但如何能夠大量吸收“路人粉”和重複觀影,是《復聯4》最大的考驗

。一旦電影后期走勢不佳,對於這部電影和整個市場都是一次“劫難”。

試問,倘若《復聯4》的票房僅僅是“標準發揮”,對於2019年的內地市場來說那意味著什麼?對於影院來說,本就因為處境艱難祭出“險棋”,而《復聯4》續航能力的高低帶來的後續影響無疑會被放大。

复愁电影院

影院本想借助《復聯4》“翻身”,但不料卻再次陷入到了漩渦。從預售“皇帝座”開始,影院所有的動作都在圍繞反剿票房平臺和抬高無法算入片方分賬的服務費來書寫盈利故事。

但如今逐步規範化的中國電影,早就沒有了讓影院打“擦邊球”的途徑。

2

影院“復愁”

焦慮。

复愁电影院

對於影院來說,2019年所釋放出的信號則是滿滿的焦慮。這種焦慮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這也恰恰構成了目前影院焦慮的關鍵所在。

第一個方面,是內容的回調期。這其實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影片供給數量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影片市場吸引力重置”

此前的陰陽合同引來的稅務調查,的確對於整個行業的衝擊不小。原本,市場普遍認為電影市場會逐步回暖。但從第一季度的表現和目前市場定檔影片數量和成色來判斷,這種回暖顯然還為時尚早。毫無徵兆的“片荒”結合著影院繼續下沉,導致影院的競爭環境被惡化。

2018年全國新增銀幕9303塊,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2018年銀幕數量同比增長18.32;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9.76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增長9.06%,新增銀幕增速幾乎是票房增速的一倍。

其次是市場需求發生變化,觀眾觀影需求的變化速度遠遠超過了內容調整速度。當口碑、情感成為了購票關鍵詞後,製作端很難根據市場需求迅速做出調整。那麼,中間必然存在一個“過渡期”。

复愁电影院

但對於觀眾來說,這個“過渡期”成為了考驗是否對電影繼續培養黏性的“掙扎期”。與此同時,市場的確有口碑佳片逆襲成功的案例,但逆襲往往是基於上映之後的突然增長,這對於整個市場的“基礎服務”來說並不利。

簡單來說就是觀眾對於目前觀影選擇不再堅定,往往需要等待口碑釋放。但對於影院來說,觀眾的“等”就增加了影院在排片上的試錯成本。

正因為第一方面影片內容的回調期,引來了影院焦慮的第二個方面,觀影人次下降。實事求是來說,商業電影市場和藝術電影市場有著天生難容的基因,目前所謂口碑佳片的逆襲無法滿足整個商業電影市場的絕對需求。

尤其是初期,必然會出現存量觀眾的流失。觀影人次的下降,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擺在電影市場面前的最大挑戰。票補沒了,人走了,對於影院來說,漲價成為了必然手段。

但被“白菜價”帶入市場的新一代觀影受眾,往往很難接受過高過快的漲價。因此,影院的增長“內核”就陷入到了一個死循環。

第三方面則是電影非票收入陷入增長瓶頸。前幾年,非票收入成為了影院突圍的一大關鍵,但短短几年非票房收入的佔比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出現了下滑。

复愁电影院

根據2018年年報來看,金逸影視的賣品業務和廣告業務雙雙下滑,成為了公司業績下滑的一大關鍵。而萬達和橫店同樣也面臨挑戰。這一切都來自於影院過快增長導致成本上升,致使影院放映業務不但不賺錢甚至賠錢,而面對主業務盈利收窄,影院只能押寶在非票房收入上。

但非票房收入,並不能輕而易舉就可以為影院“解圍“。

3

缺乏“品牌”概念的電影院靠什麼生存?

增長驅動力。

复愁电影院

其實對於影院來說,最大的思考點應該是能夠讓影院實現業績增長的驅動力到底是什麼?

從外在來看,這一驅動力必然是影片本身。只有影片質量過硬,才能源源不斷吸引觀影受眾走入影院。但影片質量,這一點並不在影院控制的範圍之內。

就好比對於商場來說,之所以出現運營危機的原因不是商場內商品質量的不合格,而是生活消費方式的轉變。其實對於影院來說,同樣是這個道理。

影片放映同質化、影片製作不可控,一樣的問題擺在所有影院面前,其實也就不會構成影院生存考驗的最大難關。對於影迷觀影來說,選擇影院的核心要素,是影院最需要考慮的關鍵。

正常情況下,影院距離、票價、觀影體驗是決定影迷選擇影院的三大核心。對於影院來說,良好的選址能力是第一步,提升用戶觀影體驗是第二步,自建會員體系“重奪“影迷購票主動權是第三步

從此次《復聯4》高票價來說,影迷對於觀影選擇非常謹慎。特殊廳成為了首選,原因就在於IMAX、杜比、4DX的觀影效果遠遠大於其他,但對於影院來說投入特殊影廳建設是必然,但特殊影廳也會參與分賬。

那麼,在這種高成本微利潤的情況下,增強影院自身品牌的吸引力,從而與影迷形成高黏度才是最大的關鍵。例如,影院不僅僅是電影放映的單一場所,而是用戶線下消費的重要場景。

生態,必然是影院提升自身“硬實力”的重要籌碼。例如,在前不久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阿里影業啟動“三個100計劃”。鳳凰雲智將面向全國影院落地100個超級樣板間、100個無人超市、100個無人貨櫃。

复愁电影院

這其實給影院提供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思路,那就是影院如何把觀眾留在影院?除了升級觀影體驗,電影品牌延伸帶來的場景體驗,例如設立電影場景體驗區,完善電影+場景升級。

再例如此前多家影城選擇和健康跑、動感單車等運動項目進行結合,完善娛樂體驗,形成消費體驗環。

复愁电影院

在這一基礎上,新建影院優化選址能力,則大大增強了影院的盈利空間。例如新加坡樟宜機場耗資85億打造的“星耀樟宜”在4月17日正式開放,其中便有建IMAX影院。而在飛機晚點的“時間空白點”,就具有了提升利用效率的可能性。

那麼對於院線品牌來說,下沉的目光是否可以從三四五線“開發”轉移到具有高效利用的空間中來呢?

「商務合作:微信phb19941011」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新媒體矩陣: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百度百家企鵝媒體|UC平臺|搜狐新聞|新浪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