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志願者!疫線“冒尖”的華容伢

“作為一名醫學院的大學生和新時代青年,能在家門口為疫情防控儘自己的一點力量,也算是我對祖國和家鄉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簡單幾句話,說出了華容區青年志願者徐潤文的初心。

徐潤文是臨江鄉蘆洲村人,就讀於湖北醫藥學院。各方力量彙集湖北給了她勇氣,當她得知村裡在村口設置疫情監測點時,便毫不猶豫地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村裡的疫情防控隊伍。這位年輕的大學生,不是一個人在戰“疫”,在她的身旁,還有華容區千餘名志願者並肩作戰。

抗擊疫情,志願同行,他們是“宣傳員”,進村入戶為群眾普及宣講防疫控疫知識;他們是“守門員”,主動擔當走上卡口執勤崗位,誓將病毒隔絕;他們是“服務員”,手提肩扛將所需食材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在這場戰爭中,諸多好人紛紛“冒尖”,煥發出滿滿的正能量。

衝鋒一線 各盡其能守護家園

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之際,防疫物資短缺怎麼辦?物資搬運配送人手不足怎麼辦?卡點值守人員捉襟見肘怎麼辦?志願者們挺身而出,迅速“補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之中,全力守護家園平安。

“現在防疫物資緊張,我們要竭盡所能為前線提供保障。”華容大姐志願服務隊將愛心人士捐贈給她們的5000只口罩全部轉贈給華容區人民醫院,緩解一線醫務人員困難。把我有的分你一半叫奉獻,把我所有的全部給你叫無私。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姐們隨後又向區慈善總會捐款11200元,支持抗“疫”。“這1萬塊錢不多,是我們華容大姐的一點心意,應該說在困難面前,只要我們眾志成城,肯定能打贏這場仗!”

“我家就住在樓上,值守很方便。”在紅蓮湖新區脈嶺村,46歲的方二平指著卡口旁的小樓層笑著說,他是脈嶺村招募的60餘名值守和服務人員中的一位。“我們村的卡點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自發來負責的,一來人員熟悉,管理起來相對容易,二來回家吃飯方便,畢竟特殊時期我們也很難提供可口的飯菜。”脈嶺村村支書方華兵對志願者的“出手相助”十分感謝。

華容鎮韓畈村有“八大金剛”,村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沒有廣大神通,但卻實實在在解決了村裡難題。為了嚴控人員流動,村裡只保留一條通道,其餘路口全部封閉,可是封路缺少材料,8名志願者東拼西湊,這家提供木板,那家提供錘子等工具,齊心協力把路口防護做好。一時來不及封閉的路口,志願者則用自家車輛阻攔。村裡卡口需要人24小時值守,村委會人手不夠,他們主動向村裡申請在卡口值守,對進出人員、車輛進行攔停勸返,做好信息登記、體溫監測等工作,有效保護了村民安全。

“拒絕人群聚集,不圖一時熱鬧,但求平安健康。”“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風。”志願者還在帶頭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通過小喇叭、“拉橫幅”、QQ群、微信群等渠道和方式向村民宣傳防疫政策、科學防疫知識、倡導文明健康新風,勸導群眾堅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疫情面前,衝鋒在前的既有黨員,也有志願者,他們各盡所能、無私奉獻,共同構築起抗擊疫情的牢固防線。

幫人所需 真情關懷傳遞溫暖

“要不是你幫忙把家裡進水管修好了,全家人還不知道怎麼辦,現在又來給我們送口罩,真是好人,太感謝你了。”3月5日,住在紅河大廈1單元的姜建芳接過志願者廖世濤遞過來的口罩,回憶起自家水管被修好的一幕,再次感謝道。志願者送出去的是物資,收穫的是感謝。

“我報名,我什麼也不要,不管飯都行。”脈嶺村地處集鎮中心,人口多且分散,代購任務相對較重。村民方奎和魏啟順第一批加入了村裡的志願服務隊,6個人承擔著村裡749戶2410人以及集鎮生活的3443戶11587人的物資採購和配送任務。累不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他們都有一股信念。魏啟順曾是貧困戶,他說:“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是靠大家幫助脫貧的,更不能什麼也不做。”

同興花園小區志願者萬濤為居民上門送生活物資27天,不求回報,只為大家宅得安心;孔關村8組脫貧戶劉和香自費請代購員買回湯圓,煮好送到一線,做了一回服務志願者的志願者;夫妻檔李樂如和愛人紮根在華容鎮華中小區,妻子負責噴藥消殺病毒,李樂如則拖著行走不便的腿,以電動車代步,幫居民採購物資,“國家遭難,我們願意站出來幫忙分擔,做點自己能做的事情。”

平日裡在外奔波的“遊子”也站了出來。自我隔離兩週後,在哈爾濱工作回蒲團鄉上倪村過年的趙偉和妻子王娟請纓加入服務村民的志願者行列,為村民提供代購等服務。在湖北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隊工作的臨江鄉馬橋村10組村民陳勝林和其他人一起承擔了全村15個小組3800多人的代購服務和物資發放等工作。230多名歸鄉“遊子”“就近就便”到居住所在村、社區報到,充實了一線防控力量。

越是“寒冷”時刻,越能體現溫暖的可貴。困難人員過得好不好,吃得怎麼樣是志願者十分關心的事情。在華容鎮牌坊村,村民張俊麗拉起一支10人的志願者隊伍,為全村30名留守老人、特困人員提供愛心午餐,為他們送去熱騰騰的飯菜、檢測體溫,使其安心居家生活。志願者既掌勺又配送,每天為老人做愛心午餐的程強樂在其中。他說:“我們根據老人的飲食習慣,專門搭配少油、少鹽、忌口味重的東西,讓他們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給老人們做飯,就像給父母做飯一樣,很開心。”

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只有急人所急、幫人所需。他們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用自己的平凡舉動,溫暖著無數人的心窩。

當“武昌魚”愛上“老乾媽”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貴州先後派出9批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其中860人在我市。

當貴州醫務人員全力投入我市抗疫一線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雖不能上“戰場”,卻默默為“戰場”上的“戰士”們傾情服務。

鄂州貴州,風雨同舟。連日來,志願者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謝貴州援鄂醫療隊的深情厚誼。鄂州“武昌魚”與貴州“老乾媽”之間便有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暖心蛋糕送給最美逆行者

得知貴州醫療隊將下榻恆大賓館,華容區馬上行動,根據酒店情況招募了一批志願者,迅速熟悉酒店客房、前臺、餐飲等業務,掌握消殺和保潔方法,全力服務,保駕護航。

志願者在登記整理貴州醫療隊隊員信息時發現,有兩名隊員很快就要過生日了,大家暗地裡商量準備著。

3月7日,志願者敲響醫療隊隊員王瑩和張靜的門,推著放著賀卡、蛋糕和長壽麵的小車來為兩人過生日,她們大為吃驚。志願者齊唱生日歌,讓本準備孤獨過生日的兩人心裡溫暖起來。吹蠟燭、許願、吃蛋糕,王瑩許了一個願望:“我希望疫情可以早點結束,病人可以早日康復,我們平安回家。”蛋糕是就地取材製作,長壽麵是現做,簡單卻有別樣的滋味。拿著志願者遞上的鮮花,張靜眼眶溼潤了:“這個生日,特別有意義,在這個想家的時候,還好有你們,鄂州最美的是待我們如親人的你們。”

一盞燈添一份平安

在駐地外,有四頂大帳篷,作為消毒殺菌區域,對從一線回來的醫務人員進行二次消殺。

帳篷裡掛滿了隊員們的衣物,幾盞紫外線燈具滅殺病毒和細菌。說起紫外線燈具還有一番故事。

在為隊員們服務過程中,志願者熊志豪得知紫外線燈具有良好的消毒殺菌作用,為了隊員們能有更好的安全防護,他馬上聯繫同鄉熊中新。熊中新從事相關生產工作,“手頭沒有現貨,但是可以馬上生產。”沒有絲毫猶豫,熊中新連夜生產了10盞紫外線消毒燈,送到駐地,捐贈給醫療隊。

熊中新說:“我不能上‘戰場’,但可以為遠道而來的貴州醫療隊服務,也算髮揮了一己之長。能盡微薄之力,心裡很高興。”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對於貴州援鄂醫務人員來說,遠離家鄉,勇鬥“疫”魔,這段期間積壓了一些思鄉、焦慮的情緒。“持續的高強度工作,醫務人員壓力很大,我們希望通過文藝表演的形式為他們緩解壓力、傳遞溫情、傳遞力量。”志願服務隊負責人汪紅楓說。

夜幕降臨,志願者們並沒有休息,而是聚攏到大廳,排練起節目。所有節目都由志願者自編自導自演,唱功雖一般但感情真摯,文筆雖普通但朗誦卻發自內心,動作雖不完美但努力展現。志願者左家宏、畢潘、易潮華、胡放姣四人朗誦《若我歸來》。畢潘說:“我最喜歡這句,‘若我歸來,請不要為我做什麼接待,只想回家好好睡上一覺,睜開眼後,自己還在’,希望貴州援鄂醫療隊隊員能夠健健康康來,平平安安回。”

十個節目,志願者經過一個星期彩排,將自己最好的表現用手機錄下來,沒有現場觀眾,沒有鼓掌喝彩,製作好的節目視頻通過微信直接發送給醫務人員觀看,但正如《愛不隔離》所唱:“愛不隔離,我們的心在一起,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來了這麼多天,志願者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服務,對我們噓寒問暖,有求必應。我們在這裡一切都好,彼此相處得非常和諧,就像一家人一樣。真的非常感謝他們。”貴州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務處處長張駿說。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