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丁45.5%,百度李16.1%,京東劉15.4%,騰訊馬8.6%,誰最成功?

野馬和尚


馬化騰最成功。企業家的成功要看所創立企業的成就。

這一點上,騰訊現在市值近5000億美元,京東市值584億美元,百度市值454億美元,網易市值439億美元。

四家公司上一季度財報的收入和利潤如下:

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為人民幣 972.36 億元(137.48 億美元), 淨利潤為258.27 億元(36.52 億美元)。

京東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達到1348億元人民幣(約189億美元),淨利潤6.12億元(8570萬美元)。

百度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為人民幣 281 億元(約合39. 3 億美元),淨虧損為人民幣 64 億元(約合8. 92 億美元),運營利潤為人民幣 24 億元(約合3. 29 億美元),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為人民幣 124 億元。

網易2019年第三季度淨收入為168.55億元(24.54億美元);淨利潤為15.96億元(2.32億美元)。

京東由於是自營電商,收入高於騰訊和阿里巴巴,但利潤卻遠低於騰訊和阿里巴巴。京東雖然利潤還不如網易,但電商的發展潛力還很大。百度則因為投資損失導致第三季度虧損,但正常運營利潤仍然高於網易。

從收入和利潤就能看出企業的規模,而資本市場市值直接反映企業的價值。

從個人財富角度,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馬化騰財富2545.5元,僅次於馬雲。丁磊財富1216.2億元,位居第8位。李彥宏財富537.4億元,位居第35位。劉強東財富477.3億元,位居第40位。

由於劉強東旗下還有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未上市,尤其是京東物流,估值已經達到上千億,未來劉強東個人財富超過李彥宏將是大概率事件。

-----------

(歡迎關注“上林院”: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分享最新金融市場消息,及時發現投資機會,關注後可加群交流。)


上林院


丁‌磊說:網‌易是我的,我持‌股45.‌5%;

李彥宏說:百‌度是我的,我持股16‌.1%;

劉強東‌說:京東是我的,我持股15.4%;

馬‌化騰說:騰‌訊是小‌朋友的,我持‌股8.6%;

馬雲笑著說:阿里‌巴巴是女性同胞的,我持股6.‌1%越懂得放權才會越成功,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公司不是老闆一個人可以做大的。

我們可以看到,越優秀的領導者他們的格局是越大的,他們越懂得“放開手裡的股權”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人才。

而對於許多中小企業來說,為什麼做不大,無非就是:

1、不願意釋放自己的股權;

2、年老了還霸佔著位置不讓新人有出頭的日子;

3、不斷壓榨人才的利益,來擴充自己的錢包;

還是那句話,老闆就是狼群裡的老大,只有他們思維開放,格局放大,才有企業的明天!

老古話一直告訴我們!

又舍才有得,沒有舍,哪裡來得?

我覺得應該為這一批新時代的企業家點贊!!他們是真正的企業家,而不是商人!都非常成功!!

也帶動了中國的經濟進入另一個層次的發展,推動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貢獻很大!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光看題目,估計很多人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個數據是什麼意思,其實上述數據指的是各個創始人在其企業中所持有的股份數額,至於說誰最成功,有幾個維度可以參考。

按持有的市值

如果按照持有的市值來算,截止今日,網易的總市值為438.94億美元,丁磊持有45.5%的股權,持有價值為438.94億*45.5%=199.72億美元;百度的總市值為453.60億美元,李彥宏持有16.1%,持有的價值為:453.60億*16.1%=73.03億美元;京東的總市值為583.92億美元,劉強東持有15.4%的股權,持有的價值為:583.92億*15.4%=89.92億美元;騰訊的總市值為3.84萬億港幣,馬化騰持有8.6%的股權,持有的價值為:3.84萬億*8.6%=3302.4億港幣,摺合425.35億美元。

按照持有的價值而言,馬化騰(425.35億美元)>丁磊(199.72億美元)>劉強東(89.92億美元)>李彥宏(73.03億美元),曾經的BAT,現在不僅僅比不上AT,甚至連網易、京東等等後起之秀都無法比上,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按品牌價值

根據品牌觀察研究院、品牌觀察商學院聯合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評審委員會發布的《2019中國品牌價值500強》,騰訊以7078.23億人民幣排名第2(僅次於華為);京東以2830.56億人民幣排名第12;百度以2208億人民幣排名第22;網易以1253億人民幣排名第33名。所以按照品牌價值以及影響力而言,騰訊依舊是遙遙領先。

按持股及年紀

網易丁磊持股45.5%,1971年10月1日,目前49歲;

百度李彥宏持股16.1%,1968年11月17日,目前52歲;

京東劉強持股15.4%,1973年3月10日(另一說法:1974年2月14日),目前47歲。

騰訊馬華騰持股8.6%,,1971年10月29日,目前49歲。

如果綜合年級以及持股而言,丁磊排名第一,劉強東排名第二,李彥宏與馬化騰不相上下(一個年紀大,一個持股低)。

總結

四個人之中,誰最成功,無疑是小馬哥,從東興飯局中,馬化騰的C位即可看出,中國互聯網目前只有兩極:騰訊與阿里,馬化騰佔據其一,綜合實力無需多言。


鯉行者


最近很流行拿這幾個互聯網大佬的股份比例來說格局,其實大家還少說了一個,華為的任正非才1%的股份。還有最近很火的胖東來,創始人也只佔有10%以上的股份。

從這個規律來看,貌似越願意放掉股份,就越成功,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大多數互聯網的創始人只是想佔有控制權,而不是想佔有分紅權。做到幾百億,上千億的體量,這些資金對於創始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一輩子都花不完。

所以,佔股少實際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更多的資本注資,稀釋股份

網易佔股多,是因為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丁磊那個時代,並沒有現在這麼成熟的風險投資。而且門戶網站的時代,創業成本很小。網易從一開始的就是盈利的,完全沒有必要融資。

後來稀釋股份,是因為遇到了互聯網泡沫,尋求轉型做遊戲,進行過融資,上市後又稀釋了一部分。

騰訊、阿里前期都是砸錢砸的很嚴重,早期的幾輪融資,都佔了超過一半的股權。並非他們願意,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阿里的馬雲方面找到馬化騰投資,馬化騰就說過,除非自己佔51%以上的股份,才考慮。就是因為這一條,馬雲才沒有拿騰訊的投資。

阿里和騰訊的高管佔股都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資本機構佔股,你能說是因為格局大?更多是早期的無奈。

人才多才能分更多股份

股份只有兩大流向,一個是投資機構,一個是員工。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亂給股份,給到員工的股份也多是分紅股,而非實際股份。

大公司為了找到吸引更加優秀的人才,願意放出更多的股份。但是前提是要足夠優秀才行啊,優秀的人才也一定會選擇巨頭,這是雙向的。

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就算網易願意讓出股份,他也一定不會去。所以像網易這樣的公司想給股份,根本就給不出去。

佔股高一樣可以做大

像雷軍佔小米的股份就超過了30%以上,你能說小米不行?雷軍可以佔到這麼高的股份,是因為他自己就有非常雄厚的資金,而且有名氣,能開出更高的價格,所以不需要讓出太多的股份給資本。

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小米前期的融資,都是他自己創辦的風投公司順為。雷軍直接持股30%以上,間接持股份額更加高。

還有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如果字節跳動現在上市,市值是鐵定超過美團成為互聯網第三把交椅。雖然張一鳴對持股份額一直保密,但是從早期佔股98%以上就可以看出,張一鳴沒有給到團隊更多的股份。

根據融資情況,現在的持股比例起碼在30%以上。所以不用去總結這些莫須有的規律,他們的本質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小漁的創業信條


丁磊、李彥宏、劉強東、馬化騰,這四個人對比無疑是馬化騰最成功,當然馬化騰和馬雲對比起來,我認為馬雲成功一點,畢竟馬雲已經功成身退,步入退休的層次。

網易丁磊可以說是當中最早成家的,互聯網風潮的時候網易做郵箱和遊戲做得風生水起,騰訊還是剛起步的公司。

不過現在情況已經被逆轉,國內遊戲一哥已經是騰訊,騰訊也從BAT時代熬到去AT時代,形成目前國內互聯網雙龍頭的地位,騰訊和阿里遠遠拋離第三名和後面的追兵。

馬化騰在四位當中雖然持股比例最低,但是公司市值是四間公司之中最高的,從這件事裡面可以得出其他做生意釋放手中的股權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一家大型企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一家企業的最高領導人也很重要,負責制定公司的大方向,但是為公司衝鋒陷陣的主將也很重要。

最高領導人決定企業的下限,而衝鋒陷陣的主將決定公司的上限,放開去釋放股份,公司才能更進一步,換取更多資金和人才回來。

當然,這個不能以一概全,不同公司有不同情況,同樣有不同的命運,騰訊的股份主要都是去換取現金,現在持股最高的都是其他企業不過是沒有決策權的,只有分紅權,反觀網易,很早前累積一筆資金,不用靠賣股權去融資,創始人依然掌握較多的股權在手。

最後,個人認為騰訊的馬化騰是最成功的,畢竟現在騰訊規模是四家公司之中最大的,持股比例雖然少,但是財富卻最多,近年富豪榜中馬化騰排名都是最高的。


財經樂少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佔公司多少的股份,而是看以他主導的公司創造出了多少的價值和公司的市值,看他公司產生的影響,看公司在所屬行業的地位等等。

1、比較公司的市值

截止目前 2020 年 02月 07日各大上市公司的市值:

上述圖片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圖1是人民幣,圖2是美元;哪種類型貨幣看著舒服就看那一張。

從上圖可以很輕易的看出,市值最高的公司是阿里巴巴,而馬雲所持的股份只有 8% 左右;雖然現在馬雲退休了,卻沒有誰能否認他對公司的影響力。

百度李持有16.1%的股份,網易丁45.5%表面上看起來持有的股份高,可個人的財富是遠遠比不上兩馬的。


2、公司在行業的地位

從公司的行業地位來看,阿里是電商領域的老大,騰訊是社交領域的老大,百度是搜索領域的老大(慢慢被其他公司追趕);網易算是媒體領域top,而京東是電商領域的老二。

從現在的行業地位來看,阿里、騰訊最為成功。至於以後會不會發生變動,很難說。現在字節跳動的實力也是很強大的。

3、看創始人對公司的掌控、影響力

小公司的掌控看創始人所佔公司的股權比例,大公司則不能簡單的依據股權比例。要看公司的股權體系,很多大公司都採用了同股不同權的體系。也就是說,公司的掌控不是看誰持有的股份多,而是要區別看待。

總之,這是一門很複雜的管理學科,裡面的門路很多。簡單的說一下,百度李看起來個人所持的股份比例要比阿里馬老師所持有的股份多,但百度李對百度的掌控卻沒有馬老師對阿里的掌控力高。

要不然,百度的變革也不會成為這個樣子,從之前的近千億市值,到現在的四百多億,這個市值已經是攔腰斬半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評價一個普通人的成功,還是評價一個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只能從某一方面,某一個領域去對比,而不是綜合去對比。

我們世俗意義對成功的評價是很簡單粗暴的,誰的權力大,誰的財富多;這種評價是不是會過於片面?當事人會不會認可呢?

希望看到的朋友,在評價一個人成功時,能從某一個方面去比較,而不是廣義、全面的去比較。希望你不會被世俗的成功定義給束縛!

記住,成功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只要你突破了過去的,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比過去要好,你就已經成功了。


王小呱


題主的表述非常概括,展開來說,就是網易創始人丁磊在網易的持股比例為45.5%,而李彥宏、劉強東和馬化騰在百度、京東和騰訓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6.1%,15.4%和 8.6%。

誰最成功,如果僅指商業上的成功的話,那麼換句話說,就是網易、百度、京東和騰訊這幾家公司誰最成功了。

先看看這幾家公司的基本情況:

網易

以郵箱起家,曾經和新浪、搜狐並稱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丁磊本人曾經也做過中國首富。現在從營收和利潤情況來看,網易依然領先新浪和搜狐,但是和第一梯隊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拉開了差距。網易現在最主要的業務是遊戲。

主做搜索引擎的互聯網公司,和阿里、騰訊並稱BAT。不過在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過程中並不成功,“魏則西事件”也讓公司的名聲一落千丈。

京東

國內僅次於阿里的第二大電商公司,主打自營商品,在物流方面也做得不錯。近幾年由於劉強東出事,品牌聲譽上受了一些影響,在電商業務上也面臨來自阿里和拼多多的夾攻。

騰訊

業務模式和網易比較接近,也是以遊戲為主。最大的區別就是多了微信和QQ這兩張王牌。此外,最近雲計算業務也開始發力了。騰訊是國內唯一可以和阿里分庭抗禮的互聯網公司。

這幾家都是上市公司,下面就看看它們的市值情況。以下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截至2月7日的最新市值排名:

這四家公司的座次剛好是騰訊>京東>百度>網易,與創始人持股比例剛好呈負相關。

下面再看看盈利情況。這次排名情況是騰訊>百度>網易>京東,和市值情況有所不同,這也和各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和商業模式有關。

當然,無論是從市值還是盈利情況來看,騰訊在這幾家公司中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馬化騰目前是四人中最成功的。

所以說,創始人持股比例和公司發展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創始人願意稀釋股權,將有助於引入更多的戰略投資者,也能聚集更多的資源,對公司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七寶飯財經。希望瞭解更多金融財經知識,歡迎訂閱我的專欄!


七寶飯


感謝提問者這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幾位都是互聯網界的大佬、福布斯等各類榜單中的商業富豪,這些所謂持股比例及財富對於他們個人而言更多隻是數字,在眾人眼中他們都屬於成功人士甚至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而從創業經歷、商業價值、社會責任、公眾影響力等維度綜合來看,個人覺得阿里Jack Ma是最成功的。下文中部分數據及圖表摘選自網上公開材料。

一、 創業經歷

對於成功的理解有很多,其中莫扎特的一句話很值得深思,“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價的”。

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許多躬身入局數十載、青春無悔奮鬥的經歷,在創業過程中以進取的精神努力學習,以明智的態度對待困難,從小事做起、從底層做起,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磨鍊意志,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上述幾位大佬的創業經歷中,馬老師的創業經歷無疑是最跌宕起伏、最有傳奇色彩的。

馬雲是杭州人,也是浙江商人,而浙江商人具有“四千精神”--“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馬雲曾經說過,“我們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沒有錢,沒有資源,什麼都沒有,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相信未來,相信一個夢想。我們犯了無數錯誤,唯一做對的一件事就是‘nevergiveup!’”

在這個充斥著不確定性的時代,馬雲在20年裡成功地把握了命運,開創了傳奇。從1995年創業開始,馬雲辦過翻譯社,倒騰過義烏小商品,經營過電腦公司,開辦了“中國黃頁”網站、經歷過非典隔離、淘寶商城公關危機等等,在阿里內部“橙色天空”紀錄片中留下了太多創業的艱辛不易,從白手起家到20年修煉成頂級富豪,把阿里巴巴發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50強公司,充分體現著馬老師堅持不懈、充滿激情的永動機般的奮鬥精神。

二、 商業價值

進入21世紀,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追逐甚至在部分程度上引領著互聯網尤其是消費互聯網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深深地影響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工作,而阿里巴巴的商業價值在2014紐交所上市後獲得市場的一致認可,股票價格不斷上揚,市值已經大幅超過騰訊、百度等一干中國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經濟體版圖不斷擴展不斷提升著公司的商業價值。

網上盛傳的一張會議照片說明了馬老師的視角與格局,2010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三位大佬就分別談了自己對雲計算的看法。

百度李彥宏表示雲計算其實就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從早先客戶端與服務器的關係,到後來基於互聯網的Web界面服務,在到雲計算,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騰訊馬化騰則認為雲計算是一個比較有技術性,比較超前的概念。他同意未來雲計算擁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認為現在還為時過早,要過幾百年、一千年後才確實有可能(實現)。

而馬雲表示對雲計算充滿了信心,充滿了希望。他所理解的雲計算是一種數據存儲、處理並分享的機制,阿里巴巴擁有大量消費數據、交易數據,這些數據於阿里而言,於社會而言都是非常有用的。他稱雲計算是阿里又找到的一個新的礦產。

到了2019年,阿里雲2019年雲計算收入規模為52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63.8%(跟微軟幾乎一致),市場份額提升至4.9%,躍居全球雲計算公司Top4,亞太Top1,在國內公有云市場份額中拿到了近50%。

20年來,阿里巴巴經濟體的業務類別不斷擴展,涵蓋了電商、雲計算、數字娛樂等領域,業已成為國家層面重要的基礎設施及服務供應商。

三、 社會責任

馬老師和阿里巴巴具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不管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期間(新冠疫情期間10億的捐贈、調動阿里經濟體服務疫情防控一線、開放自身雲計算能力給疫苗研製公關、免除電商平臺半年服務費、快速幫助政府搭建各類疫情防控、數據統計分析平臺等等)還是在日常公益、慈善等等方面,阿里往往率先引領和承擔著社會責任,以自身強大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引領和影響著中國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馬雲在福布斯中國慈善榜上也是排名靠前,同時其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鄉村教師等提供了更多的幫助。

四、公眾影響力

2019年9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成立20週年之際,杭州市委、市政府舉行授予馬雲同志“功勳杭州人”榮譽稱號儀式,其中一段表彰詞“馬雲作為數字經濟的創新者和大眾創業的楷模,創立並帶領阿里巴巴集團成為全球頂尖互聯網科技公司,建立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淘寶天貓、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全球最大的開放式跨境物流網絡菜鳥網絡、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商阿里雲等,首倡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推動新型社會誠信體系構建,在電商、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雲計算等眾多領域樹立了全球風向標。”

馬老師作為阿里的創始人,在全球具有廣泛的公眾影響力,為推動建立全球E-WTP發揮了核心重要的作用,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為了夢想而奮鬥。

回答這個問題並非為了呈現所有馬老師和阿里的好,只是表達了個人心中最為成功的標準。

每個人每個公司都有其自身的閃光點,當然也會有一些不足(包括引起爭議的馬雲“福報”說等),評估和衡量的標準很多時候更多來自於主觀的判斷,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您可以覺得騰訊的馬化騰更成功,您可以覺得百度的李彥宏更成功。

衷心這個時代的互聯網大佬們能夠給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美好的東西,科技向善、有溫度的技術等等,讓更多人能夠在這些公司及所搭建的平臺上取得成功。


甌帆遠影


網上有一個數據統計,網易丁磊持股45.5%,百度李彥宏持股16.1%,京東劉強東持股15.4%,騰訊馬化騰持股8.6%,阿里巴巴的馬雲持股6.2%……那麼這些人中,誰更成功?

成功這個詞,我覺得不好定義。是不是誰的財富更多,誰就最成功?比如幣圈紅人孫宇晨,花幾千萬競拍與股神巴菲特共進晚餐,說明他確實很有錢,而且還是90後,那麼他是不是成功?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記得去年孫宇晨和王小川之間有一段口水戰,當時王小川發表了一番看法:什麼叫成功、什麼叫騙子?每個人有自己的定義。有的人以為是身價,有的人以為是市值。放到歷史長河裡,雲淡風輕。用極致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學家,用極致感性追求美的藝術家,以及用大愛對世界或民族作出的貢獻的英雄,才能永垂不朽。

我覺得這個定義,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回到問題上來,網易丁磊持股45.5%,百度李彥宏持股16.1%,京東劉強東持股15.4%,騰訊馬化騰持股8.6%,誰更成功?當然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裡取得了成功,獲得了商業的巨大成功,也對人類的生活更好做出一定貢獻。

如果僅對比持股的話,可能我們會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持股越少的反而公司做得越大,比如在這幾家公司中,馬化騰持股最小,公司規模最大市值最高,再看阿里巴巴,馬雲持股僅為6.2%,阿里巴巴同樣成為巨頭。假如是這樣看的話,這些人中,反而持股比例最少的,公司市值越高,對應的財富越多。

如果順著這個邏輯看的話,似乎有些道理,比如華為的任正非,僅持股1%,而華為卻成為了5G行業的領軍企業。但是細究的話,其實這個邏輯並不是絕對的,比如說萬科的王石,創辦了萬科,持股比例夠小吧?最後怎麼樣了,被擠出了萬科。

所以我覺得,誰更成功,不能簡單地看財富,持股比例也說明不了什麼,主要還是看企業家的眼光、能力,在控制權與股權之間做好權衡,同時,能否做大做強也離不開時代造就的趨勢。


財經宋建文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樓主提出的是這些創始人在公司所佔的股份。大家發現了嗎?持有公司的股份越多的創始人,其實現在看來,公司的影響力都遠遠不及創始人低的公司!

1、網易丁磊

網易丁磊也曾是做過中國首富的人,但現在不行了。網易目前主要還是靠遊戲,連多年的電商也賣給了阿里。值得一提的是,網易自貼互聯網標籤的公司,居然也去養豬,就如同百度一家技術公司要去做外賣一番!

李彥宏也是一樣,當年也是做過中國首富的人。但現在呢?百度的市值已經被阿里騰訊拉開,而現在的百度只能炒作無人駕駛的概念。

3、京東劉強東

劉強東還算好,股份不算多,但劉強東的要求很直接,那就是必須要把公司的控制權控制在自己手裡。用他的話說,如果說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權,那麼自己寧可套現走人!

4、騰訊馬化騰

騰訊就很了不起了,馬化騰和他的創始團隊股份壓根就不多。但騰訊如今的高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還有阿里巴巴的馬雲,馬雲在公司的股份更低,但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成為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結論:這是一個團隊時代,只有懂得分享利益的創始人,那才能把公司推向一個更高的高度。不然人才憑什麼跟你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