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新基建”!三大運營商密集發佈5G採購計劃:創全球最大集採規模紀錄,60萬站或是今年“小目標”

中國將迎來一輪規模空前的5G網絡建設。

近日,三大運營商相繼發佈了規模巨大的5G設備集中採購計劃。繼中國移動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計劃創下歷史紀錄之後不到一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再度聯合刷新了這一紀錄。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3月10日發佈了5G 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採計劃,據悉,本次集採的預估規模為25萬站,加上中移動此前發佈的總計23萬站以上的5G集採計劃,三大運營商近一週發佈的5G採購計劃總量已接近50萬站。

工信部計劃在今年底實現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而截至今年2月初,三大運營商共在全國開通的5G基站約15.6萬個。

在3月6日的加快5G發展專題會議,三大運營商的掌門人先後披露了今年的5G建設計劃。中移動力爭在今年年底建成5G基站30萬個。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將在9月底共同完成25萬個5G基站的建設,力爭在年底前完成30萬個5G基站建設的目標。

分析認為,60萬站將是今年5G建設的一個“小目標”,如果三期招標年內繼續,預計中國全年5G基站規模建設將在70萬以上,2020年這輪5G建設投資,僅基站部分將超過1000億元。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5G正在成為對沖疫情影響、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而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石,5G將推動更多行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帶來更大的乘數效應。

中國信通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屆時,5G商用帶來的信息消費規模累計將超過8.3萬億元,並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刷新紀錄,運營商啟動大規模集採

3月10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在各自官網發佈了“2020年5G SA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採購項目集中資格預審公告”。

根據公告,兩家將一起開啟5G SA無線主設備集中資格預審,預估項目規模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關本地網5G建設所需SA無線主設備,共約25萬站,這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5G基站設備集採計劃。

而此前不久,中國移動於3月6日發佈了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公告,共涉及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需求為232143站,這也創下了當時全球5G基站設備集採規模的紀錄。

據悉,中國移動已全面完成5G一期工程建設,在50個城市實現5G商用。此次啟動5G二期工程設備集採,旨在保證2020年底5G基站數達到30萬目標不變,確保2020年內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截至目前,三大運營商在近一週發佈的5G主設備採購計劃已經涉及48萬個基站,以目前每個基站20萬元的部署成本計算,僅這一部分基建投資,將帶來960億元的市場。

據悉,5G網絡主要由以基站為主的接入網與承載網、核心網三部分構成。

承載網方面,3月10日,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公佈了26省份的SPN(切片分組網)5G承載網中標候選企業,此輪集採規模累計約為一百億人民幣,實際獲得份額上,華為佔到54.81%,烽火緊隨其後為32.50%,中興中標份額為12.69%。

除了承載網,中國移動3月5日還發布了2020年5G SA核心網新建設備集中採購招標公告,採購內容為全國8大區/31省公司新建5G SA核心網網元和NFV虛擬化平臺設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業內普遍認為,近期三大運營商5G設備的大規模集採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迎來一輪規模空前的5G網絡建設。

通信產業報總編輯辛鵬駿指出,目前主要運營商已經明確表態,要加速採購招標進程,加快建設力度,要力爭在三季度基本完成全年建設目標。事實上去年底以來,運營商已經在開展規模的採購招標準備,本應年初開標的規模採購,因為疫情影響一拖再拖。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後的第二天,中國移動連續發佈5G基站主設備的集採招標、5G獨立組網核心網新建設備集採招標,創下彼時全球最大規模的集採,這為通信業今年的“新基建”開了頭炮。

他表示,中國移動已發佈了二期涉及28省區市的23萬5G基站的採購規模,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計劃在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25萬站的建設規模。雖然中國廣電並未宣佈具體建站數字。根據業界的基本判斷,總體60萬站將是今年5G建設的“小目標”。

“而基於以往經驗,結合今年對沖疫情的特殊情況,調高建設規模將是大概率事件。業界判斷,如果三期招標年內繼續,預計全年5G基站規模建設將在70萬以上。”

工信部計劃在今年底實現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而截至今年2月初,三大運營商共在全國開通的5G基站約15.6萬個。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預計,2020年,全國將有數百個城市商用5G,宏基站建設數量將達到60萬至80萬個;2021年以後,運營商5G商用將聚焦城市和縣城及發達鄉鎮,屆時運營商將要建設數百萬個宏基站和數千萬個小基站。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是5G網絡建設關鍵期,預計年底全國範圍內將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55萬個,實現地級市室外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有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

運營商立軍令狀:60萬站是“小目標”

實際上,5G即將加速在政策面上也頻頻釋放新的信號。

3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了加快5G發展專題會議,其主題就是聽取基礎電信企業5G工作進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研究部署加快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三大運營商的掌門人,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均參加了3月6日的會議,並在會議上公佈了各自的5G建設目標,近日三大運營商先後披露了三位董事長在會議上的發言內容。

中國移動黨組書記、董事長楊傑在會上表示,將把發展5G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確保完成進度。他介紹,中國移動組織召開多次黨組會、5G推進領導小組會,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快推進5G建設發展。目前,中移動牽頭5G國際標準關鍵項目61個、5G專利超1700件,已推動2.6GHz頻段5G端到端產業成熟,降低SA部署複雜度。截至2月底,中國移動已建設開通超8萬個5G基站,包括286個疫情防控重點區域5G基站。

中國移動的目標是,力爭在今年年底,建成5G基站30萬個。

“加快5G建設與應用發展,對我國有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對沖疫情影響意義重大。”楊傑稱,未來將建立5G建設聯席例會機制,將建設任務納入年度業績考核,打破常規、倒排工期,根據疫情影響分區分類排定建設計劃。

他指出,中移動將聯合產業各方搶抓工期,全面開展SA端到端性能測試,紮實做好4G/5G協同優化,確保如期完成5G網絡建設進度、規模、質量等發展目標。完善雲資源池、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佈局。

中國聯通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曉初在會上表示,截至3月5日,中國聯通累計開通約6.6萬站,其中自建開通4.3萬站,共享電信2.3萬站,雙方合計開通共建共享基站5萬站,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併網目標,截至目前初步估算雙方共節省投資成本約100億元。

王曉初表示,目前,因防疫需要,5G的現場施工與現場測試受到了一定影響;5G投資和運營成本均顯著高於4G;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2C側目前還沒有出現過硬的“殺手級”應用,B側規模推廣與商業模式還不清晰。未來將加快推動5G產業鏈在標準、設備、終端等方面的成熟度;幫助協調進場施工問題;進一步探索5G商業模式、減少鉅額投資帶來的經營風險。

中國電信黨組書記、董事長柯瑞文在3月6日的會議上表示,中國電信堅決與中國聯通做好共建共享,雙方目前已累計開通7.4萬個5G基站。

他表示,上半年,要追回受疫情影響的建設進度,9月底,將和中國聯通共同完成25萬個5G基站的建設,力爭在年底前完成30萬個5G基站建設的目標。

據悉,在2月20日,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就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召開了專題會議,就加快5G網絡建設達成高度共識,會議要求,確保今年5G建設目標不降低,上半年完成廣東、浙江、江蘇以及共建城市既定的5G建設任務。

2月21日中國聯通召開全國疫情期間投資建設工作推進視頻會,明確要求各省公司突出重點、加快5G建設,上半年與中國電信力爭完成47個地市、10萬基站的建設任務,三季度力爭完成全國25萬基站建設,較原定計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建設目標。

新基建加碼,或帶動超3.5萬億投資

5G加速的另一個重要背景在於,新基建的加碼。

在“三駕馬車”中,受疫情衝擊,今年的消費、出口必將受到較大影響,而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投資正承擔著更大的拉動經濟發展的責任。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召開。此次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這已不是中央第一次提出加快5G發展了。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指出,要積極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帶動5G手機等終端消費。此後不到20天,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推動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一個月時間內最高決策層已連續三次強調加快5G發展。當前,5G正在成為對沖疫情影響、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近日站上風口的“新基建”也並非一個新名詞。2018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定位為新型基礎設施。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而這都是“新基建”的範疇。

業內普遍認為,“新基建”是相對於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而言的,主要指以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其“新”體現在其蘊含更多的科技元素,並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能帶來數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GDP的乘數效應。

王志勤指出,據中國信通院的預測,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此外,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在今年面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將對優化投資結構、穩定增長速度發揮關鍵作用。”

她表示,5G網絡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會帶動ICT全產業鏈發展,還將從信息通信領域向工業、交通、能源、農業等垂直行業延伸,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根據《中國5G經濟報告2020》測算,我國5G產業每投入1個單位將帶動6個單位的經濟產出,溢出效應顯著。

同時,5G也將進一步激發信息消費潛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據王志勤初步估計,到2025年5G商用帶來的信息消費規模累計將超過8.3萬億元。

此外,她指出,5G帶動移動通信產業就業的同時,還將催生工業數據分析、智能算法開發、5G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等新型信息服務崗位,並培養基於在線平臺的靈活就業模式,從而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測算,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辛鵬駿指出,按照原計劃,2020年要把5G部署到所有地級城市。業界普遍認為,今年將迎來5G建設的第一波高潮。但現在看來,在疫情的“反作用”下,這波高潮的節奏已經被打亂,2020新基建的要求,已使5G建設的高潮來得更快、更猛烈。

他強調,在“大幹快上”的同時,行業也需防範5G發展風險,不要把5G做成面子工程,而要用市場機制真正建成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網”。

一方面,行業要提高站位,認識到加快5G是帶動產業鏈、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也要防範5G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挑戰,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也要注重質量,在網絡規劃、建設施工、站點佈局、業務設計、能力開放等關鍵環節著眼長遠、科學規劃,避免為5G而5G,避免出現“5G建的越多虧得越多”現象,避免迷失加快發展5G的初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