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疫情當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步履匆匆奔走在社區的小巷,村組的灣落,用腳步丈量責任與擔當;他們從患者的接觸對象、行動軌跡中抽絲剝繭,尋找傳染源;他們分析傳播途徑,排查密切接觸者,為疫情防控爭得主動權。他們,就是在關鍵時刻頂得上、危急時刻衝得上的黃岡市區第一流調組的隊員,他們是一支——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陳波瀾 通訊員 葉洲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他們同樣是距離病毒最近的戰士。

與病毒交鋒,他們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不漏掉一個可能的疑問,認真查實任何一個密切接觸者……在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市區第一流調組也成為參戰的主角,同樣是最美“逆行者”。

“流調”全稱流行病學調查,簡單來說就是要搞清楚病人發病前後活動的“來龍去脈”。如果說,“流調”是遏制新冠肺炎的關口,那麼,流調組就是先遣隊,流調員就是前沿陣地的偵察兵。

流調組一天的工作是怎樣的?流調員究竟要幹哪些事?3月8日,記者走進市區第一流調組,揭秘流調員“大海里精準撈針”的故事。

吹響“集結號”,爭做“逆行者”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疫情就是命令。

2月20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吹響了流調工作集結號。市區成立三個流調組,要求兩天之內完成黃州區“四類人員”密切接觸者的拉網大排查。

副市長陳少敏擔任第一流調組組長,她在流調組動員會上說:“流調工作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是指揮部決策的關鍵。要做細做實做深,追根溯源阻斷疫情傳播,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是一場人民戰爭,每個人肩上的責任都是沉甸甸,必須勇往直前。”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王銀芬,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郭剛成,市公安局副局長餘延生立即響應上級號召,迅速成立由市教育局、稅務局、公安局、疾控中心、街道辦事處基層幹部共120餘人的流調專班,30分鐘內集結完畢。

當天上午接受完培訓,流調組成員下午即全部下沉到社區,通過採取電話問詢、實地走訪、外圍調查等方式,結合戶籍信息和大數據資料,至2月21日晚共排查確診和疑似患者69人,排查密接相關人員390人,其中需轉移隔離57人,需做核酸檢測61人。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市區第一流調組由老中青隊員組成,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堅守在一線,舍小家顧大家,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裡有20多天堅守在流調一線的“老黃牛”張俊傑——56歲的張俊傑是市教育局的一名科級幹部。在流調隊員中,他年紀最大,但他總是主動請戰,摸排線索、督導現場,幹勁絲毫不輸年輕人。

這裡有新婚燕爾夫妻共赴抗疫一線,誓與疫魔抗戰到底的喬美寧——投入到抗疫保衛戰以來,喬美寧和愛人李科雖然相距咫尺,卻沒有相聚一次。為了不影響雙方的工作,他們吃住在戰場,只是偶爾在微信裡互道一聲問候。

流調組成員還有徐冬鴻、孫兵、方忠述等,正是他們無私的奉獻、默默的付出、執著的守護,奮力阻擋疫情的蔓延,千家萬戶才會開啟幸福之門。他們,是這個春天裡最美的風景。

當好“排雷兵”,啃下“硬骨頭”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防控就是責任,流調就像是在“排雷”。

2月22日下午,第一流調組教育局分隊接指揮部命令,分配了第二次“流調”任務,此時距離上一次任務完成不足6小時。

東湖街道辦事處8個社區位於城鄉結合部,社區類型多、分佈廣,情況複雜、形勢嚴峻。為了做好對某單位50名員工的密切接觸者排查工作,市教育局緊急抽調25人組成的突擊隊,在副局長、流調小組長葉自元的帶領下,逆行而上、直面危險、衝鋒陷陣,扛起了疫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分析和密切接觸者排查的重任,演繹著“偵察兵”孤軍深入的戰鬥情懷。當天,他們奮戰到晚上11點,摸清了50名員工和108名密切接觸者的情況,並迅速上報。“流調工作必須注意方式方法,打好感情牌、親情牌、友情牌……”這是葉自元的切身體會,也是經驗之談。

“流調工作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以便及時排查出病例感染來源、傳播途徑、可能的接觸者,以降低疫情擴散的風險。”市教育局後勤辦主任徐冬鴻深有感觸。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黃州區是全市疫情防控的主陣地,高新區是重中之重,壓力很大。

市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流調小組長安勝潮說:“流調一定要注意方法、注重細節,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能錯過任何一個接觸者,不能讓群眾有絲毫牴觸心理。”

調查對象有時候很不理解,會不耐煩,每次做“流調”,市稅務局人事教育科科長王曙光要一邊查詢,一邊做解釋,甚至有時候還要做一些相關的心理疏導,有時遇到調查對象不配合,王曙光就要花很多時間想方設法多渠道多方向去證實其真偽。

在一次流調過程中,王曙光和同事肖明一起跟著救護車,到龍王山社區一密切接觸人員家採樣時,當事人拒不採樣、拒接電話。王曙光迅速跟龍王山社區工作人員聯繫,與其所居住小區的臨時黨支部書記聯繫,又聯繫上了這名密切接觸者的女兒,大家一起做工作,跟他耐心細緻的解釋利弊,最終順利採樣。

“流行病學調查的意義在於,告訴你源頭從哪裡來,然後把這條鏈子掐斷,也就從源頭上扼住了病毒的‘咽喉’。”肖明說,流調員就像是疫情中的“排雷兵”。

學做“偵察兵”,打好“感情牌”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任何一名患者,在疫病面前,心中都有著萬千的思緒,流調員必須具備耐心細緻的態度和專業的溝通技巧,才能讓流調對象“敞開心扉”。

在多次的流調過程中,市教育局學校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正鵬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

在長圻廖社區排查中發現,該社區有一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拒不接受流調。張正鵬充分發揮自己是當地人的優勢,細心耐心引導,終於從患者的敘述中,抽絲剝繭提取到了重要信息。同時,通過與其妻子溝通、翻看付款記錄、詢問當事人,安排社區到實地核實等方式,詳細瞭解患者發病前14天的旅居史、可疑感染來源、活動軌跡以及與人員接觸等情況。

最終,流調隊員通過細緻調查,順藤摸瓜,將該病例所有的可能接觸者全部摸排清楚、造冊掌握,並第一時間反饋到社區納入管理。張正鵬笑稱,流調員就是跟病毒搶時間的“偵察兵”。

大海撈針的“特種部隊” ——記市區第一流調組

當好“偵查兵”並不容易,經常為了一個病例,大家常常要追蹤上百個接觸者。“你從哪裡來的,都去過哪些地方,和什麼人接觸過”……市教育局督導辦公室主任孫兵坦言:即使有時候口乾舌燥,也不能放過蛛絲馬跡,每一名人員至少需要打個把小時的電話,有時候,需要打多次電話。特別考驗流調員的耐心和細心。

在一次流調工作過程中,市稅務局幹部李力與一名隔離觀察人員電話詢問情況時,獲知這名隔離的人員的父親急需塵肺病治療藥物。他迅速與社區工作人員協調聯繫,安排代購員幫助其購買了藥品,並第一時間送到這位隔離人員的父親家裡。“我父親拿到藥了,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隔離,真的太感謝你了。”這位隔離觀察人員給李力打來致謝電話,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茫茫人海中,只為找尋你。這就是流調組,他們是切斷傳染源的“特種部隊”,是像“偵察兵”一樣的戰士。24小時的輪值仍在持續,流調組時刻待命。他們堅信,再堅持一段時間,一定能迎來熟悉的美好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