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鄭和下西洋

向海洋要資源、要財富是當代人的共識,可以說沒有15世紀末到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也就沒有歐洲在近代的崛起和強勢地位,英國、法國、德國等強國的發展都離不開海洋。其實早在歐洲人向海洋探索的數十年前,明朝鄭和船隊就七下西洋,揚威列國,讓中國人的腳步邁向海洋。但這場中國版的“大航海”卻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船隊在無數明朝大臣的阻撓下被解散,那麼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人進行海外貿易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在商周時就萌芽了。到了南宋時期,因為偏安南方、國土狹小、陸上貿易線路斷絕等原因,不得不大力發展海上貿易,萬餘里海岸線上興起了一大批貿易港口,依靠海貿南宋經濟總量佔當時世界的60%,經濟極端發達,遠洋商船隊航行於世界各地。靠海吃飯是南宋很多人的常識,就連宋高宗趙構都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於民?”

元末明初,天下大亂,大量海商支持張士誠、方國珍等人和朱元璋爭奪天下,商人展現出的雄厚實力讓朱元璋對海上貿易產生了忌憚,再加上倭寇侵擾等因素,明太祖朱元璋從建國一開始就設立了嚴格的海禁政策,要求“片板不得下海”,到了1374年(洪武七年)更是將泉州、明州、廣州三地市舶司全部撤銷,自此明朝正規的對外貿易斷絕。

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朱元璋劇照

《資本論》中有一句話“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明太祖朱元璋的海禁政策阻擋不了人追求利益的決心,反而將海貿的主導權拱手讓人,明朝走私盛行。

朱元璋貶抑商人,對商人的權利地位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因此明朝能發展起來的大商人都不是普通人,背後都有權貴官僚、地主士紳背景,明朝的海禁對背景雄厚的大商人是無效的。另外東南沿海大批人世代依海而生、靠海養家,海禁之下沒了工作,也無力對抗朝廷規定,乾脆就出走海外,既是海商又是海盜,形成了一批武裝走私集團。走私集團和有背景的商人內外勾結,從海外貿易中獲取暴利,勢力不斷壯大;而明朝政府卻因為海禁自廢武功,缺乏有戰鬥力的水軍,難以禁絕走私,“海禁”形同虛設。

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朱棣劇照

對於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眾說紛紜,宣揚國威、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獲取海外朝貢等等,但鄭和船隊的出現確實是讓明朝皇帝手中第一次掌握了一支不論是規模,還是戰鬥力都冠絕世界的海軍力量。皇帝對於海洋的掌控力增強了,明朝那些大商人和武裝走私集團就尷尬了,“海禁”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國策,違反禁令抓到就可以殺頭,鄭和船隊的存在讓海洋也不是法外之地。

比如明初的大海盜陳祖義,洪武年間入海為盜,鼎盛時期麾下戰船百艘,襲擊明朝沿海城鎮、殺戮明朝使臣等等,甚至在三佛齊自立為王,讓明朝顏面盡喪。朱元璋懸賞50萬兩白銀捉拿此人,朱棣時賞金更是漲到750萬兩,但手中沒有海軍,皇帝生氣都沒用,而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把陳祖義勢力消滅了,大明威震海外。

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鄭和下西洋

除了走私難度加大之外,鄭和船隊還搶了大海商們的生意。鄭和船隊規模龐大,雖然不以貿易為首要目的,但船隊的載貨量是任何商團都難以匹敵的,整個船隊和沿線國家展開貿易,實際上是搶了其他人的市場。而且鄭和船隊從商品採購到銷售,完全由內廷宦官一手包辦,利潤全歸皇帝,背景再厲害的商人也難以插手,斷人財路就是最大的仇,更何況是涉及到上千萬兩白銀的誘人利益,鄭和下西洋能不招人恨麼?

整個明朝南方文風鼎盛,洪武年間南方籍進士佔總數的71%,永樂年間更是達到了83%,朝堂政務由南方出身的官員把持,而海貿走私牽扯最深的偏偏就是南方的豪強士紳。這幫官員或為了自家利益、或因為鄉黨請託,紛紛上書抨擊“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找各種理由去推動皇帝廢除鄭和船隊。明成祖朱棣是個見多識廣,很有主見的皇帝,自然不會受到朝臣擺佈;但之後的明仁宗朱高熾就被文臣忽悠傻了,1424年剛繼位就宣佈停止下西洋,將鄭和閒置;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這也是鄭和船隊最後的輝煌,鄭和在航行途中去世。明朝政府下西洋沒了帶頭人,迅速沒落,船隊解散,船廠空置,縱橫海洋的寶船也只能慢慢腐朽衰敗,海上走私再次猖獗。

中國版大航海為何在高潮時戛然而止?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奶酪”

鄭和船隊想象圖

明英宗、明憲宗時期有過多次再開下西洋的爭論,但都因為朝堂上阻力太大以及鄭和留下的海圖檔案離奇丟失而未能如願,明朝長期陷入了有海無防的境地,朝廷基本喪失了從海洋獲取財富的能力。明穆宗時期宣佈解除海禁,允許民間進行海外貿易,還開放月港,設立督餉館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但因為朝廷手中沒有了強力的海軍,不能有力的查處走私行為,那些有背景的大商人是不會納稅的。

據估計,從萬曆元年到崇禎十七年的72年間,約有3.53億兩到5億兩白銀通過海上貿易流入中國,但大都流入了官僚權貴、地主士紳手中,而這幫人是從來不納稅的,明王朝也缺乏強制讓這些人納稅的手段。雖然有張居正改革續命,但明王朝最終陷入了財政枯竭、無力解決天災人禍的境地,崇禎皇帝朱由檢更是向富得流油的朝臣們借錢都借不到,不得不讓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