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生態賦能 產業勃興

夏津:生態賦能 產業勃興

夏津金疊利包裝有限公司

夏津:生态赋能 产业勃兴

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

夏津:生态赋能 产业勃兴

政務服務中心

夏津:生态赋能 产业勃兴

平安湖社區

夏津:生态赋能 产业勃兴

晨曦中的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董玉龍鄧美平田寶勇

春天的絢爛緣起於冬天一粒種子的蘊藏。書寫綠色發展理念的道路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粒已經破土的種子在夏津大地已然生機勃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積極踐行這一關係人民福祉的發展理念,綠色由此成了這座千年古鄃城發展圖景的主色調。“夏津最大的特色是綠色,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是生態。 ”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表示,“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關鍵,實施‘經濟實力、城市品質、鄉村振興、民生福祉、幹部作風’五大提升工程,致力建設生態文明的先行區域、綠色產業的新興基地、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園,努力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奮力書寫多彩、文明、富康新夏津美好篇章。 ”

綠色之於夏津,是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的切實行動;是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增強百姓福祉,贏得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始終是夏津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超前的意識和果敢的行動,篳路藍縷,奮發作為,綠了大地,清了河水,富了百姓。

今天的夏津,面貌新、人心齊、幹勁兒足,幸福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發展向“好”而行

綜合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做強實體產業,工業經濟持續平穩發展。雙招雙引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引進投資60億元鴻泰鼎年產30萬噸萊賽爾新材料項目。深化與新希望六和集團合作,投資45億元建設養殖、飼料加工、屠宰、熟食加工及冷鏈物流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帶動就業3000人。全年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6個,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其中過億元項目10個。外向型經濟有新發展,實際利用外資729萬美元;外貿進出口增長23.7%,增幅全市排名第三位。柔性引進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等產業領軍人才63人,教授、研究員等高層次人才150人。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堅持以項目建設為綱,新開工過億元項目27個,總投資77億元。投資17億元的國電電力200MW風力發電項目、投資5億元的津絲科技多頻譜合金長絲新材料項目、投資1.5億元的仁豐紡織年產7500噸色紡紗項目、投資1.4億元的鑫瑞娜家紡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德百旅遊小鎮等29個項目納入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 2019年新增5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1處,完成投資41.6億元。 7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4.1億元;12個市級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0.6億元。主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通過“中國棉紡織名城”複評,被評為“中國棉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示範區”。朝陽軸承新上年產300萬套精密高速數控機床軸承項目,生產技術和規模躍居全省第一,入選省級“企業上雲”標杆企業。金疊利包裝建設的年產2億平方米高強度包材、4億隻高清彩箱項目已建成達效,瓦楞包裝技術與檔次走在全國前列。

要素“供給”激發新活力

幹部好作風成發展新動能

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倡導“一線工作法”,把黨委會、調度會開到田間地頭、企業車間,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叫響“人人都是挑山工、個個都當戰鬥員”,好作風成為夏津發展的新動能。拓展完善網格化平臺服務功能,整合12345市民熱線及雪亮工程於一體,實現群眾線上訴求一站式受理。全面優化政務服務,推動流程再造、利企便民,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窗受理”改革,形成了“一章審批、一網通辦、一次辦好”的審批服務“夏津樣板”。創新推進“1225”改革,367個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限壓減至1574個工作日,壓減率達79%。全年受理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事項3.6萬件,群眾滿意率100%。市場活力迸發,全年新登記企業1558家,增長52.5%;新增電商經營主體45家,網絡零售額達到3.2億元。“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實現常態化,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30個。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1.5億元。持續推進企業科技創新,連續兩年為24家企業兌現技改獎勵資金600萬元,撬動企業技改投入2.7億元;全年落實研發經費加計扣除資金310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分別達到37家;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提高1.7個百分點。全縣97家企業與140所高校建立穩定合作關係。 16家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新增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家,朝陽軸承、歐瑞電子入選市級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堅持“畝產效益、集約節約”的供地導向,處置企業低效用地1193畝。

既要“高顏值”又要“好裡子”

城市面貌持續改觀

以爭創國家級衛生縣城為抓手,實行“1235”一線推進機制,城建工作項目化、項目管理清單化、推進落實精細化,城市建設、管理成效顯著。棚改拆遷強勢突破。堅持“頂層設計、分步實施、打造精品”的原則,完成韓莊片區等7個拆遷項目,拆遷面積16萬平方米,搬遷群眾1100戶,棚改工作量佔到全市總量的63%。改造九龍街、濟運街等城區道路11條,修繕路面7350平方米,群眾出行更便捷;統籌推進大寺街和九龍街綜合管廊、錦紡街汙水管網工程及城北水系雨汙分流設施建設,疏浚了城市“靜脈”。實施人民公園、龍湖公園、會盟公園綠化升級和銀城路、錦紡街等主幹道綠化工程,讓縣城更美麗。改造老舊住宅小區9處,惠及群眾1911戶;在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基礎上,再接再厲,全力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深入開展城區交通秩序、違法建設、佔道經營、戶外廣告等城市管理“十項整治”行動,拆除違法建設7500平方米,清理垃圾1.5萬噸。規範文化路、開發區兩處便民市場,城市更加整潔有序。

夯實發展基礎支撐

鄉村振興持續發力

縣鄉村三級聯動抓鄉村振興,五大振興任務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新希望六和集團投資18億元,建設了8處生豬養殖場,生產規模達到100萬頭。新增省級農產品標準化基地2處,成功創建“省級糧食加工品加工基地”。抓特色品牌。實施了輻射帶動6萬畝的國家棉花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以入選首批“山東省棉花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縣”為契機,爭取棉花補貼8566萬元,帶動全縣植棉面積同比新增4.5萬畝。加快農業種養結構調整,火龍果、大球蓋菇、蚯蚓等特色種養面積達到1.1萬畝。抓新興業態。擦亮“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夏津椹果”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夏津縣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達麵粉獲評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新增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家,新增“放心農場”4家。“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60.3萬畝。兩家蔬菜種植園區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一枝一葉總關情

百姓福祉與日俱增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辦好一批惠民實事。全年民生支出22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5%。堅持教育優先,投資1.2億元建設教育項目5處,持續推進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新建公辦幼兒園6所。香趙莊鎮中學教師周忠蓮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工程,改造202個村,關停小水廠41處,全縣群眾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為抓手,強化源頭控制和過程監管,整治“三小一市場”,完善食品溯源體系,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管好用好農村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建成城市書房4處,舉辦惠民演出和文體活動500場,放映公益電影3000場,豐富了群眾文體生活。持續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成功舉辦首屆創新創業大賽,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145萬元,全縣登記就業新增6152人。優化養老服務,改造提升4處敬老院,新建農村幸福院3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處。完善幫扶機制,選派1292名幫扶幹部,對5205戶貧困戶實現精準幫扶。財政出資為12267名貧困群眾繳納了特惠保險,兜底保障能力得到強化。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扶貧資金,實施了新希望六和生豬養殖等收益穩定的扶貧項目。社會扶貧、夏津福山協作扶貧成果豐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