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綜藝節目《花花萬物》中,張靜初談到了她媽媽曾讓她差點窒息的母愛。


比如她要喝水,剛拿起水杯,媽媽就會說:


“你那個水需要不需要摻點熱水?”


張靜初肯定地回答說已經摻了。


當她喝完水,媽媽繼續說:“喝完水一定記得要把蓋子蓋上”。


說完蓋子,繼續不斷囑咐還要把杯子放回原位。


喝一口水,媽媽唸叨了一整頁的臺詞。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而這,僅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最小的一個情景。


張靜初坦言,媽媽的這種入侵式母愛讓她一度在家裡感到窒息、不自在,常常與母親吵架,甚至拼命想逃出母親的世界。


所謂入侵式母愛,是指什麼都捨不得讓孩子做,或者孩子幹什麼都要插手,小到吃飯穿衣睡覺、大到事業愛情婚姻,母愛像一張網一樣,無孔不入。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這樣的母愛,沉重得令人窒息,還非常容易轉化成極強的控制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包寶寶》動畫片呢?故事從媽媽包包子開始。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吃飯時,最後一個包子突然變成了包寶寶。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被嚇一跳的媽媽,趕緊吐了出來。


只見包子滾了兩圈,慢慢生長出雙腳雙手。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變成了“人”的樣子。


常常一個人在家的媽媽,驚喜過後,感到開心。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日常開始陪著寶寶玩。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給他餵食。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帶他買菜逛街。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寶寶慢慢長大,身高也一直在變。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漸漸的,他開始想脫離媽媽身邊,想跟著小孩玩。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擔心的媽媽,把他追了回來。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開始出現爭執。


包子把媽媽拒之門外。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媽媽做飯示好,得不到回應。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最後只能再次看著包子和同齡人離開家出去玩。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回來時,聽見敲門聲的媽媽很高興。


打開門,卻看到包子帶著女朋友回家。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媽媽直接被驚嚇到。


更可怕的是,包子要和女友離開這個家。


回來只是收拾行李。


沒辦法的媽媽,用力阻止包子開門。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最後,爭不過的媽媽,流著淚,一口將包子吃掉。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有人覺得這個動畫詭異嚇人,調侃是“童年陰影”,但這不恰好是不少家庭的寫照嗎?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包寶寶》短片網友評論 / 豆瓣電影評論


大多數孩子,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相似的被控制階段。不同的,可能只是時間長短,事件大小。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孩子在長期被控制下生活,就像一隻被囚禁的鳥,他拼命想要飛,父母在後面死命抓住不放,最終結果就是孩子開始和父母敵對,甚至不惜傷害父母獲得自由。


曾看過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極端案例。


故事的開始,是一個受盡冷眼的單身母親,全職在家中含辛茹苦照顧重病的兒女20年。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母親的名字叫Dee Dee,女兒叫Gypsy Rose。


她的女兒下半身癱瘓,無法獨立行走,只能依靠母親推著輪椅行走。Gypsy Rose還很年輕,但是因為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她沒有頭髮常年帶著帽子和假髮,牙齒也幾乎快掉光了,雖然成年,但是她的智力水平依舊停留在7歲孩子的水平。


多年來,Gypsy Rose的生活只有治病、吃藥、養病這些事情。她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靠食管進食,嚴重的時候,必須隨身攜帶氧氣瓶。


每每別人問起女兒的病情,Dee Dee總是無奈地說出一連串疾病。


身世可憐,但是在鄰居和朋友眼中,Dee Dee是以一個樂觀堅強的好媽媽。無論生活多麼殘忍,她總是穿著鮮豔,臉上時刻掛著親切的笑容。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不過你一定不想不到,這個勵志的故事的結局,居然是——Gypsy Rose和男友合謀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原來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Gypsy Rose一直是個健康的孩子,她根本就沒有生病,一切不過是母親編織的謊言。


一直以來Gypsy都生活在母親用謊言編織的戲服下,母親謊報她的年齡,帶她看病、讓她吃藥,甚至告知她有癌症,需要服用抗癌藥。


2016年7月,Gypsy接受認罪協議,承認自己二級謀殺罪。


擺脫母親的控制後,她再也沒有吃任何藥,身體狀況良好,在監獄服刑的她留了長髮,皮膚白淨健康,體重漲了十幾斤。


“我覺得現在監獄裡的生活,都比之前跟媽媽一起生活要自由”。Gypsy這樣說。


心理學上有一種代理性孟喬森氏症候群,或稱代理性佯病症。


這種罕見疾病患者一般是母親,受害者多為子女。患病母親捏造或杜撰孩子有病,甚至蓄意弄病他們,以取得同情,實現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Dee Dee正是如此。


這種疾病被心理學家視為是,母親對孩子最複雜也是最致命的一種虐待形式。


所有缺乏邊界感的親子關係,都是孩子最沉重的負擔。


母愛無言、世上只有媽媽好……在任何文化氛圍中,母親和母愛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當母愛過度入侵,母愛就會成為難以逃脫的羈絆。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父母是帶著任務將孩子帶來這個世界的,大多數父母的觀念中,都覺得越是親密越應該毫無保留,恨不得將自己全盤托出,幾乎容不得自己跟孩子之間有半點間隔。

於是他們忘記了為人父母的第二任務——放手與分離。


日本獨立教育信奉這樣一句諺語:“愛子を旅に出す”。


這句話直譯為:將愛子送上旅途。


隱含之意是孩子們應該勇於接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


早在幼兒園時,孩子們就被要求頻繁穿衣換衣,通過更換運動服、校服來鍛鍊基本的生活能力。


到小學期間,他們需要參與打掃、清理餐盤、幫忙收作業以及任選學生職位,以更好培養集體感和責任感。


NHK記錄片就跟拍過一位日本小女孩的生活。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7歲女孩Noe Ando / NHK紀錄片截圖


安藤年僅7歲,就已經能很好自理生活。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獨立的小女孩 / NHK紀錄片截圖


她每天早晨自己起床洗漱,扎頭髮,用完早餐後一個人乘坐地鐵去上學。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超遠的上學路 / NHK紀錄片截圖


而她的母親只負責早餐,除此之外沒有需要操心的事。


日本留學網也做過採訪調查,結果顯示:


因為孩子從小被教導獨立,成年後(17-18歲)基本可以一個人生活。


“媽媽,不要吃掉我”:母愛,差點毀掉我

日本留學網採訪視頻截圖


近幾年,還興起了一種“散養教育”:


旨在給孩子更多空間與自由,不立規矩,不強迫孩子做任何事。


而以上無論是哪一種教育形式,其實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適當留白。


生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6歲規則意識開始形成,這時候他們會開始對外界好奇,開始摸索世界。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成長和獨立呢?


1⃣️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予他們獨立的空間。


只有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孩子才有機會在自己的世界裡徜徉、幻想,那裡有他們最喜歡的東西和最私密的心事。


2⃣️與孩子親密要適度,幫助孩子培養邊界意識。


只有父母對孩子的身體的界限有所尊重和保護,孩子才懂得自我保護。


3⃣️孩子總是有樣學樣。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保持身體的界限感,孩子很有可能會失去對身體侵犯的判斷。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與孩子“漸行漸遠”,無論是空間還是身體。


家長的存在,就是幫助孩子直視、面對和解決挫折。


“幫著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一字之差,一念之間,影響的是孩子一生。


聰明的爸爸媽媽們

你們又是怎麼幫助孩子獨立和成長的呢?

有什麼心得嗎?


在評論區寫下你的分享

讓更多父母學習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