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这个乡的“组组通”,打通了发展脉络、开辟了致富通道

7月的开阳县龙水乡,“组组通”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再快点,确保今年通组路目标按时保质完成,确保群众今年都能走上新修的通组路!”这是龙水乡“组组通”公路建设的攻坚号角。

开阳这个乡的“组组通”,打通了发展脉络、开辟了致富通道

工人正在浇筑“组组通”公路

下足“绣花”功夫

看花容易绣花难,走路容易修路难。为加快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龙水乡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下足了“绣花”功夫,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后盾保障。

一是制定“组组通”公路建设倒排工期表,实行联系村领导、包村组长、包村人员和村负责人“四级”包保制,明确各自包保的路段和工作职责,要求一天进行一次现场走访,做好服务协调,排查化解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确保施工进度。二是强调度。一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了解全乡“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推进情况,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逐一解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针对近期遭受旱灾,龙水乡组织乡交管站、各村、党员干部和各路段包保人员深入“组组通”公路建设施工现场,与施工方对接工程供水是否正常,对供水严重不足的施工项目,积极协调从附近山塘运水以保证施工进度。三是建立“组组通”公路建设微信工作群,实时动态追踪项目建设情况,并商议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四是强化督查问效。严格按照“组组通”公路建设标准,加强各路段施工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管,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在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完成。

开阳这个乡的“组组通”,打通了发展脉络、开辟了致富通道

硬化完工的“组组通”公路

畅通农村交通“内循环 ”

“晴天灰扑扑,雨天泥坳坳”,这是村民对乡间泥泞小路的戏称,却真实的反应出群众出行之难。以前的龙水乡,连接村组之间的是一条条泥泞小路,群众出行基本靠走,晴天雨天都会弄得满身泥。有的村组之间甚至没有直达路,还需绕行其他村组,这样一来,往返于两个村组之间要花3-4小时,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畅通村组交通内循环是龙水乡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在省委提出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任务后,龙水乡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组织包村领导、包组人员分别到村、组召开群众会、坝坝会,向群众宣传讲解政策,结合村情实际、群众意愿和实际地理条件,积极申报通组项目。

为期两周的“组组通”公路建设动员开始了,白天夜晚共开了60余场会议,吸引了1000余名群众参加,大家仔细听政策,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起来。“修路好啊,我们组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进组路,占点土地没关系,路修好了,我们通行、运输都方便了。”龙溪村后安寨组村民向祥平说。

一场轰轰烈烈的通组路建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如今的龙水乡,随处可见一条条崭新的通组公路,农村交通的“内循环”打通了,路上来往的车辆多了,以往寂静的乡村变得活跃了,群众出行方便了,产业发展跟上了。

“人家都说‘经络通百病治’,‘组组通’公路建设,不仅把路修到了我家门口,还把我们村的‘三环’都打通了,我们想去哪个组都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绕路了,出行畅通无阻了。”新场村村民陈启友说。

打通致富“桥梁”

要想富,先修路。“组组通”公路,打通的不仅是群众的出行路,更是产业路和致富路。

“以前路不好,果园没有采摘便道,卖点水果要靠肩挑背扛,既费时又费力,还耽误了水果的最佳售卖期,收入也受到了影响。现在好了,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也修到了果园,每天比以前能多摘500斤左右,亲自到果园摘果的游客也多了,今年我的收入比去年至少增加了5000元。像我一样得到实惠的果农还有很多,我们打算联合起来,做优做强精品枇杷园,让枇杷产业给大家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和平村种植大户赵应平说。

这条条平整的通组路,激发出了群众内心的小算盘,有的想做精品果园,有的想开农家乐......

“通组路打到了我的果园旁边,摘李子、运输李子都方便了,今年来果园摘果的游客就不少,明年我打算开个农家乐,就在路边,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富硒蜂糖李种植大户姚昌吉说。

同时,“组组通”公路建设将龙水乡产业发展项目串点成面,不仅连接起了龙溪村三红柚种植示范带,花山村富硒甜柿、富硒蜂糖李示范种植基地,还带动了新场村泥鳅养殖、湖羊养殖,和平村肉牛养殖、林下蛋鸡等扶贫项目的快速发展,惠及全村88户低收入困难户256人。

据了解,龙水乡2017年共完成9条29.5公里通组公路建设。2018年,龙水乡“组组通”公路建设目标任务为23条,共计50.268公里,目前毛路和路基已全部开挖完毕,完成浇筑2条,正浇筑5条,累计完成浇筑5.432公里。这条条通组路,打通的不仅仅是群众出行的“捷径”,更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桥梁”,必将打通龙水乡的发展脉络,将致富轨道越铺越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