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人。漢靈帝中平五年為典軍校尉,後因刺殺董卓不成而外逃至陳留,在陳留太守張邈和他的好友衛茲的幫助下,招兵5000人,組成自己的軍隊,並參加關東聯盟,討伐董卓。獻帝初平二年,當酸棗等地的討伐董卓的聯軍已經離散的時候,曹操還只是帶著千餘人的部隊在河內寄居,沒有固定地盤。是年夏,青州黃巾軍號稱百萬,進入兗州,殺死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接曹操做兗州牧。曹操設計屢敗黃巾軍,後黃巾軍被迫投降。“受降卒30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從此,曹操據有兗州,並藉此作為爭霸的資本,開始逐步實現他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在李、郭之亂中,獻帝在楊奉、董承等的保護下,逃離關西,於公元196年,重回洛陽。此時,袁紹手下謀臣沮授建議袁紹迎獻帝到鄴,挾天子而伐不從。而袁紹有自立為帝之意且又自恃強大,因此不出兵迎接獻帝。曹操當時駐兵於許,聽說獻帝回到洛陽,有意迎帝。

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親自率軍到洛陽去迎獻帝。不久便將漢獻帝轉移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許昌,改年號為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遷都許昌。獻帝任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於是,曹操總攬朝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曹操將皇帝控制在手中之後,便開始發展經濟。於公元196年接受曹祗的建議頒佈“屯田令”,實行屯田。所謂的屯田就是將農民以軍事組織的形式編制起來,組成屯田客,來開墾和耕種國家擁有的土地。

屯田的實施在戰亂的年代,其作用是巨大的。它不僅使大量流民安定下來,重歸土地,生活有了著落,而且,使殘破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曹操藉此也解決了軍糧問題,為其爭霸天下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曹操在政治上控制了皇帝,取得了主動權;經濟上在統治區內實行了屯田,得到了充足的軍糧。有了比較堅強的後盾,他開始實行統一天下的宏偉計劃。當時,曹操勢力範圍主要在黃河以南兗州地區,他的北邊是擁有青、冀、幽、並四州之地的袁紹;南邊是擁有淮南揚州的袁術;東邊是擁有徐州的呂布;西邊是擁有荊州南陽的張繡。面對群雄環繞的形勢,曹操採取北和袁紹,先弱後強,由近及遠,分化拉攏,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公元197年,曹操進攻佔據在南陽的張繡,公元198年張繡投降曹操。

公元197年在袁術攻呂布兵敗後,曹操出兵攻打袁術,袁術退居淮南,淮北之地盡落曹操手中。

公元198年,曹操東征呂布,奪得下邳,將呂布絞死。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公元200年,曹操又趕走新據徐州的劉備,控制了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大片地區,開始與佔據黃河以北的袁紹爭鋒,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

在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以前,曹操和袁紹分別在黃河南北發展自己的勢力,雙方還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但隨著雙方勢力的擴張,利害衝突也跟蹤而來。曹操打著“天子”招牌,縱封賞大權,自為大將軍,以袁紹為太尉。袁紹素來驕貴,聲望和地位一向在曹操之上,這時,紹恥位在曹操下,不肯接受太尉官職。由於袁紹勢力很大,曹操不得不把大將軍讓給他,而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

建安三年曹操擒殺呂布,取得徐州,次年三月,袁紹消滅公孫瓚,兼併幽州,於是袁、曹兩大勢力之間的對立顯得更加突出,便不能不以戰爭相見了。

公元200年二月,袁紹命沮授為監軍,親率10萬大軍,從鄴城出發,進攻曹操的都城許昌。袁紹大軍開進黎陽,安營紮寨,將這裡作為指揮部,派大將郭圖、顏良進攻白馬。當時駐守白馬的是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守軍死傷慘重。而曹操集結在官渡的軍隊也只不過三四萬人。對敵力量懸殊,白馬告急。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四月,曹操北上解白馬之圍,用荀攸計,屯兵延津偽裝渡河,好像要攻擊袁紹的後方,迷惑袁紹大軍渡河,使其分兵西向。目的達到後,曹操自引輕騎,集中徐晃、張遼、關羽等驍將,出其不意奔襲白馬。關羽斬顏良,袁軍潰敗。曹操拔白馬之軍,遷徙白馬百姓沿黃河撤退,丟棄輜重軍械,誘袁紹大軍渡河來追。

五至六月,袁軍渡河至延津。袁紹大將文丑與劉備追擊曹軍,在延津南白馬山中計被斬。顏良、文丑為河北名將,連戰皆輸,紹軍奪氣。

與延津之戰同時,于禁、樂進又率步騎5000,從延津西渡河奇襲袁軍後方,至汲、獲嘉二縣,焚其堡聚20餘屯。

七至九月。袁紹雖然連戰皆北,仍憑其兵力優勢,密集推進,與曹操相持於官渡。八月,袁軍逼近曹寨,依沙為屯,東西數十里,曹軍亦分營對壘相持。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袁紹逼近官渡的同時,於七月派劉備迂迴曹軍後方,與汝南黃巾軍聯合開闢第二戰線。袁軍派出的劫糧之軍也連連得手。九月,袁曹兩軍在官渡展開陣地戰,曹軍寡不敵眾,還營堅守。袁軍起土山地道強攻,激戰異常。兩軍“相持百餘日河南人疲睏,多畔應紹”。當時曹軍糧少,曹操致書荀彧,打算撤軍。荀彧回信曹操,以楚漢相爭為喻勸曹操坐持戰鬥,謀士賈詡支持荀彧的意見,於是曹操派曹仁率領徐晃、史渙等攻破劉備在汝南的策應,還消滅了袁紹斷糧道的遊擊軍,使其運輸暢通。曹操又用荀攸計,派徐晃等擾亂袁紹後方,燒了袁紹運糧車及其輜重,殺其將韓猛。

十月,兩軍主力決戰。袁紹再次派出淳于瓊等帶兵萬餘人押運糧車,屯放在袁紹大營北40裡的烏巢。沮授與許攸向袁紹建議保護糧草之計,不被袁紹採納。

許攸見他的計謀不被採納,心中很是不平。正在這時,留守鄴城的審配收捕了許攸家屬。許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告知袁軍儲糧虛實,勸曹操輕騎燒糧。當時曹軍只有一個月的軍糧,為打破僵局,曹操決定出奇制勝。他親率5000騎兵,冒用袁軍旗號,月夜偷襲烏巢。天亮時,曹操抵達淳于瓊糧營。淳于瓊見曹操兵少,欲邀功利,不護糧草,出營迎戰。曹軍殊死戰,淳于瓊戰敗,糧草被焚。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袁紹聞聽烏巢軍糧被燒,他不派兵援救淳于瓊,反而自作主張認為曹操偷襲烏巢,將計就計,襲擊曹操的大本營,以斷曹操的歸路,遂命大將張郃、高覽前去攻打曹軍大營。張郃認為這樣做是在冒險,建議袁紹不可如此。袁紹不聽,張郃等只好攻打官渡曹營。袁軍到達官渡,前面遇到曹洪大軍的頑強抵抗,後面又受到從烏巢得勝回來的曹操的猛攻,腹背受敵。張郃見袁紹成不了大事,便與高覽率軍投降了曹操。

糧草被燒,張郃等大軍投降,袁軍不打自亂,曹軍乘勝全面出擊。消滅袁軍7萬多人,袁紹慌忙帶著兒子袁譚和800騎兵,渡過黃河北逃。曹操消滅北方最大軍閥袁紹的主力,取得了官渡之戰的絕對勝利。袁紹從此一蹶不振,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鄴城病死。

在群雄紛爭中,宦官家庭出身的他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一統北方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眾,以弱勝強,擊敗了一代梟雄袁紹。袁紹之死,成就了曹操的事業,加速了他統一北方的步伐河北智士名將田豐、沮授、顏良、文丑,成了袁紹的殉葬品。張郃、許攸等一批人傑,投附了曹操,壯大了他的勢力。官渡之戰,還鞏固了曹操的政治地位,以及在漢官、曹氏陣營中的聲望。曹操走上了他事業的巔峰。經過幾年征戰,曹操攻下了冀、青、幽、並四州之地,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並解除遼東少數民族烏桓的騷擾,曹操親自率兵遠征烏桓,殺死烏桓王蹋頓,將烏桓掠去和逃亡烏桓地區的10多萬漢族人帶回內地,並從烏桓軍隊中挑選一些騎兵編入自己隊伍,成為“天下名騎”。經過二十多年的角逐,中原大地重歸安寧,軍閥們在相互混戰中死傷殆盡。

到這時,中國北方,除遼東的公孫康和關西的馬騰、韓遂尚僅是名義上的服從漢朝外,其他州郡都直接隸屬於曹操的管轄之下了。已完成北方統一大業的曹操仍雄心勃勃,時刻做好準備,重新統一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