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我發現混的好的人,全都有同樣的特質

張一鳴 ,今日頭條創始人,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


通過10年觀察,張一鳴發現優秀的年輕人都有這5大特質!


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我發現混的好的人,全都有同樣的特質


  •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


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


他在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賴別人。


當他想要實現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後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瞭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比方說頭條最開始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


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嘗試。


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我自己覺得很興奮。我確實沒有把握,也不知道怎麼做,但當時就去學,就去看所有這些相關東西。


我覺得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


  • 第三,不甘於平庸


我見到很多大學期間的同學、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成績都比我好。


但10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覺得他應該能做得很好,但他卻沒有做到。


我回顧了一下,發現有同事加入銀行IT部門:有的是畢業後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加入。


為什麼我把這個跟“不甘於平庸”掛在一起呢?


因為他們很多人加入,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後來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自己不甘於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話,其實不會為這些東西擔心: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能買上一套經濟適用房?


如果一個人一畢業,就把目標定在這兒:在北京市五環內買一個小兩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麼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他的行為會發生變化,不願意冒風險。


比如我見到以前的朋友,他業餘做一些兼職,獲取一些收入。


那些兼職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對本職工作有影響,既影響他的職業發展,也影響他的精神狀態。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哎,快點出錢付個首付。我覺得他看起來是賺了,其實是虧的。


不甘於平庸很重要。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


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 第四,要能延遲滿足感


當時我們有個做產品的同事,也是應屆生招進來,當時大家都覺得他不算特別聰明,就讓他做一些比較輔助的工作,統計一下數據啊做一下用戶反彈啊之類。但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十億美金公司的副總裁。


後來我想想,他的特點就是肯去做,負責任,從來不推諉,只要他有機會承擔的事情,他總儘可能地做好。


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別好,但我們總是給他反饋。


他去了那家公司後,從一個用戶量不到10萬的邊緣頻道負責起來,把這個頻道越做越好。


由於這是一個邊緣頻道,沒有配備完整的團隊,所以他一個人承擔了很多職責,也得到了很多鍛鍊。


  •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


比如當時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06、07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軟。


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


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聽過很多遍。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並轉發,歡迎來留言區交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