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車市“冰封”行業競爭加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乘聯會3月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國內乘用車產銷同比下降約8成,預計2020年銷量同比減少8%。與此同時,特斯拉“鯰魚效應”明顯,搶佔單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頭名,自主品牌全面承壓。

具體來看,2月國內廣義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1.6萬輛和25.66萬輛,同比降幅分別為80.9%和78.6%;1月至2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63.2萬輛和198.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7.9%和41.2%。乘聯會進一步下調全年零售預期至同比減少8%。

“目前22萬輛的生產規模,僅相當於2005年、2006年的水平,應該說是處於一個極其差的谷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上汽集團2月份產銷量為3.23萬輛和4.74萬輛,同比下降超過8成;比亞迪同月銷量5501輛,同比下降79.5%,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2803輛,同比下降80.6%。

乘聯會表示,受疫情影響,絕大數經銷商2月前三週的零售銷量基本為零。雖然從第四周起經銷商復工率大增,日均銷售也從月初的不足1000輛不斷攀升,但預計3月至4月的車市回暖速度仍會較慢,到5月方可恢復正常。

零售端的低迷制約了車企產能的恢復。據乘聯會測算,雖然車企復工已達70%以上的較高水平,但實際恢復產能僅約20%。一位車企生產負責人告訴上證報,目前生產以訂單為主,“我們目前是單班制,隨著後面人員和訂單的改善,估計本月底前就能恢復雙班制。”

“車市零售恢復是拉動產業鏈復甦的關鍵,零售強則產業鏈難題都容易化解。”崔東樹說,乘聯會建議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拉動汽車首購群體消費。

疫情之下,自主品牌全面承壓,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據乘聯會數據,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1萬臺,同比下降77.7%,其中純電動的批發0.9萬臺,同比下降76%。合資與獨資新能源車企表現較強,成為新能源車市重要力量。特斯拉上海工廠以3898輛成為新能源汽車單月產量頭名。

網約車市場需求不旺,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銷下降一大影響因素。

據悉,自主品牌的A級新能源汽車的60%以上是網約車的需求,距離主流消費普及還有一定距離。崔東樹建議借鑑上汽通用五菱在廣西省的推廣模式,採取有階段性的汽車下鄉、電動車下鄉補貼等政策,“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主要壓力是盈利,目前主力整車企業實在是太難了。”

值得關注的是,穩健增長的海外市場成為車企重要的銷量來源。2019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6%,達到122萬輛;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場也從此前的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轉向競爭更為激烈的歐美市場。

上汽集團2月份整車出口及海外零售超2.1萬輛,同比增長32%;今年以來海外市場累計銷售4.5萬輛,同比增長約20%,出口包括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多個國家。

上汽安吉物流成為上汽集團拓展海外市場的保障。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上汽安吉物流維持著國內100條鐵路、20條水路及3條國際航線的正常運行,“陸海空”保障物流和供應鏈安全。上汽集團表示,將進一步發揮汽車全價值鏈的體系優勢,力爭在國際化領域取得更大突破。(周健)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