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平公主在和侄兒李隆基爭奪權力時失敗了?

頭號看電視


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在唐隆政變中與侄子李隆基一起誅殺韋氏集團,而後勢力大增,與皇帝李旦不相上下,但被登基的李隆基先手鏟除,原因一是武氏、韋氏集團被除後人心統歸李氏;二是睿宗李旦先行禪位給李隆基;三是李隆基個人魄力和綜合實力很強。


一、民心思歸李唐

1. 武則天恐怖統治深重陰影

當年,武后謀奪李氏江山時,採取了一系列殘酷措施,鎮壓、消滅唐朝宗室和臣民,一是大肆鼓勵告密,國家提供驛站車馬和飲食,對符合旨意的還破格提拔;二是重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酷刑逼迫,四處牽連,被殺頭、貶官者不計其數;三是大肆屠殺李唐宗室,廢黜李弘、李賢太子位乃至李顯、李旦的皇帝位,鎮壓李衝、李貞等藩王起義,逼殺安南王、韓王、魯王、黃國公、東莞郡公、常樂公主等宗室,李唐一族被屠殺殆盡。而後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還政唐中宗並退位,恐怖統治方告結束。

2. 韋氏集團朝政混亂

神龍政變後,雖然唐中宗李顯登位,但對其妻子韋后、女兒安樂公主十分寵溺,據說被幽禁房陵時,與韋后約定:“一朝見天日,不相制。”韋氏遂聯合武三思、武崇訓等聯合操持朝政,架空並傳言毒死了李顯。當時,雖然太子李重茂被立為皇帝,但韋氏立自己家人控制禁衛軍,意圖學武則天臨朝聽政,“皇太后臨朝,溫總內外兵,檢護宮省。”隨後,為進一步控制朝政,乃至登基稱帝,韋氏聯合集團實力意圖對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下手。李隆基知悉情況後,在未告知其父親李旦情況下,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集團,逼李重茂退位後,扶李旦登基為帝,史稱“唐隆政變”。

《新唐書 · 睿宗本紀》載,相王泣曰:“賴汝以免,不然,吾且及難。”

3. 群臣支持李氏統治

唐隆政變後,李旦一方面立兒子李隆基為太子,一方面給予妹妹太平公主很大信任和權力,以尋求二位功臣的政治平衡。期間,太平公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後常謂“類我”)利用這些特權,升遷任免朝廷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權勢一度超過皇帝李旦,“朝廷大政事非關決不下,聞不朝,則宰相就第諮判,天子殆畫可而已。”

在太平公主的的勢力集團中,朝廷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其他百官更是數不勝數。但當時朝廷好不容易回到李唐手中,有很多大臣仍然忠於李唐,屢次阻止太平公主意圖廢掉太子的陰謀,如中書令韋安石勸阻李旦聽信謠言、吏部尚書宋璟奏請將太平公主出居洛陽、兵部尚書郭元振率兵保護等,使李旦逐漸傾向支持李隆基。

《新唐書·玄宗本紀》論,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

二、李旦傾向李隆基並提前禪位

公元712年,李旦不顧太平公主的勸阻,以出現彗星為由禪位給李隆基,自稱太上皇。此舉直接確定了李隆基帝位的合法性,讓李隆基更容易得到群臣和軍隊的支持;同時直接打亂了太平公主奪權步驟,堵死了太平公主聽政、輔政等間接奪權的方式。但是,這也激化了新皇帝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不得不來一個誰死誰生的了斷。

三、李隆基有魄力、有實力

當時,太平公主集團包括宰相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胡僧惠範等,在和平方式難以取勝後便想發動政變,準備帶領御林軍從北面、南衙兵從南面起兵,並計劃在李隆基飲食下毒,推翻李隆基統治。

李隆基知悉消息後,決定先發動行動,首先親率親信十多人,與重臣三百多家兵一起,殺死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擒獲了賈膺福、李猷,再殺宰相岑羲、蕭至忠,竇懷貞自死,迫使太平公主逃入佛寺並被賜死,史稱“先天政變"。這樣,唐玄宗掃除了權力道路上的全部阻礙,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隨後改年號為”開元“。


結語:太平公主圖謀奪權篡位,既是逆歷史潮流、逆彼時人心,又遇退位支持的李旦、殺伐果斷的李隆基,失敗是必然的。


文殳子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滅了企圖反叛的太平公主一黨。按說,太平公主的實力遠在李隆基之上,那她為什麼敗亡的如此迅速,就原因來說小編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李隆基先行動手,掌握了主動;二是李隆基以皇帝的名義誅殺叛賊,站在了輿論制高點。

太平公主權勢顯赫

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後,韋后立中宗之子李重茂為皇帝,韋后開始臨朝稱制,並企圖效仿武則天稱帝。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一黨。之後,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禪位給唐睿宗李旦,李隆基被封為太子。

太平公主憑藉政變之功權勢顯赫,且深受睿宗李旦的信任。李旦經常與太平公主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朝廷大事都需先有太平公主定奪,然後經過太子李隆基,他們同意後李旦才拍板決定。太平公主的要求李旦基本都會應允,所以朝廷大臣紛紛投入到太平公主的陣營,朝廷七位宰相中有五人出自她的門下,文武百官有一半依附於太平公主。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矛盾重重

身為太子的李隆基英明神武、滿懷抱負,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則是一心要干預政治,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李旦一心想做個和事佬,一邊是兒子,一邊是妹妹,他盡力維持著雙方勢力的均衡。太平公主不斷想利用李隆基非嫡出的身份廢掉這個厲害的太子,卻未被李旦同意。

公元712年,李旦終於打破了這個平衡,他正式宣佈退位為太上皇,傳位給李隆基。但是,在太平公主的提議下,李旦保留了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及大政方針的決策權。

太平公主密謀奪權

李隆基登基稱帝,對於太平公主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為此,她開始採取各種手段企圖謀害李隆基。

她的第一個方案是:派人暗殺。由太平公主安插在李隆基身邊的臥底宮女元氏在湯藥中下毒鴆殺李隆基。假如行動失敗,立即執行第二個方案:發動政變。計劃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右羽林大將軍李慈率領羽林軍突入武德殿(玄宗舉行朝會、批閱奏章的地方),誅殺李隆基;另一路由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四位宰相率衛兵在南衙(中央各機關所在地)響應,控制帝國的政治中樞。政變時間定在先天二年七月初四。

計劃洩露,太平公主失敗

太平公主的這個計劃是相當完美和厲害。可是,這個計劃被宰相魏知古全盤獲悉了,魏知古本是處於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中立,在這緊急時刻他倒向了李隆基並告知了計劃詳情。

公元713年七月初三,李隆基緊急向親信發出了行動指令。首先,他命龍武將軍王毛仲率三百餘名萬騎衛士埋伏在虔化門,同時發出一道敕書,緊急召見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右羽林將軍李慈並將其誅殺。解決掉常元楷和李慈,禁軍就完全掌握在李隆基手中,之後他迅速派出各路人馬抓捕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倉皇逃出長安,躲進了終南山的一座寺院,在那裡整整躲了三天三夜。回到長安後,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於家中。

結語

太平公主本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沒想到卻敗在了最後一刻,李隆基的隱忍及果斷使得他笑到了最後。試想,如果太平公主勝了,恐怕大唐還要繼續搖擺於亂局之中。慶幸的是,天佑大唐,李隆基平定了太平公主,迎來了屬於他的輝煌—開元盛世!


時光山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太平公主的實力

太平公主是一個極具政治天賦的女人,”公主類我“是對她最高的評價。她深得武則天信任,武則天遇事會主動與她商量,而且還聽取她的意見。

(天后:武則天)

在武則天后期,由於朝政紊亂,天后寵幸張氏兄弟,導致張氏兄弟胡作非為,迫害大臣。當時的太平公主聯合李顯和張柬之發動了神龍之變,成功將皇權奪回到李氏手中。對皇帝有著從龍之功。李顯登基後封太平公主為鎮國公主。

後來由於李顯的昏庸,讓皇后韋氏慢慢奪權。為了保護自己手中的權力,太平公主又聯合自己的侄兒李隆基將韋氏剷除,扶持李隆基父親李旦上了皇位,太平公主再次掌權。

此時的太平公主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可以說是相當的強大。這也讓她開始圖謀成為武則天第二。

(太平公主)

但即使如此強大的太平公主也有失誤的地方,而這些也是她沒能打敗李隆基的原因。

太平公主失敗的原因

1、唐睿宗李旦的性格太過於善良。

在權力鬥爭中,皇帝心性向來可以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但問題是李隆基的父親李旦這個皇帝,太奇葩,完全沒野心。他兩次登基都是別人安排的,自己對皇位完全沒貪圖。最開始的時候,太平公主多次在李旦耳邊說他兒子李隆基想謀反,但李旦根本不為所動。甚至還主動讓位給兒子。這讓太平公主的離間計功虧一簣。

(唐睿宗李旦)

2、李隆基掌握了軍隊

雖然太平公主掌握了人事任免的權力,朝中大臣大多都是她的人,但是他忽略的一點,就是軍隊中的人都是李隆基的人。而她提拔的人也都心向李家的。當太平公主覺得要剷除這些人的時候,李隆基先下手為強,成功奪得帝位。

3、李隆基城府深

李隆基在自己實力不夠的時候,從來不和太平公主硬碰硬,做事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在父親李旦面前也非常的乖,這讓太平公主難以抓住他的把柄。

(李隆基)

總結

這些因素都是太平公主鬥不過李隆基的原因,在李隆基上位後將太平公主處決。可以說太平公主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想到天下人心都是向著李家的。


登哥讀歷史


為什麼太平公主在和侄兒唐玄宗李隆基爭奪權力時失敗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胞兄唐睿宗李旦把她給賣了!胞妹再親也沒有兒子親……

唐睿宗禪位

自唐睿宗第二次登基時起,太平公主與唐玄宗的矛盾就已然無法調和了!唐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與唐玄宗明爭暗鬥,最後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這個時候,唐睿宗的態度就顯得舉足輕重了,他倒向誰、誰便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但是,唐睿宗倒向任何一方都是要承擔巨大政治風險的。唐睿宗如果倒向太平公主,一旦唐玄宗無法接受,誰也不敢保證他會不會學唐太宗李世民來一出“玄武門之變”!到時候,被迫禪位的唐睿宗想要像後來主動禪位那樣過上舒心的“退休生活”,恐怕就很難了……如果倒向唐玄宗,形勢就完全不同了,再不濟唐玄宗也是自己的親兒子!總比胞妹靠譜一些,不是嗎?試想,如果太平公主成為了女皇帝,唐睿宗作為胞兄到底算什麼?這同樣是當初武則天如果傳位武氏子弟必須面對的尷尬……

在權衡利弊之後,性格懦弱的唐睿宗作出了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政治抉擇——禪位!讓兒子唐玄宗當皇帝,跟他姑姑太平公主鬥去。誰鬥贏了唐睿宗都可以安享晚年,畢竟自己已經“退休”了——“我一個退休老頭兒,已經做不了主了……”也正是唐睿宗的這次禪位,讓唐玄宗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他不是謀逆、而是平叛。反觀太平公主,她反對皇帝,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那都是謀逆!

太平公主的崛起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嫡出的小女兒、是武則天最小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她與兩個性格懦弱的胞兄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不同,性格上相當強勢!連武則天都說這個女兒像自己。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武則天當皇帝是特例,之前從來沒有女主當政的事情。換言之,唐高宗的皇儲只能是兒子,太平公主性格上雖然像武則天,但她卻不是曾經的皇儲或者皇帝,她威脅不到武則天的地位和權勢。如果太平公主是男兒、而且/或者曾經被唐高宗冊立為了皇太子,武則天還能不能容得下這個性格類己的孩子,恐怕就很難說了……

正是因為對武則天的地位和權勢構不成威脅,在武則天稱帝期間大肆打壓甚至屠戮李唐宗室時,同樣身為李唐宗室之女的太平公主卻不在此列。不僅沒有遭到打壓,太平公主反而受到了武則天更大的放縱。個人認為,武則天之所以放縱太平公主,或許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因為她是獨立於兒子與侄子之間的第三股政治力量,是武則天用以平衡兒子與侄子的重要政治砝碼!

姑侄的“政治蜜月期”

“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成為了帝國的新皇帝。事實上,他已經不新了,原本他就是皇帝。作為皇帝唯一的胞妹,太平公主的地位自然無人能及。這本是太平公主在政壇一展拳腳的最佳時機,只可惜她遇上了強勢弄權的嫂子韋氏和侄女安了公主!因為韋氏母女弄權,太平公主也在逐漸被“邊緣化”。而這,也最終促成了太平公主與時任安國相王李旦和臨淄王李隆基的政治合流,太平公主與唐玄宗迅速進入了“政治蜜月期”。

不久之後,安樂公主弒父!韋后大有效法婆婆武則天之意……在關鍵時刻,武則天曾經的“大秘”、已經爬上唐中宗龍床的上官婉兒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提前向太平公主示警,使得太平公主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應對時間。最終,太平公主聯合侄子唐玄宗發動了又一場政變,誅殺了韋后母女、將唐睿宗再次推上了皇位!

姑侄矛盾激化

在唐睿宗第二次登基之後,作為擁戴的“首席功臣”,太平公主的權勢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不僅被增封至萬戶,太平公主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封為了王爵!每逢重大政治決策,唐睿宗也會主動徵求太平公主的意見。太平公主一時間權傾朝野,不僅大肆干預朝廷政務及人事任免,而且將手伸到了軍中!這或許就是唐睿宗最終放棄太平公主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因為她的手伸得太長了……把手伸向軍隊,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再後來,太平公主已經不再滿足於到手的一切,開始四處聯絡私黨、散播謠言,以唐玄宗非嫡長子為由,企圖藉助朝野勢力向唐睿宗施壓、迫使唐睿宗再次易儲。唐睿宗雖然性格懦弱,但並不傻!對於自己這位胞妹的意圖,唐睿宗早已一清二楚。於是,下令諸王、駙馬以後不得統領禁軍,繼而又玩起了禪位的遊戲,將時任皇太子李隆基推上了皇位。雖說大位已定,但太平公主顯然並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

彼時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身太平公主門下、文臣武將中有半數以上與太平公主關係密切!面對這樣的局面,剛剛即位的唐玄宗想要成為真正的皇帝,也只剩除去太平公主一條路可走了。而太平公主此刻也並不安分,甚至想通過宮女元氏向唐玄宗服食的天麻粉中投毒弒君,姑侄也矛盾迅速激化!不久之後,唐玄宗首先完全控制了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繼而先下手為強、向太平公主一黨發起了強力攻勢,一舉拿下了朝中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被迫逃入深山避難,直到事發數日之後才出來。但唐玄宗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太平公主大勢已去……隨後,唐玄宗命人賜死了自己這位親姑姑,太平公主的兒子、除與唐玄宗關係相對比較親近的薛崇簡之外也無一倖免,被誅殺的太平公主黨羽達數十人!

綜上所述,所謂太平公主“謀逆”,實際上不過就是唐玄宗的一個藉口而已。只有給太平公主安上了“謀逆”的罪名,作為皇帝的唐玄宗“平叛”才更加名正言順!說白了,太平公主只是弄權而已,並沒有謀逆……唐玄宗拿下太平公主完全是因為她的權勢對唐玄宗的皇權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脅!唐玄宗是“提前除害”。至於太平公主之所以會失敗,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唐玄宗身為皇帝,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他說誰謀逆,誰就是謀逆!不需要有事實。那麼,是誰把唐玄宗推上了皇位的呢?太平公主的胞兄唐睿宗。說白了,太平公主就是讓自己的親哥哥給賣了!在唐睿宗心中,胞妹再親也沒有兒子親……


農民工歪說歷史


1.太平公主為人處世有她媽武則天的霸道派頭,這讓李唐王室的舊臣們很是厭惡。

不管她策動武力政變是否屬實,但她攛掇皇帝---自己的四哥李旦要廢黜李隆基的太子的職位已是司馬昭之心路 人皆知;長袖善舞的太平公主既有強硬的手腕,又有八面玲瓏的方法,在與李隆基爭權奪勢的對抗 中已經佔了上風,當時的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其門下,她自己的三位兒子已經盡皆封王,皇帝面對任何朝臣的問題先都要先徵詢她的意見;其實際權益甚至已經超越了皇帝。

而李隆基在太平的運籌帷幄下,即將要去巡邊,局勢對太平公主是有利的,正是如此,太平公主更加肆無忌憚,一定要置自己侄兒的政治生命於死地。明眼人都心知肚明,對李唐懷有感情的朝臣們對太平有了怨恨之意。

2.李隆基低調行事,讓太平大意了。

而發動過唐隆政變的李隆基就不一樣了,儘管姑媽太平公主是自己坐皇位的最大威脅,他是要想盡辦法除掉她的,但李隆基除對宋憬等心腹有過暗示,卻並沒有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與姑媽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他依然加緊在暗中進行活動,以生髮太平的麻痺情緒。

太平公主就敗在她太大意了,他忽略了與自己策劃過唐隆政變的李隆基是一等一的權謀高手,在關鍵的時候,讓李隆基搶先了一步,掌握了主動權。

3.當時天下百姓的思想比較正統,堅決擁護李唐王室的勢力。

太平公主代表的是武則天時期武周王朝的舊勢力,而李隆基代表的是有生命力的少壯派,武周舊勢力退出政治舞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而太平公主對權力有濃厚的興趣,致死也不會交出所有的權力,她還有她媽武則天的志向,也想過把當女皇的癮;她不知道天下百姓是絕對不允許武周勢力復辟的。

從武周時期起,聰明的太平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對四哥有了擁立之功後,更加膨脹了自己的政治野心,為搞掉侄兒李隆基的太子職務,她先說李隆基並不是李旦的嫡長子,繼承大統不合法,又在太子身邊安插眼線抓他的把柄;這已經讓李隆基如芒在背了。隨後還罷免了支持李隆基的宰相韋安石,這做得太過分了!

4.李隆基棋高一籌,收攬了天下的人心。

風華正茂的李隆自然不是吃素的人,他不動聲色,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秘密向李旦進言,要李旦將李憲和李守禮外放,這是釜底抽薪的招式,這兩人正是太平公主的太子後備人選;李隆基想讓太平公主去洛陽,而李旦不想讓太平公主離開。對政治並沒有興趣了的李旦說:我一個姐和三個哥哥都死了,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妹妹了,我不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陽呢。李旦是擔憂李隆基和兄弟之間搞出類似喋血玄武門事蹟,手足相殘的事來。

而太平公主得知以上事實後勃然大怒,竟然當面責問李隆基為什麼要這麼做!要知道在當時,李隆基是太子啊!當人們看到太平的的實際權力已經超越了太子,在頭腦中已經形成了太平忤逆不道的印象,感情的天平自然傾向李隆基。先天政變還沒有發生,人心所向就已經明瞭了。

5.在骨子裡,李旦是支持自己的兒子當皇帝的

太平公主屢次三番地要求哥哥撤換太子,沒有得到響應,就處心積慮地命親信欽天監負責人向李旦彙報說:天上出了彗星,帝座非常危險,預示著太子要篡奪皇位。李旦是二次上位,以前也當過皇帝,他知道這是妹妹在逼自己對兒子李隆基下手。

但太平公主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四哥李旦也像自己的母親武則 天一樣頭腦靈活,思維敏捷,作為皇帝的李旦給予的答覆是,既然上天如此預兆,我是不敢逆天而行的,我馬上傳位給太子!這個決定讓太平公主始料不及,直接懵逼了。

5.李旦在關鍵時刻支持自己的兒子,使太平太平公主敗北。

太平並不甘心,她相信自己的算無遺策和無往不勝,她相信自己不亞於母親的縱橫捭闔的行政能力,她相信自己苦心孤詣的安排不會付諸東流,而結果是弄巧成拙!

但她還是堅持反對李旦讓位,這讓李旦很是生氣。也許是妹妹的所作所為勾起了李旦對於母親廢黜自己皇位的痛苦記憶,也許是母親當政時李唐王室流血成河的往事又在李旦頭腦中進行了回放,也許是妹妹聲色俱厲的態度讓李旦的忍讓已經到了極限!李旦再也不顧妹妹的情緒了,他表現出異常的果敢堅決,三下五除二,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李旦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李旦這麼做挽救了李唐王室的江山社稷,這關鍵的一招,讓太平一敗塗地,而李隆基也名正言順地當上了大唐的皇帝。


希望星晨58298869


歷史上太平公主因參與誅殺張昌宗、張易之有功,而受封為“鎮國太平公主”,710年,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企圖發動政變,她準備以羽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廢掉李隆基。不料宰相魏知古知道了謀反的秘密後告訴了李隆基。李隆基先發制人,首先召見左、右羽林將軍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然後迅速除掉了參與陰謀的其他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之後,在府邸被賜死。


太平公主是具備一定能力和謀略的,可為什麼在與李隆基的鬥爭中敗下陣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太平公主手下龍蛇混雜,無鼎力之臣輔佐。

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十分寵信太平公主,太平一時權勢熏天,甚至威脅到了太子李隆基。太子黨李隆基璟和姚元之於是說服睿宗把太平公主派出京師,太平公主十分生氣,加快了自己勢力的發展。李隆基知道後,為了緩和矛盾,上奏把宋璟等人貶逐到外地,睿宗很是高興,太平公主遂用親信彌補空缺,勢力越來越大。

睿宗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繼續掌權的一年,也不過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雖然勢力強盛,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員其實很有限,僅僅限於最高層,缺乏真正的社會基礎,這樣的控制是不穩定的。


太平公主培養勢力多以金錢和官職來拉攏一些被罷黜的官員,“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如竇懷貞,是中宗時期有名的勢力小人,他跟隨韋后唯命是從,跟韋后黨羽相互勾連,禍害朝政,後來韋后失勢,竇懷貞立現小人本色,“手斬其妻”並宣佈與韋后斷絕關係,後被太平公主重金誘惑,又東山再起竟然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還有因賄賂被免職的崔堤,儘管有種種惡行,但依然太平提拔到丞相的位置,太平公主就是拉攏這些人為自己所用。這些人不是以如何將國家治理好為宗旨,而只熱衷於權力,熱衷於維護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們遠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張說等臣僚。這些幹部目光短淺,只為爭名奪利,太平公主也被自己能夠控制半個朝廷衝昏了頭腦,於是鋌而走險,和李隆基走向對抗,最終以失敗告終。

2、太平公主政治上缺乏長遠謀略,”斜封制”不得民心。

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參與政治最深。太平公主在生活中暴斂財物,驕奢淫逸,並縱容手下奪民財產、與民爭利,從而失去了民心。同時在政治上只一昧爭權,實現干預政治的願望。

唐中宗時,安樂公主、長寧公主、上官婕妤、尚宮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預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說,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詔封好交中書省辦理,而這些女人則納賄授官,只要交錢三十萬,那怕你是商賈屠夫,也可以授你官。這時的授官為了區別正常方式,就另寫詔書“斜封”後交中書省辦理。這種官叫“斜封官”。當時以這種方式得官的“凡數千員。內外盈濫,無廳事以居”。


“斜封官”是女人干預政治的一個標誌,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將這數千“斜封官”全部停罷,但四個月後,在太平公主幹預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復了。在太平公主看來,“斜封官”存在與否,是女人能不能幹政的一個象徵,但對民眾來說,它卻是一種腐敗政治的體現,所以當時人說“姚、宋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3、以公主身份奪權,名不正言不順

太平公主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即自從武則天稱帝,將唐朝改姓“武”以後,朝野上下對女人干預政治有一種本能的警惕。在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圖都是註定要失敗的。韋后、安樂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在名分上,傳統倫理決定了武則天對兒子有絕對的權威,而太平公主對侄子則沒有這樣名分上的優勢。武則天是李家媳婦,而太平公主是李家女兒。歷史上以皇后、太后的身份當權大有人在,但以公主身份當權的卻絕無僅有。

綜上所述,太平公主雖然有政治抱負和一定政治能力,但是出於以上原因,她離當皇帝的目標始終非常遙遠,不可能在這場皇權爭奪戰中取得勝利。


獨釣秦時月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帝,改元先天。李隆基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間。當時的唐王朝是內憂外患、百廢待興,李顯軟弱無能,被韋皇后和武三思把國政搞的亂七八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玄武門發動政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最後被誅殺。在這次政變中太平公主功勞最大,而李隆基次之。

太平公主代表的是武周王朝的舊勢力,而李隆基代表的是革新的少壯派,而新勢力會早晚取代舊勢力,武周舊勢力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而太平公主也會交出所有權力,李隆基最後也會順利登基。然而太平公主卻有武則天的志向,也想當女皇。但李隆基也不是吃素的,雙方明爭暗鬥,矛盾日逐漸加劇。

因為太平公主從武周時期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而且又有擁立之功,所以在雙方的鬥爭之中處於優勢。她先說李隆基並不是李旦的嫡長子,不應該繼承太子之位,並派了很多眼線監視李隆基,而李隆基如芒在背。隨後又罷免了支持李隆基的宰相韋安石。李隆基對此也進行了堅決反擊,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秘密向李旦進言,要李旦將李憲和李守禮外放,這兩人正是太平公主的太子後備人選。

當時李隆基想讓太平公主去洛陽,而李旦不想讓太平公主去。李旦說:兄弟們都死了,只剩下太平公主這個唯一的妹妹了。我怎麼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陽呢。李旦雖然懦弱,但他並不糊塗,他也怕李隆基和兄弟之間搞出喋血玄武門手足相殘的事來。而太平公主得知消息之後後勃然大怒,當面責問李隆基為什麼這麼做。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太平公主命親信欽天監負責人向李旦彙報說:天上出了彗星,帝座非常危險,預示著太子要篡奪皇位,這是逼李旦對李隆基下手。但太平公主沒想到李旦非常清醒,既然上天如此預兆,我敢逆天而行嗎,我馬上傳位給太子。太平公主直接懵逼了,她沒想到萬無一失的計策竟然弄巧成拙,她極力反對李旦這麼做,李旦非常生氣,既然是上天都這麼安排了,你為啥還要反對呢。於是李旦不顧別人的反對,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李旦也當了太上皇。李旦這麼做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就這樣李隆基當上了大唐的皇帝。


公元前


為什麼太平公主會敗給李隆基,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當時斗的天翻地覆,太平公主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如果說在策動武力政變的話,應該是沒有的,太平公主對付李隆基主要靠攛掇他爹李旦,加上太平公主當時已經佔了上風,七位宰相五出其府,而且李隆基馬上就要巡邊去了,局勢對太平公主是有利的。策劃個政變多麼複雜危險啊太平公主老司機能不知道麼,我感覺當時太平公主犯不上。

可是對於李隆基就不一樣了。太平公主是李隆基最大的威脅而且是死敵,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兩個無如何是要死一個了。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是要想盡辦法除掉她的,否則下去的早晚就是李隆基。謀反在這裡更多是一個由頭。

太平公主敗就敗在她大意了。兩個都是一等一的權謀高手,經歷過那麼多政變,在關鍵時候,李隆基搶先一步


小黃論道談雙創


我們從歷史的記錄中不難看出,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武則天所有的兒女中最肖母的一個。她不僅僅具有指點江山的野心,更是擁有著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她的政治才能是經過實戰的考驗的。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她畏懼於母親的聲威,並未建立起可以讓她登基稱帝的勢力。我們要知道,就算是武則天掌權幾十年,她依舊沒有能力改變當時所盛行的宗法制度和人們心中的正統觀念,而這些東西正是太平公主通向唐宮主人的最大障礙。而從武則天對待女兒的方式上來看,儘管她是女主臨朝,但是她應該沒有想過將太平公主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而隨著其哥哥李顯繼位,她成為皇帝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皇位傳承,基本都是父死子繼,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也有可能是兄終弟及,但是從來都沒有傳位給妹妹的情況。而武則天之後朝堂面臨的一系列的動盪使得朝臣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再接受一個女皇的存在。所以,這時太平公主名正言順登上帝位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而將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兩個人聯繫在一起,真正緣於他們共同策劃了除掉韋氏的唐隆政變。就是在這場政變之後,李旦被他們兩人聯手推上皇帝的位置。以太平公主的頭腦,難道她不知道一旦李旦繼位,身為李旦兒子的李隆基將比她這個妹妹更加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這個國家的繼承者?如果她真的繼承了其母親的狠辣,她就應該趁政變之時趁亂除掉作為盟友的李旦和李隆基。而之後,她完全可以以自己在李唐王室和朝堂的影響力擁立幼主,像她母親那樣通過時間來加深自己的影響力。

當然,她並沒有,所以李旦繼位後,李隆基理所當然地成為太子,從這時,李隆基便擁有了身份上的天然優勢。之後,李旦傳位李隆基,更是使得太平公主的女帝之路就此斷絕。我們無法從史料中準確的預測出太平公主這位女政治家,她從此的目標究竟是成為像她母親那樣的帝王還是隻是保住她公主的實權,畢竟權力的滋味太過誘人,爭權奪利的遊戲一旦開始,並不是誰可以輕易地喊停。但我始終相信,作為一個失敗者,太平公主是沒有權力選擇關於她的歷史改如何被記錄。






書蟲跳跳糖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圖謀政變,準備以羽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假傳召見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竇懷貞等人,引五百羽林軍誅之。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剷平,史稱先天政變。

那麼為什麼當時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最後失敗了呢?

一個就是謀事不密,歷史上很多事情都是因為這四個字壞了事,像這種暗地裡的小規模的計劃,一定要有高度保密性,畢竟參與的人不多,基本上有幾百士卒就能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就像太平公主密謀政變,提前讓李隆基知道了,那這事就簡單多了,李隆基直接調五百羽林軍,在武德殿上召見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在內客省逮捕了賈膺福和李猷並將他們帶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蕭至忠和岑羲,下令將上述四人一起斬首。竇懷貞逃入城壕之中自縊而死,基本上太平公主的班底高層就完了。

還有一點就是李隆基是皇帝,在大義上佔有優勢,古代是很認大義的,所以誅殺了太平公主利益團體之後,才沒有在朝廷上下引起太大的波瀾,而且一個利益團體的倒下,意味著出現了更多的可分配的利益,所以剩下的大臣才會一力支持李隆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