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病了要手術,你得多出1萬”“大嫂能不能先墊著,要不放棄”

贍養父母一直是我國傳統的優良美德,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大,在父母年邁的時候,子女贍養父母本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但是,在一些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父母該誰來照顧父母反而成為家庭矛盾中最難處理的問題。特別是有些父母有些偏心,平時對個別子女付出較多,其他子女內心感覺不平衡,當父母生病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子女便相互推卸責任,導致父母生命垂危,晚景淒涼,令人痛心!

“媽病了要手術,你得多出1萬”“大嫂能不能先墊著,要不放棄”

劉琴在一家子裡排名老三,她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妹妹比她小三歲,兄弟姐妹四人都已經成家了,他們是典型的多子女家庭。

因為妹妹比較小,平時父母對妹妹比較照顧,有什麼好處的,都便向妹妹一點,其他兄弟姐妹也考慮的妹妹還小,平時都會讓著她。

後來,兄妹四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兩個哥哥及嫂子在離縣城2小時車程的二線城市上班,她跟妹妹在自己的老縣城上班。平時不是逢年過節兩個哥哥嫂嫂很少回老家看望父母,父母一直住在自家老房子裡。

平時父母跟妹妹家比較有來往,妹妹生了孩子後就一直在家帶孩子,妹夫在外上班掙錢支付家庭開銷,相比兩個哥哥,妹妹家相對比較困難一點,生活有些拘謹,不像兩個嫂子都請了保姆照看孩子,她的孩子自己帶。在她生二胎之後,母親也過去幫忙帶孩子了。

“媽病了要手術,你得多出1萬”“大嫂能不能先墊著,要不放棄”

母親年邁了,身體不太好,平時爬一層樓都會感覺氣喘吁吁。到妹妹家後,母親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平時在妹妹家不僅要幫忙帶孩子,還要幫忙洗衣、做飯之類的家務事,經常在夜裡感覺腰痠背痛,妹妹也帶她到醫院檢查過多次,醫生說母親患有心臟病、腰椎間盤突出,建議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不要太過勞累,要不然心臟會受不了。

但是,母親是農村婦女,一直比較勤勞,就是閒不下來,兄弟姐妹幾個也勸了她多次,要好好休息,其他家務活由妹妹、妹夫來做,但是母親就是不聽勸,累了也不說,沒完沒了的幫妹妹料理家務。

不幸的事情突然降臨在她兄妹幾人的頭上。一天,母親在妹妹家做飯的時候,突然暈倒了,呼吸很急促,叫了救護車送到當地醫院搶救,醫生當時說,母親心臟病發作,病情危重,急需做手術,需要準備好9萬元手術費,不做手術可能很難挽救生命,但是做了手術也有可能人財兩空。

“媽病了要手術,你得多出1萬”“大嫂能不能先墊著,要不放棄”

這一噩耗傳來,兄妹幾個人都在嘟囔著,商討著大家如何來湊錢,但是兩個嫂子意見卻不一致。特別是大嫂,她意見最大,她覺得母親幫妹妹家帶孩子,在妹妹家生病了,這個錢妹妹應該多出一萬。大家平攤下來,要是妹妹出3萬元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妹妹家庭條件,有很大的困難,比較妹妹生了兩個小孩,自己平時也沒上班,家裡的支出基本上由妹夫一人承擔,平時除去開銷,基本上沒有多少積蓄。

“嫂子,我沒錢,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能不能你先墊著,到時候在還?”妹妹哭訴著!

“這個錢你得出,我家每個月要支付房貸車貸,還有家庭開支,我也沒錢!”嫂子頓時大怒。

面對大嫂子與妹妹爭吵,兄妹幾個不知如何是好,二嫂乾脆提出放棄算了,但是兄妹幾個不同意,一大家子就爭得不相上下……。

“媽病了要手術,你得多出1萬”“大嫂能不能先墊著,要不放棄”

在我看來,他們兄弟姐妹四人都應該支付一樣多的醫療費用,大嫂子說的也很現實,自己生活在二線城市,有房貸車貸,還有其他的家庭支出,也拿不很多錢;二嫂直接提出放棄,這是不對的,要看母親的病有沒有希望,有希望還是要積極搶救,若沒有希望放棄也是減輕大家的痛苦,長痛不如短痛。

涉及到家庭矛盾一直是非常複雜的,特別在多子女的家庭,婆媳矛盾、弟媳矛盾及妯娌矛盾,這些矛盾的焦點就是“誰來贍養父母”的問題;因為兒媳婦跟父母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不是很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母親一般更疼愛自己的女兒,所以對自己的女兒更偏愛,投入更大。因此,在面對贍養父母時,往往相互之間推諉,各有盤算,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今日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