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航母艦載機為什麼選擇“夥伴加油機”,而不選擇專業加油機?

警衛飛虎


選擇夥伴加油是沒有辦法。美國海軍航母在冷戰後由於沒有了強勁的對手,於是放棄了在深海大洋作戰的戰略,改為“由海向陸”,讓航母到別國家門口作戰。

而海軍戰略的變化,也造成航母艦載機構成的巨大變化。包括取消固定翼反潛機S-3B,由反潛直升機承擔反潛任務;退役所有艦載攻擊機、F-14戰鬥機,全部替換為F/A-18,從而使每艘航母搭載4個F/A-18中隊,攻擊能力大增;退役KA-6D艦載固定翼加油機,改為依靠美國空軍空中加油機提供加油幫助。

雖然美國空海軍戰機加油方式不同,但是在聯合作戰時,在戰區統一指揮下,空軍會專門調撥一些加油機在硬管式加油探杆的頂端加裝軟管-套錐,以滿足海軍艦載機加油的需求。

在美國以往進行的多次局部戰爭中,這種海空聯手作戰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都是在對方瀕海地區活動嘛,空軍的加油機支援很快。不過,隨著美國對東亞大國海軍的迅速發展越來越擔心,其海軍戰略又開始重新向遠海作戰轉變,這就是美國海軍提出的“重返海洋”。

而在深海大洋作戰,航母艦載機就不一定時刻能得到空軍加油機的幫助了,要麼在附近找不到,緊急召喚也不一定來得及趕過來;要麼在附近的空軍加油機沒有軟管-套錐式加油設備。尤其是在艦載機受傷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加油機續命就只有死路一條。因此,美國海軍對於擁有自己的空中加油能力就變得迫切了。在沒有新的艦載加油機裝備的這段時期,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夥伴加油”,給一些F/A-18裝上軟管式加油吊艙,然後為其他艦載機提供加油服務。

但是“夥伴加油”只是權宜之計,因為F/A-18畢竟是艦載戰鬥攻擊機,能攜帶的油量不多,不能滿足高強度作戰時作戰機群的空中加油需求;而且“夥伴加油”佔用一定的艦載戰機數量,也就削弱了攻防作戰能力。所以,美國海軍一方面演練“夥伴加油”,另一方面加緊研製MQ-25A“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最終以後者取代“夥伴加油”,並減少對空軍加油機的依賴,滿足未來航母在深海大洋作戰的空中加油需求。(S)


聯合防務


哨兵小虎第738條回答。

航母:我也想選擇專業加油機啊!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一、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專業的加油機:

美國無疑是行業老大,專業的加油機如:KC-135、KC-130、KC-10等。排名第二的當屬俄羅斯:伊爾-78、圖-16等。其他國家的加油機在這兩個國家面前都不值一提。


這些專業的加油機,動輒翼展40~50米,長40~60米。加油能力就不用說了,專業的,不加個40、50噸的都不好意思出門!

再來看看全球最大航母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的尺寸:艦長:332.8米,舷寬:40.8米,飛行甲板寬:76.4米……

(尼米茲上機翼被摺疊的飛機↑↑↑)

很明顯:10萬噸級的航母夠大了吧!可是他根本裝不下專業加油機這樣的大傢伙,這些傢伙要是裝上航母了,其他飛機就歇菜吧!

何況這些專業加油機全部為固定翼運輸飛機,翅膀根本沒法摺疊,這對於航母上寸金寸土的空間實在是浪費啊!

二、夥伴加油能夠滿足作戰需求。

夥伴加油說白了就是艦載戰鬥機攜帶副油箱為其他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比如美國的F/A–18F在加裝授油吊艙後,能滿足2架同型號戰鬥機的加油任務,基本上滿足了一個戰術單元的加油任務。


單從加油的噸數上來看,夥伴加油機顯然比專業加油機差遠了,但夥伴加油機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是專業加油機不可比擬的。

那就是他本身就是戰鬥機!

沒什麼比自己更瞭解自己了,戰鬥機飛行員在空中給夥伴戰鬥機加油,知道該怎麼飛、如何編隊、如何操縱能更快的讓隊友加上油。

同時,他不用像專業加油機一樣需要專門出動兵力掩護,對航母本就有限的兵力資源是一種保護。

再者,去掉加油吊艙,我就能戰鬥,掛上加油吊艙,我就是“奶媽”,還是架有攻擊能力和自衛能力的“奶媽”!不佔用航母上寸金寸土的位置。

當然夥伴加油機還有很多優勢,①比如速度快,方便快速提供加油任務,②維護保養不用專門的力量,戰鬥機的維護保養足夠,③保命時,加油吊艙,想扔就扔,而專業加油機,只能是被動挨打。

所以,以上種種,小虎認為,航母選擇夥伴加油機是最經濟、最實用的選擇,也是最適合實際作戰需求的選擇!


哨兵小虎


話說這個世界上有“專業加油機”麼?所有加油機都不是其他飛機改裝的麼?只不過陸基加油機多是用大型客機或大型運輸機等這些大型飛機基礎上改裝。因為這些大型飛機,起飛重量大,裝載量大,可以給更多的飛機加油,從而提高加油效率。美軍新一代的KC-46A加油機,使用波音767的機體改進,空重82噸,最大起飛重量188噸,最大載油量96.3噸。

但是在航母上,這些大型飛機根本起降不了,航母總共100米左右的起飛跑道,即使用彈射器起飛也就35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降落跑道只有250~300米,阻攔索的拉阻能力是有限的,降落失敗還要求飛機進行復飛否則就掉海里,你大型飛機可以麼?


所以陸基大型加油機根本不可能作為艦載機,無法從航母上起飛,也無法降落在航母上。所以極少數航母艦載加油機都是在艦載機基礎上進行改裝,都是屬於小型加油機。美軍之前有搞過三個,KA-3B、KA-6D和KS-3B,KA-3B太過古老,就簡單介紹下KA-6D和KS-3B。

KA-6D加油機,是美軍在A-6 入侵者艦載攻擊機基礎上改裝而來,該機在腹部安裝一個可收放軟管加油系統。然後全機外部掛上5個1100升的副油箱,加上機身內部9030升油箱容量,總共可以攜帶1.45萬升,約10.5噸的燃油。對於26.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KA-6D加油機是美國海軍70年代開始主力艦載加油機,一共改裝了90架,當時美國海軍給每個航母編隊配備約6-8架KA-6D加油機,主要在航母艦載機返回的半路上等待接應。KS-3B加油機則是美軍在S-3 維京海盜艦載反潛機基礎上改裝而來,最大起飛重量30噸。上世紀90年代,KA-6D機體老化急需退役,恰好由於前蘇聯解體,美海軍反潛壓力大幅度減輕,美軍遂撤下S-3艦載固定翼反潛機,將其部分改裝成KS-3B加油機用來頂替KA-6D。

KS-3B的軟管加油系統掛載機翼上,他將反潛武器艙封死,改成油箱,總油箱容量達到1.65萬升(約12.2噸)。並且KS-3B自身的飛行油耗量僅為KA-6D的一半(主要是KA-6D以外掛副油箱為主,飛行阻力太大),空中加油能力要比KA-6D強的多。

KA-6D和KS-3B這些可以說是專業艦載加油機的極限,但問題是這些加油能力並不怎麼突出啊。像KS-3B的12.2噸的燃料攜帶量,一次最多隻能加6-8噸左右的燃油。而現在F/A-18E/F超級大黃蜂,最大機內油箱6.6噸,帶4個1800升副油箱和1個夥伴加油吊艙,最大載油量可以達到12.5噸,已經絲毫不比KS-3B差多少。作為不專業的加油機,F/A-18E/F用夥伴加油也不比KS-3B這些差多少,航母起飛重量限制,艦載多用途戰鬥機最大載油能力本身不比艦載加油機差多少。

使用夥伴加油的殲-15,蘇-27戰鬥機機內油箱容量一向非常嚇人,不需要副油箱就可以達到9.5噸,蘇-30MKK達到10.3噸,蘇-35更是11.5噸,要是設計掛上副油箱的話,最後弄出15噸燃料的水平都完全有可能。帶4個大型副油箱和一套夥伴加油吊艙起飛的F/A-18F,在加油性能上差不了多少情況下,使用夥伴加油的艦載機,不帶這些加油套件,還是多用途艦載機。該轟炸的轟炸,該空戰的空戰,而且不管是誰只要帶上這些設備,都可以進行加油,不管是對於提高使用效率還是提升航母戰鬥力來說,都要比使用專用艦載加油機要好。
而未來艦載專業加油機真正的實際使用效率提升,則應該是艦載無人加油機上,無人機可以取消飛行員維生保障系統,在設計上可以把更多起飛重量用來提升載油量上,從而獲得遠比有人駕駛戰鬥機高的多的載油率。比如美國波音公司贏得的MQ-25黃貂魚艦載隱身無人加油機,其設計指標要求可以再距離航母930公里(500海里)遠的地方,向4-6架飛機提供15000磅燃油(約6.8噸),這樣可以把航母艦載機的攻擊範圍從830公里(450海里)提升到1300公里(700海里)。


五嶽掩赤城


航母近岸航行用大型空中加油機可能還正常一些,如果遠一點到了大洋上再用大型空中加油機就顯得有些不划算了,總不能讓加油機消耗大量燃油到海上去給移動中的航母艦載機加油。

航母編隊的威力在於常規大洋巡航,有必要時逼近敵對國海岸線或接近敵艦,不論哪種情況都不適用於陸地機場起飛的大型空中加油機。那回到艦載加油機是否可行,目前世界範圍內空中加油機基本都是大型運輸機改裝而來,美國KC-135、俄羅斯伊爾-78、中國轟油-6等無一不是如此。

KC-135翼展39.88米,最大起飛重量146噸、最大載油量90噸,雖然美國早期驗證過C-130在航母上的起降。但對於實用化軍事用途而言這麼大的飛機放在航母甲板上相當不現實,除擠佔艦載機起降空間外沒有其他作用,同樣的伊爾-78翼展更是高達50.5米,在俄系滑躍起降航母上連升空的可能都沒有。

正是由於航母用途以及自身尺寸的制約,專用大型空中加油機並不適用於航母部署,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如美國KA-6D、F-18E、中國殲-15艦載機採用夥伴加油技術客串空中加油機。只要加裝加油套裝可以靈活部署為戰機加油,同時並不影響其作為艦載機的主要任務定位。

美國研製中的MQ-25黃貂魚是一款真正的無人加油機,可以部署於航母為艦載機提供空中加油,初始要求在可以對4-6架艦載機實施空中加油作業。如果能夠達到理想狀態的話,現有艦載機作戰半徑可以再增大500千米左右。


河東三叔


航母艦隊的重要戰略目的之一就是進行遠洋或跨洲際作戰,如若不然建造數艘驅護艦與常規潛艇即可滿足需求。由於航母的造價昂貴,空間更是寸土寸金不可能搭載大型空中加油機,所以,在執行遠洋或跨洲際作戰的時候夥伴加油就顯得特別適宜。此外,夥伴加油能力對於航母形成實戰打擊意義十分巨大,其重要性不亞於航母艦載戰鬥機本身。

夥伴加油的優點

夥伴加油的最大的優點就是戰鬥加油機與戰鬥授油機型號一樣,飛行姿態一樣,便於統一執行作戰任務,所以,在遠洋或跨洲際的大洋之上,夥伴加油是最佳的選擇。

夥伴加油的弊端

戰鬥機即使在掛在副油箱的前提下也只能搭載數噸航空燃油,A戰機授油給B戰機之後,A戰機就要離隊返回母艦,因為燃油不足以讓A戰機繼續執行防空或打擊任務。

知識延展

按照美軍現有體制,美國現役的F/A-18E/F航母艦載機約550架,其中玥160-180架都是伴隨其餘的300多架進行夥伴加油的,最大授油量約11噸,自用3噸,共計可搭載14噸航空延後。

夥伴加油這個行徑是航母艦隊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之一,因為不是每架艦載戰鬥機執行完各型作戰任務之後都是完好無損的,可能存在漏油、因海洋氣候惡劣導致機體破損、執行完成任務之後的艦載機因不能及時降落需盤旋等待、戰時需臨時補給等情況,在數種因素之下,夥伴加油尤為的重要。

中國殲-15加油動圖

夥伴加油的速度每分鐘約為1.36噸,中國的殲-15戰機掛在副油箱最大可外授約10噸的航空燃油,這個油量注意使3-5架殲-15執行各型作戰任務。


墨墨觀察


現在各國空軍所用的空中加油機都是用大型運輸機改裝而來的加油機,就以美國KC-135空中加油機和俄羅斯的伊爾-78型空中加油機為例,KC-135的是用C135型軍用運輸機的機體基礎上改進而成,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46噸,最大載油高達90噸。而俄羅斯的伊爾-78型是在伊爾-76型運輸機的基礎上來改進的,最大載油量更是高達92噸。這兩種飛機的翼載分別為39.88米和50米,而飛行甲板最寬處也不過70多米,所以這種類型的大型加油機是不可能部署在航母甲板上。

所以既然不能部署在航母甲板上跟隨航母編隊進行遠海作戰,那麼就必須尋找另外一種方式來進行空中加油。而航母艦載機執行空中加油無非就是要提升戰鬥機的滯空時間以及提高作戰航程,而解決滯空時間和坐在航程除了空中加油以外,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那就是提高發動機的工作效率以及增大機體體積,就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航母是否可以滿油滿彈起飛,像美國這樣擁有彈射器的航母當然沒問題,但是像中俄這樣常規滑躍起飛就有很大的問題,不能滿油和滿彈起飛。


所以如果不能滿油滿彈起飛,通常都會選擇滿彈起飛,然後選擇空中加油,這樣就可以達到滿油滿彈的要求。而重型艦載戰鬥機擁有眾多的導彈掛架載彈量也高達9噸左右,所以用戰鬥機掛載副油箱來進行夥伴空中加油成為航母艦載機唯一的空中加油方式。它不需要研發的專門的空中加油機,只需要一個空中加油吊艙、再掛載副油箱就可以了,簡單方便且實用,不過也不是沒有缺點,一架戰鬥機需要一架加油機來進行油料保障,這樣無形之中就減少了艦載機的出擊,對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其實是有很大影響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夥伴式加油好啊,航母可以在深海部署,在沒有近岸和基地空中加油機支撐的情況下,進行空中作戰接力,大大提高艦載戰鬥機任務半徑。為一勞永逸解決是一問題,美軍打造出R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主要的考慮,航母近海作戰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艦載戰鬥機從遠海對陸參與攻擊,需要加大作戰半徑,而夥伴式加油延長任務半徑有限。為了避免造成單一的無人加油機資源浪費,又賦予其一定的攻擊能力。專業的加油機是好,但大多數國家技術能力不比美國,以夥伴加油不失為現實選擇。

海上起“飛鯊”

我們認識夥伴加油,大多來自殲-15。滑躍式起飛的航母,3個起降點中,只有一個能滿油滿彈起飛,為了保證極限使用,借鑑參照他國使用經驗,開展夥伴加油,是現實選擇,也是目前唯一的選擇。為未來發展探路,我們使用經驗本來就是從無到有,一切都值得一試。只有試了才知道好不好,致於有無其它想法,比如MQ25那樣,未來可以有,現在成為最好的方式。隨時有幾架飛機待命而飛,加滿油再飛回,這樣,加滿機的戰鬥機,可以增大更多任務彈性。雖然這樣的夥伴加油的機率不是很多,但畢竟可以成為選擇。從一開始使用,如此便能迅速建立和豐富經驗。以為值得點贊,我們有了一個高起點,每一項技術也不會有疏漏。

到深海去

遼寧艦有多忙,別人不知道,我們自己得清楚。自2012年入役以來,除了熟悉操作,還要練熟了編成航母使用教材;單艦能運轉起來不是目的,還要探尋編隊作戰規律。完成了訓法與戰法,還要與國產航母培訓艦員,7年間官兵們馬不停蹄,忙得實在分身乏術。就在這個時候,有人說,我們的航母是宅男。呵呵,定位極不準確,做為種子艦的遼寧號,沒有任何使用經驗,也沒任何老師,一步一個腳印,完成了所有課目訓練,包括夜間起降。訓法如此,戰法一樣,像夥伴式加油,我們從出發的原點,即考慮在內,把翅膀練得硬了,才會遠海,最後讓我們重複國防部發言人的一句,我們的航母絕非宅男。


魂舞大漠


沒辦法。

目前主流的專用加油機太大太重,以KC135為例:KC135翼展39.88米,機身長度41.53米,空重44.7噸。如此個頭和重量,特別是專用加油機在設計上都是在後方大型陸地機場起降,不可能有多好的低速性能,所以根本不可能在航空母艦上起降,只能搞夥伴加油。至少夥伴加油機能從母艦上正常起降,至於帶的油能有多少那是次要的,單架加油機的油量能應個急就行了,比方說在美軍艦載機群夜間著艦的時候,往往有一架夥伴加油機會先期起飛在空中待命,等到大家都安全著艦了,它再下來。所以,各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攻擊機都有客串一把加油機的時候。

不過隨著美國海軍的“黃貂魚”無人加油機的試驗,未來有可能在“夥伴加油”之外再出現一種新的專用艦載加油機。根據要求,該機可以在距離母艦近1000公里的地方,為4-6架戰鬥機加油約6.8噸。號稱這樣就可以把F/A-18E/F的作戰半徑提升到約1300公里,對照超級大黃蜂905公里(489海里)作戰半徑,從紙面看這個玩意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


asiavikin


自美國KA-6D加油機退役後,專用艦載加油機基本上退出航母艦載機裝備序列,取而代之的是由艦載機改裝而來的夥伴加油機;直至美國再次推出MQ-25“黃貂魚”無人艦載加油機,專用加油機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

由於航母受到甲板長度限制,其無法搭載大噸位的固定翼艦載機,一般起飛重量在35噸左右。儘管後來英國人發明了蒸汽彈射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艦載機因航母起降甲板長度限制導致無法滿油滿彈起飛的問題;其實就算是有彈射器,艦載機也只能實現要麼滿彈起飛要麼滿油起飛,兩者不可兼得。

這個問題就只能通過空中加油技術來實現。1966年美國人在A-6A型艦載攻擊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了KA-6D艦載加油機,通過拆除所有的武器系統,加強翼身結構後推出加油型;該型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6.5噸,最大載油量14噸,基本滿足了航母艦載機空中加油能力。

隨著艦載機多用途性能的拓展,航母艦載機裝備序列進行了整合,艦載攻擊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基於攻擊機改裝的KA-6D型艦載加油機隨後也就退役了。另外一種基於艦載機發展而來的夥伴加油機技術出現了,通過加裝加油吊艙改裝開始擔負起原本KA-6D型的空中加油任務,這就是所謂的“夥伴加油機”。

夥伴加油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英阿馬島戰爭,英國通過夥伴加油的方式實現了原本只有3700公里航程的火神轟炸機完成12000公里的長途奔襲阿根廷機場的任務。隨後美國為其航母打擊群基於F/A-18戰機開發出夥伴加油機型號,俄羅斯的蘇-33也搞過加油型號,我國也專門研製了殲-15夥伴加油機型號。

其實,夥伴加油機無論是滑躍甲板航母,還是彈射型航母都至關重要,因為艦載機由於作戰任務不同,其所需的航程和載彈量不盡相同,且在執行對海、對陸作戰時,隨著作戰距離的增加,載油量和載彈量之間就成為一對矛盾體,即上文所提到的滿彈還是滿油起飛的問題;為了兼顧兩者,選擇優先保障載彈量。一般美軍在艦載機在起飛後上升至特定高度,分批次展開伙伴加油,隨後再進行作戰編組。

滿油滿彈起飛問題,滑躍式甲板顯得尤為突出,故而夥伴加油機對於滑躍式起飛航母顯得尤為重要,其能夠顯著的提升艦載機制空作戰的滯空時間、制海、對陸作戰的打擊半徑;相對來講,滑躍起飛航母作用更大一些。

彙總起來講就是,無論是夥伴加油機還是專用加油機其主要作用在於提升艦載機的作戰航程或者滯空時間。那麼為什麼不選擇載油量更大的專用固定翼加油機呢?

其一,起飛重量受限制。無論是滑躍起飛還是彈射起飛,目前的技術還不具備讓大中型固定翼加油機起飛的條件。以美國E-2C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為例,其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24噸左右;曾經的KA-6D型加油機最大起飛重量前文提到了26.5噸,還沒有我國殲-15艦載機32.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高。現役專用空中加油機大多以民航客機、大中型運輸機為載體而改裝的,起飛重量最少在六七十噸,沒有一艘航母可以讓其起飛,換而言之沒有合適的改裝載體。

其二,專用艦載加油機尺寸太大,搭載數量有限,影響航母載機量。使用專用加油機載油量提升的同時,尺寸也更大了,航母本身空間有限,這無疑將會嚴重影響到航母載機量指標以及甲板調度效率。同時大體量也限制了其搭載數量,空中加油效率相比現有的夥伴加油機優勢也並不明顯;一架夥伴加油機可為兩架艦載機加油,專用型也不過就是4-6架左右,其返場一次所花費的時間遠比夥伴加油機要多得多。

其三,無人機技術成熟,優勢更加明顯。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無人加油機開始出現,美國波音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種MQ-25型無人加油機;相比有人機,無人機質量更輕,其可拆除的航電設備更多,因此機內空間也更大,載油量相較同噸位的有人機要多得多;也就是說,最大起飛重量32.5噸的殲-15(空重17噸)理論最大載油量為15.5噸,換作是無人機(空重在12噸左右),其載油量就可以達到20噸以上,此時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另外,當前戰機發展呈現出“一機多型、多用途化”發展趨勢,航母艦載機基本上已經實現一個機型涵括所有作戰功能,極大的簡化了航空調度程序,顯著提升航母艦載機出動效率,這對於提升航母綜合戰鬥力有較大助益。


鷹鴿分析


一,很簡單,專業加油機太大了,航母容還不下;

二,一般艦載機都是在前線做戰的,也就是打頭戰的,前線戰場就很危險,不適合加油前往;

三,航母都是在海上作戰的,離陸地太遠了,加油機到達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