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無聞漠漠


腹瀉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症狀可輕可重,可以是暫時發作,可以是長期反覆發作。對於慢性腹瀉患者而言,常常表現為病情遷延日久,纏綿難愈,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導致慢性腹瀉的病因有很多,可以說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慢性腸炎,多由感染細菌、毒素或由飲食不節,食用生冷、油膩食物,導致胃腸損傷而成。另外,還有部分患者是因為情緒因素所致,即為功能性腹瀉。腹瀉雖小病,但是也會因為脫水等併發症給患者帶來致命風險。因此,長期反覆發作的腹瀉,應該引起患者的重視,及時進行干預治療。

1、慢性腹瀉的藥物治療:長期腹瀉的患者,最重要的是找到病因,對因治療。目前,慢性腹瀉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而感染性又分細菌性、病毒性、黴菌性等。對感染性慢性腹瀉,常用抗生素,對非感染性腹瀉,常用藥物有抑制腸蠕動藥,有較強的止瀉作用;收斂、吸附藥,可保護腸壁,吸附腸內氣體、毒物等,實現止瀉;微生態製劑,可調節腸內菌群平衡,另外還包括一些調理脾胃的中藥、中成藥等。該類藥物常常都是聯合用藥的,具體用藥方案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用藥期間也需注意防止耐藥性和藥物間不良作用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腹瀉的治療,止瀉只是對症,對因治療才是根本,一定要找到原發病,進行治療。除了感染因素所致外,還需考慮消化不良、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因素,採用促胃腸動力藥、植物神經功能調節藥等進行治療。對於嚴重的腹瀉患者,若出現脫水時,應及時給予口服補液鹽,以防嚴重後果的發生。對於部分患者而言,可能只是飲食因素或是心理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腹瀉,需要進行心理疏導,飲食調理等。

2、慢性腹瀉的生活調理:首先,要注意飲食管理,以低脂肪、低纖維為主,少吃辛辣、油炸煎炸、生冷、堅硬等食物,如冷飲、肥肉、辣椒等都要少吃,以溫軟、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蘿蔔、黃豆、紅薯等;戒菸戒酒;切忌暴飲暴食、飲食過飽、狼吞虎嚥等不良飲食習慣,注意吃飯細嚼慢嚥、七八分飽;多喝水,適當喝一些淡鹽水、米粥、菜湯等,以防止脫水發生。

其次,要注意情緒的管理,長期抑鬱、壓抑、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誘發腹瀉,應注意情緒的調整,保持平和的心態;注重作息管理,避免長期熬夜,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防止腹部受涼;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進行適度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


黃志豔大夫


慢性腹瀉是指腹瀉反覆發作,遷延不愈長達2個月以上。慢性腹瀉患者常常有慢性腸道炎症,或者有腸道腫瘤,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任何器質性疾病,只是腸易激綜合徵而已。



由於導致慢性腹瀉的原因複雜,所以要想治療效果好,那麼應查明引起慢性腹瀉的病因,首先要做一個腸鏡檢查,要排除慢性腸炎(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腸結核和腸道腫瘤,才能考慮腸易激綜合徵。



對於慢性腸炎患者常用的藥物為水楊酸類製劑,急性發作時可能需要應用部分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如果是腸結核,需要抗結核治療,如果是腸息肉和腸腫瘤,可能需要應腫物切除術。如果只是功能性腸病,那麼對症治療即可,可以適量使用止瀉藥物,平時要注意飲食,儘可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慢性腹瀉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 稀或不成形,有時伴黏液、膿血。

導致腹瀉的病因有很多,可以分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多由感染細菌,毒素或飲食不節,食用生冷 油膩食物,導致胃腸損傷而成,另外還有部分患者是因為情緒因素所致。

腹瀉根源在腸道菌群失調,有害菌會釋放毒素刺激腸黏膜,導致腹瀉,益生菌中的雙歧桿菌以菌制菌 ,形成菌膜屏障,保護腸黏膜,所以有很好的緩解腹瀉的作用。但是要吃超活性高含量的益生菌才會 有作用,青春雙歧桿菌能在腸黏膜表面形成雙歧桿菌保護膜,屏蔽有害菌、毒素、未消化物對腸黏膜 的刺激,並且能快速抑制腸內有害菌,減少有害菌對腸黏膜的侵噬,緩解容易腹瀉的情況。

我媽媽就是慢性腹瀉,每天大便次數多,長期腹部不適,裡急後重,人比較消瘦,吃了好多藥物都沒 有治好,後來吃了一款益生菌幾個週期就好了,這款益生菌具有高含量的青春雙歧桿菌和嗜雙歧桿菌 ,每3克活菌量300億,活性率達90%以上,可以快速作用於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有效緩解腹瀉,提高腸道免疫力 。


一片楓葉起舞


慢性腹瀉一般是指腹瀉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的情況,主要表現為糞便稀薄、有時候含有黏液、膿血或未充分消化的食物。

要治療慢性腹瀉,首先要了解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然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對因及對症治療,才能避免反覆發作,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手術後的胃酸缺乏。應用蒙脫石散、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等對症治療的同時服用胰酶片、乳酸菌素、胃蛋白酶等有幫助消化的藥物。



2.慢性細菌性痢疾、腸道真菌感染、腸結核等引起的慢性腹瀉,要根據病原菌的特點應用敏感抗菌藥物治療的同時可以應用山莨菪鹼等解痙藥及蒙脫石散、藥用碳等吸附性止瀉藥對症治療。

3.腹瀉型腸易激惹綜合徵、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引起的非感染性慢性腹瀉,治療時首選匹維溴胺、美沙拉嗪、糖皮質激素等對因治療的同時適當應用洛哌丁胺、苯乙哌啶、山莨菪鹼等解痙藥及蒙脫石散、藥用碳等吸附性止瀉藥對症治療緩解腹瀉症狀。

4.比較少見的如慢性胰腺炎、腸道腫瘤、甲亢、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尿毒症等引起的慢性腹瀉症狀,應該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適當應用次碳酸鉍、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緩解症狀。

總的來說,慢性腹瀉的治療應該在積極針對病因治療的基礎上根據腹瀉特點選擇合適的止瀉藥進行對症治療,單純應用止瀉藥只能緩解一時的症狀,不能去除病因,有時候會導致腹瀉症狀反覆發作或掩蓋病情的現象發生。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