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然而,對一些實體書店來說,這個春天,來得似乎太過艱難。

甚至有一些書店,再也看不到來年的春天。

01

前幾天,看到許知遠為單向街書店發起眾籌續命邀請,我才意識到,原來連這家持續爆紅的書店也已經撐不住了。

單向街書店是許知遠和幾位媒體人共同創辦的獨立書店。

它除了是一家書店之外,還是一個文藝愛好者聚集地。

陳丹青曾經在這裡講過木心,張悅然、嚴歌苓、李銀河、馮唐、餘秀華等很多作家也都在這裡舉辦過文化沙龍。

和很多獨立書店一樣,單向街書店存在的價值並不僅僅是賣書,更是傳播一種生活方式、創造一種生活狀態、守護一方精神家園。

然而,這個無數讀書人心中的烏托邦,如今一天只能賣出去15本書,其中一半還是自己人買走的。

今年是單向街書店創辦的第十五年,他們原本想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好好慶祝一下,沒想到最後卻是用了這種方式。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02

無獨有偶,前幾天,創辦了四年的烏托邦書店宣告結業:

“自16年至今

烏托邦前前後後走過來四個年頭

雖然一路辛酸

但也都算挺過來了

然而

在今年的春節

由於此次疫情影響

我們實在無力前行

選擇結業”

書店經營者不得不把店裡的庫存書籍以盲盒的形式出售。

一個書店的關停,是無數愛書人遺失的一個精神家園。

正如一位讀者給烏托邦書店的留言裡寫的那樣:

“(一個關停的書店)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記憶中的一個空間,只是再也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事物。我深知時間在流動,事物在變化。但還是希望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可以不要那麼匆忙地離開。”

每個愛書人的心中,一定都有一塊空間,那裡存放著我們最愛的書店。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03

如果說在南京這座城市裡,有什麼地方我最熟悉的話,除了學校,大概也就是各種各樣的書店了。

上學的時候,因為學校本部離先鋒書店不遠,步行可至,那裡幾乎成為我的週末圖書館。

被稱為“南京第一木雕樓”的駿惠書屋,只需從喧囂的夫子廟走到老門東即可到達,書店的佈局雅緻、講究,僅僅是待在裡面就已經是一種享受。

“最南京、最民國”的書店當屬位於頤和公館區的先鋒頤和書館,“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這家書店裡,就藏著那另一半民國史。

曾經有一段時間,萬象書坊搬到了金銀街,也因此一度成了我每次出差必去的地方。

南京還有一家雖然難找卻絕不能錯過的24小時營業書店——二樓南書房。

朋友初次帶我過去的時候是晚上,穿過昏暗寂靜的民國建築,走進書店,恍忽中有一種突然從鬧市穿越回了民國的錯覺。

書店很小,人也不多,卻是難得的可以安靜讀書一整夜書的地方。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南京先鋒書店


阿根廷著名的盲人作家博爾赫斯曾說:

“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圖書館的樣子。”

這句話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書店的樣子。

對我而言,那些坐落在繁華都市中獨享靜謐的書店,就是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天堂。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專門留出時間到當地的特色書店逛一逛,買本書。

以後的日子裡,每次看到這本書,都會喚起我關於這家書店、這趟旅程的記憶。

蘇州的誠品、成都的方所、上海的西西弗、京都的蔦屋……

每個城市的特色書店,都構成了我對這個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蘇州誠品書店


書店就是有著這樣的神奇之處:它是書店,但它存在的意義,卻遠超書店。

經營獨立書店的松浦彌太郎在他的《最糟也是最棒的書店》中說:離開莎士比亞書店就無法談論巴黎。

的確是這樣,很多時候,不是一個城市成就了某個書店,而是一個城市因為有了某一個書店,才具有了那一份獨特的氣質。

世界上的每一個大城市,大都有一個它的代表書店。

紐約的斯特蘭德書店、舊金山孕育了嬉皮士文化的城市之光書店、因《查令十字街84號》而舉世聞名的曾經的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

一個書店,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就是一個文化符號。


04

對於個人而言,一個書店也不僅僅是一樁生意,還是一個理想,更是許許多多人的美好記憶。

很多美好的故事都發生在書店。

若不是因為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存在,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與倫敦的弗蘭克·德爾可能此生都不會有任何交集,更不會有他們之間難以想象的長達二十年的通信奇遇。

他們因為尋書寄書而產生的溫暖而美好的友誼,成了無數人愛書人理想中的那一道白月光。

而這家書店所在的那一串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也因為海蓮·漢芙的《查令十字街84號》而成為了愛書人心中的聖地。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中,開了四十年的舊香居書店,對於第二任店主吳雅慧而言,是從小徜徉其中的遊樂場,是幼年第一次打開潘多拉盒子的驚喜,也是對父親對舊書的深厚感情的理解與傳承。

對我而言,書店也是一個有著很多難忘記憶的地方。

我第一次體會到等待的喜悅,就是在書店。

那一次,我和一個很久不見的老友相約見面,但是因為時間不一致,我便先到附近的書店等。

在等待的間隙裡,我突然就體會到了一種“我在等一個人,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來,但我知道他一定會來”的喜悅心情。

這份心情,比後來我和朋友見面後的聊天給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書店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處所,它總是承載了很多這樣那樣的心情。


05

我們都知道,堅持做一家實體書店是一件並不輕鬆的事情。

成本高、利潤微薄,網絡銷售和電子書的衝擊巨大,一直以來,實體書店都處在一個相對艱難的發展環境中。

而疫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這種艱難。

然而,即使再難,也依舊有人在堅持,依舊有人願意為我們守候一方精神的烏托邦。

因為愛書的他們知道,所有喜愛書籍、樂於閱讀的人,都需要有那麼一塊聖地。

在那裡,我們可以暫時忘記時間的虛無,盡情地品嚐書籍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幸福。


疫情之下,那些我愛的實體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感謝每一個書店人的堅守。

感謝你們就算走到絕境,也依舊不放棄熱愛。

疫情當前,喜愛逛書店的讀者們雖然宅在家裡,但依舊記掛著你們:

那些我最愛的書店們,你們還好嗎?

即使此刻,我們不得不暫時告別,我相信總會有那麼一日,我們能夠江湖再相見,把酒言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