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然而,对一些实体书店来说,这个春天,来得似乎太过艰难。

甚至有一些书店,再也看不到来年的春天。

01

前几天,看到许知远为单向街书店发起众筹续命邀请,我才意识到,原来连这家持续爆红的书店也已经撑不住了。

单向街书店是许知远和几位媒体人共同创办的独立书店。

它除了是一家书店之外,还是一个文艺爱好者聚集地。

陈丹青曾经在这里讲过木心,张悦然、严歌苓、李银河、冯唐、余秀华等很多作家也都在这里举办过文化沙龙。

和很多独立书店一样,单向街书店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卖书,更是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创造一种生活状态、守护一方精神家园。

然而,这个无数读书人心中的乌托邦,如今一天只能卖出去15本书,其中一半还是自己人买走的。

今年是单向街书店创办的第十五年,他们原本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好好庆祝一下,没想到最后却是用了这种方式。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02

无独有偶,前几天,创办了四年的乌托邦书店宣告结业:

“自16年至今

乌托邦前前后后走过来四个年头

虽然一路辛酸

但也都算挺过来了

然而

在今年的春节

由于此次疫情影响

我们实在无力前行

选择结业”

书店经营者不得不把店里的库存书籍以盲盒的形式出售。

一个书店的关停,是无数爱书人遗失的一个精神家园。

正如一位读者给乌托邦书店的留言里写的那样:

“(一个关停的书店)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记忆中的一个空间,只是再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事物。我深知时间在流动,事物在变化。但还是希望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可以不要那么匆忙地离开。”

每个爱书人的心中,一定都有一块空间,那里存放着我们最爱的书店。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03

如果说在南京这座城市里,有什么地方我最熟悉的话,除了学校,大概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书店了。

上学的时候,因为学校本部离先锋书店不远,步行可至,那里几乎成为我的周末图书馆。

被称为“南京第一木雕楼”的骏惠书屋,只需从喧嚣的夫子庙走到老门东即可到达,书店的布局雅致、讲究,仅仅是待在里面就已经是一种享受。

“最南京、最民国”的书店当属位于颐和公馆区的先锋颐和书馆,“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这家书店里,就藏着那另一半民国史。

曾经有一段时间,万象书坊搬到了金银街,也因此一度成了我每次出差必去的地方。

南京还有一家虽然难找却绝不能错过的24小时营业书店——二楼南书房。

朋友初次带我过去的时候是晚上,穿过昏暗寂静的民国建筑,走进书店,恍忽中有一种突然从闹市穿越回了民国的错觉。

书店很小,人也不多,却是难得的可以安静读书一整夜书的地方。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南京先锋书店


阿根廷著名的盲人作家博尔赫斯曾说:

“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

这句话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书店的样子。

对我而言,那些坐落在繁华都市中独享静谧的书店,就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天堂。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专门留出时间到当地的特色书店逛一逛,买本书。

以后的日子里,每次看到这本书,都会唤起我关于这家书店、这趟旅程的记忆。

苏州的诚品、成都的方所、上海的西西弗、京都的茑屋……

每个城市的特色书店,都构成了我对这个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苏州诚品书店


书店就是有着这样的神奇之处:它是书店,但它存在的意义,却远超书店。

经营独立书店的松浦弥太郎在他的《最糟也是最棒的书店》中说:离开莎士比亚书店就无法谈论巴黎。

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城市成就了某个书店,而是一个城市因为有了某一个书店,才具有了那一份独特的气质。

世界上的每一个大城市,大都有一个它的代表书店。

纽约的斯特兰德书店、旧金山孕育了嬉皮士文化的城市之光书店、因《查令十字街84号》而举世闻名的曾经的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一个书店,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就是一个文化符号。


04

对于个人而言,一个书店也不仅仅是一桩生意,还是一个理想,更是许许多多人的美好记忆。

很多美好的故事都发生在书店。

若不是因为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存在,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与伦敦的弗兰克·德尔可能此生都不会有任何交集,更不会有他们之间难以想象的长达二十年的通信奇遇。

他们因为寻书寄书而产生的温暖而美好的友谊,成了无数人爱书人理想中的那一道白月光。

而这家书店所在的那一串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也因为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而成为了爱书人心中的圣地。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开了四十年的旧香居书店,对于第二任店主吴雅慧而言,是从小徜徉其中的游乐场,是幼年第一次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惊喜,也是对父亲对旧书的深厚感情的理解与传承。

对我而言,书店也是一个有着很多难忘记忆的地方。

我第一次体会到等待的喜悦,就是在书店。

那一次,我和一个很久不见的老友相约见面,但是因为时间不一致,我便先到附近的书店等。

在等待的间隙里,我突然就体会到了一种“我在等一个人,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但我知道他一定会来”的喜悦心情。

这份心情,比后来我和朋友见面后的聊天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书店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处所,它总是承载了很多这样那样的心情。


05

我们都知道,坚持做一家实体书店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情。

成本高、利润微薄,网络销售和电子书的冲击巨大,一直以来,实体书店都处在一个相对艰难的发展环境中。

而疫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这种艰难。

然而,即使再难,也依旧有人在坚持,依旧有人愿意为我们守候一方精神的乌托邦。

因为爱书的他们知道,所有喜爱书籍、乐于阅读的人,都需要有那么一块圣地。

在那里,我们可以暂时忘记时间的虚无,尽情地品尝书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疫情之下,那些我爱的实体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感谢每一个书店人的坚守。

感谢你们就算走到绝境,也依旧不放弃热爱。

疫情当前,喜爱逛书店的读者们虽然宅在家里,但依旧记挂着你们:

那些我最爱的书店们,你们还好吗?

即使此刻,我们不得不暂时告别,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日,我们能够江湖再相见,把酒言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