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環中國自駕遊行車路線

國門之旅 一本讀不完的書

邊境之行 一路看不盡的景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到邊疆去
--看國門去
--找祖國最美麗的地方去


到東極廣場(中國大陸最東端的地標)迎接祖國的第一輪朝陽

去斯姆哈納村(中國最西的村莊)送走祖國的最後一縷陽光

到南極村的燈樓角(中國大陸最南端)登塔遠眺

去北紅村(中國最北村莊)體驗原汁原味的俄羅斯民俗

環遊中國,沿著我國的南部沿海、西南邊疆、西北邊疆、東北邊疆、東部沿海環遊一圈。歷時136天,行程近38000公里。


途經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15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9個邊境省,福建、廣東、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等6個沿海省市。


途經邊境管理區122個縣、市、區;97個口岸國門,其中:

中國-越南邊境口岸:17個
中國-老撾邊境口岸:4個
中國-緬甸邊境口岸:11個
中國-印度邊境口岸:1個
中國-尼泊爾邊境口岸:4個
中國-巴基斯坦邊境口岸: 1個
中國-塔吉克斯坦邊境口岸:1個
中國-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口岸:3個
中國-哈薩克斯坦邊境口岸:7個


中國-蒙古邊境口岸:13個
中國-俄羅斯邊境口岸:21個

中國-朝鮮邊境口岸:14個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中國-朝鮮邊境行車路線(吉林、遼寧)

中朝邊界,總長約1420公里。中國丹東是中朝邊境上的最大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中朝邊界是全部朝鮮邊界線中最長的一條。中朝邊界比朝韓非軍事區(三八線)(250公里)長1170公里,比俄羅斯與朝鮮兩國之間的邊界(17公里)長1403公里。中朝邊界佔全部朝鮮邊界長度的84%。

中朝邊界主要依圖們江、長白山和鴨綠江等地勢劃分。總長521公里的圖們江只有河流未端的17公里不是中朝邊界,佔有中朝邊界總長度的37%。總長795公里的鴨綠江皆作為中朝邊界,佔有中朝邊界總長度的56%。而剩下來的7%,即107公里,便是由長白山組成,是中朝邊界中唯一的一段不是由河流組成的邊界。

中國--朝鮮邊境口岸14個:

圈河口岸(吉林省)

沙坨子公路口岸(吉林省)

圖們口岸(吉林省)

開山屯口岸 (吉林省)

三合公路口岸(吉林省)

南坪公路口岸(吉林省)

古城裡口岸(吉林省)

雙目峰口岸(吉林省)

長白口岸(吉林省)

臨江口岸(吉林省)

集安口岸(吉林省)

老虎哨口岸(吉林省)

太平灣口岸 (遼寧省)

丹東口岸(遼寧省)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第120天、 琿春市---70km防川國家風景名勝區---18km圈河口岸---52km沙坨子口岸---76km圖們口岸---36km開山屯口岸,252km

琿春來自女真語,意指“邊地”,而防川則是“邊地”之邊。就地理距離而言,這裡是中國到俄羅斯、朝鮮的東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近點。

圈河口岸,對面是朝鮮元汀口岸,允許第三國人持有效證件通行。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沙坨子口岸,有公路大橋相通,對面是朝鮮慶源郡賽別爾口岸,沙坨子口岸大橋是中朝兩國界橋。沙坨子風光別具特色,每當春夏秋三季,來此旅遊的人很多,登山而望,中朝兩國山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圖們口岸國門長22.45米,寬5.65米,高13.77米。登上國門可眺望朝鮮南陽城市風貌,領略異國自然風光。國門右側約50米處,設有中國87號界碑等。

圖們口岸,是歷史較長的“百年口岸”,分為鐵路口岸和公路口岸,是我國對朝鮮的第二大陸路口岸,第三國人可持有效證件從該口岸通行。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開山屯口岸,與朝鮮咸鏡北道穩城郡三峰口岸以永久性國境公路大橋相對接,之間原有公路、鐵路橋連接,現在鐵路已拆除,主要是公路運輸,但規模較小,設施陳舊。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第121天、 開山屯口岸---273km雙目峰口岸,273km

沿圖們江邊境公路到雙目峰口岸,一路車很少。

三合口岸,對面是朝鮮會寧口岸,有永久性國境公路大橋相通,交通便利且景色優美。

三合鎮,是一個新興的邊境小城鎮,東南以圖們江為界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鹹境北到會寧相望。是"國家級衛生鄉鎮"。

龍井是延邊文化教育的搖籃,是中國朝鮮族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境內朝鮮族居住最集中、朝鮮族原生態文化和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全市60%以上的朝鮮族居民有海外關係,地緣和親緣優勢得天獨厚。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南坪口岸,一個有近90年曆史開關的口岸,為國家級客、貨雙邊口岸。

南坪鎮山川秀麗、奇峰異石、風景迷人,境內的仙景臺,人稱第二個黃山。此外,這是一個典型的朝鮮族民族鄉鎮,當地人幾乎不會漢語,獨特的朝鮮族民俗風情,也是南坪鎮的一道亮麗風景。

和龍市,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南部,長白山東麓,圖們江上游北岸,南與朝鮮鹹境北道、兩江道隔圖們江相望,是聯合國擬定的圖們江域大“金三角”中方的一個支點。東直距中俄邊境僅6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邊境10餘公里。

和龍市境內,有位於長白山東麓中朝邊境線上的圖們江源,主要包括圖們江源和圖們江大峽谷。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古城裡口岸,與朝鮮三長口岸以永久性國境公路大橋相對接,允許持有有效護照及簽證或邊境通行證的雙方公民、貨物和運輸工具通過,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對朝兩江道的唯一通道。

經古城裡口岸過境,到長白山東坡,經朝鮮大紅丹郡抵達三池淵郡,沿途可以遊覽位於朝鮮的長白山東坡、將軍峰(長白山最高峰)、天池(可坐索道抵達天池岸邊)等。

崇善鎮所在地,過去叫古城裡,是沿圖們江而下到達的第一個鎮,被譽為“長白山下第一鎮”,這裡依山傍水,景色十分迷人。圖們江在和龍縣南部崇善邊境地帶表現的最為幽美,朝鮮族民俗民風在這裡最為典型。

圖們江上第一橋--古城裡國境橋,是圖們江上的第一國境橋,連接中國和龍市和朝鮮大紅丹郡、三池淵郡、平壤的主要通道,是延邊州通往朝鮮兩江道和咸鏡北道物流的唯一口岸國境橋。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雙目峰口岸,中朝兩國邊境線上唯一的陸路通道。雙目峰,是兩個渾圓的小山丘,雖然山貌不奇,卻是一箇中朝邊境上的一個重要口岸。目前,這裡只開通了中朝公務通道,允許雙方的公務人員在雙方有關部門協商確定的期限內通過,必要時允許雙方的貨物和運輸工具在雙方有關部門的商定期內通過。

雙目峰是中國境內到長白山東坡遊覽的最佳路線,從這裡到峰頂的路程不過三十幾裡,且白頭峰是長白山十六峰的最高點,站在峰頂俯瞰天池全景一覽無餘,是觀賞上白山天池的最佳位置。

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第一縣,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吉林省十大消夏避署名城。

在關內,已是酷署難耐的盛夏季節,這裡卻是攝氏20度左右。安圖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縣域內有長白山、峽谷浮石林、長白山魔界、雪山飛湖、長白山大關東文化園、長白山和平滑雪場、長白山寶石小鎮旅遊度假區、紅石石峰景區、六人溝、中國朝鮮族第一村——紅旗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二道白河鎮奶頭村、松江鎮松花村朝鮮族民俗村等。

長白山東景區,坐落於長白山的東坡地帶,該區的長白山主峰的山頂部分及長白山天池的一部分,原是中國的領土,後劃歸給朝鮮了,但山下部分依舊是中國的領土。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第122天、雙目峰口岸---243km長白口岸,243km

長白山,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位於歐亞大陸東端,中朝兩國邊境上,是中國東北最高的山地;因其氣勢磅礴的飛流瀑布,巨大的高山湖泊,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奇異的火山地貌,珍貴的動植物,造就了綺麗迷人的景觀,堪稱一座天然博物館。於1980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是世界的一塊瑰寶。

二道白河,安圖縣的一個小鎮,是進出長白山的門戶,位於長白山腳下,南與朝鮮隔江相望,有"長白山第一鎮"之美稱。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隔鴨綠江與朝鮮兩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對,有“長白林海、人參之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長白縣集“邊境風貌、民俗風情和異國風光”於一體。

長白口岸,與朝鮮惠山口岸以全長148米的長惠國際大橋相連,整體建設及配套設施在全國對朝口岸中位處前列。

在長白口岸裡有32號界碑,長惠國際大橋中間設有紅色的國界線,在此處可以體驗“一腳跨兩國”的神聖感,近距離觀賞朝鮮的普天堡戰鬥勝利紀念塔(朝鮮抗日革命紀念碑)、兩江道藝術劇場、惠山口岸、街景建設、群眾面貌等,更能領略中國國門的莊嚴,瞻仰中國32號界碑,俯瞰鴨綠江,體驗自然氣息。

在長白口岸辦理出境手續後,步行跨過長白口岸大橋出境進入朝鮮的兩江道省會城市--惠山市。然後由朝鮮導遊接團後乘車赴朝鮮革命聖地由金日成領導朝鮮人民打響抗日救國第一槍的--普天堡鎮參觀普天堡革命戰跡地,參觀事蹟館、普天堡戰鬥勝利紀念塔;參觀朝鮮藝術人才儲備學府金貞淑藝術學院,並在小禮堂觀看極具專業的、高水平的學生演出、與可愛的學生們拍照留念並贈送紀念品。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第123天、長白口岸---218km臨江口岸---161km集安口岸,379km

八月的早晨,山霧繚繞、空氣清新,鴨綠江依山而流,時而平直江水如鏡,時而蜿蜒江灣連連,像一條玉帶,鑲嵌在美麗的山腳下。兩岸散落著一個個的村莊,近處田陌青綠,玉米、水稻、土豆、葡萄、菸葉應有盡有,處遠處民居紅色屋頂,若隱若現;對岸的田野也是鬱鬱蔥蔥,北朝鮮的村莊民居整齊,房屋成排而陳舊。行至鴨綠江變窄處,江水如鏡,對面高樓聳立,雞犬相聞,人兒清晰可見。

臨江市的景觀路,沿著鴨綠江,依水而建,一路上全是風景。臨江市不大但建設得非常繁華、緊湊,是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小城市,被譽為中國深呼吸小城、中國最美縣城、中國長壽之鄉。

二戰日本潰退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在臨江市大栗子鎮避難,並在臨江遺落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和張禹的《文姬歸漢圖》以及元代趙孟頫的《飲馬圖卷》等珍貴國寶。

臨江口岸,與朝鮮慈江道中江口岸隔鴨綠江相望,雙方間有國境公路橋相連,登上鴨綠江大橋,遊覽鴨綠江口岸的獨特風景。

鴨綠江,原為中國內河,現為中國和朝鮮之間的界河。江水清澈的鴨綠江,兩岸山巒疊起,風光旖旎 ,臨江以上的河段水流湍急,到處是瀑布和暗礁。鴨綠江有4個梯級電站雲峰、老虎哨、水豐、太平灣形成的人工湖,猶如四顆明珠,構成了鴨綠江國境旅遊區和鴨綠江風景名勝區。國境旅遊包括雲峰湖風景旅遊度假區、老虎哨和鴨綠江大橋;風景名勝區主要是水豐水庫、太平灣、虎山、江口和綠江等。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離開臨江,行駛在窄小偏僻的邊境縣道上,順著鴨綠江向西南奔集安。這條邊境公路幾乎全程沿著鴨綠江、緊貼在中朝邊境,穿行在青山綠水之間。

雲峰湖景區,是鴨綠江上梯級電站的第一級。兩岸高山聳立,峽谷深澈,雲霧繚繞,置身其中如臨仙境,岸上鳥鳴,水中魚躍,藍天白雲,青山碧水。泛舟湖上,能夠看到朝鮮人勞動生息的身影。

集安市,有“東北小江南”之稱。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書法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邊疆重鎮。

集安有很多高句麗的遺蹟。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高句麗政權曾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存在。集安作為高句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長達425年。

集安口岸,以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慈江道滿浦市隔江相望。鴨綠江大橋橫亙於碧波之上,連接我國的梅集鐵路與朝鮮鐵路,是中朝鐵路運輸的三大幹線之一。

集安口岸有國門、界碑、跨國鐵路橋。集安鴨綠江鐵路大橋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區內東15公里,有“世界最短國際列車”、等美譽。

集安口岸國門,如虹屹立,威嚴莊重,地上四層為遊客觀光廳,在此遠望朝鮮,滿浦風光盡收眼底,邊境風情飽滿濃郁。坐遊船可以到江對面近距離觀看,但不能上岸;可以報朝鮮一日遊,到對岸朝鮮第六大城市滿浦玩一天。

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先後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朝鮮戰爭,在朝鮮戰爭中美國飛機對大橋狂轟爛炸,它卻始終巍然挺立。第一批赴朝作戰的志願軍秘密部隊就是從這裡赴朝作戰,先後有42萬餘名志願軍、17.2萬隨軍擔架隊員,或由橋上,或浮橋進入朝鮮;有近15萬車皮的物資由此進入前線,僅從此橋運送回國的傷員就有18.2萬人。丹東大橋被炸斷,集安鴨綠江鐵路大橋因志願軍戰士的保護與及時的搶修卻始終未斷。因此,這座橋被譽為“抗美援朝第一渡”。

集安,這座依山傍水的邊境小城,淡然靜謐,人們的生活悠閒清淨,整個城市非常乾淨整潔,中心街道邊流淌著周邊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水,路邊基本看不到垃圾和殘土,幾乎一塵不染,沒有亂停亂放的車輛,包括自行車都擺放在路邊的停車位上。歷史悠久的集安,曾經是漢魏高句麗的幾朝古都,尤其是丸都山城更是久負盛名。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第124天、集安口岸---314km丹東口岸,314km

要去老虎哨必須進入太極灣景區,太極灣很美。

老虎哨,一面傍山,三面環水,鴨綠江兩岸時而奇峰怪石、溝壑縱橫,時而河灘漫漫、綠洲映照,九曲迴旋鴨綠江在這裡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老虎哨電站,又稱渭源水電站(朝鮮)。位於中朝界河鴨綠江的中游,是中朝鴨綠江兩國合建的梯級電站的第二級。

老虎哨口岸,與朝鮮的渭源口岸對應,是吉林省鴨綠江下游唯一一個水運出入境口岸。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渾江口,兩國(中國和朝鮮)、兩省(遼寧省和吉林省)、兩江(鴨綠江和渾江)、三縣(寬甸、桓仁、集安)在這裡交匯。前往綠江村,途中山水秀麗,風光迷人,可謂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

綠江村,寬甸東部的一個小山村,被譽為遼東第一村、北方的香格里拉。美麗的鴨綠江,蜿蜒迴轉,從綠江村流過。綠江村,綠江美景吸引了東三省以及北京甚至南方的旅遊攝影愛好者,到這裡尋找靈感,進行創作;迴歸自然,享受生活。

渾江大轉彎,是渾江匯入鴨綠江前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拐彎處,被稱為“遼東第一灣”,風光秀美、險奇,有如九曲黃河之壯觀。

水豐水庫,有中國東北第一大淡水湖泊之稱,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六大核心景區之一。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山上開紅花,中朝人民力量大,打敗了美國兵呀……”這是電影《鐵道衛士》中的主題曲。電影中講述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當年志願軍抗美援朝三大渡口之一的寬甸河口村。

渡口大橋是一座公路橋,原來叫“清城橋”,是1942年日軍侵華時修建的。1950年10月19日,當時被任命為赴朝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身邊僅帶了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員和一部電臺,乘坐一輛吉普車從這座橋奔赴朝鮮戰場;1950年10月24日,毛岸英也是在這裡跟隨鄧華的第三兵團司令部過江進入朝鮮的。1951年3月29日,美軍出動六批次、三餘架飛機輪番轟炸,使其變成了今天的河口斷橋。

河口村,是鴨綠江沿線景色最優美的地方,有我國少有的原始生態,沿江兩岸千峰競秀,九島十八灣清幽婉轉。煙波浩淼的一江碧水,古樸純真的民族風情,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留連忘返。

河口對岸就是朝鮮的清水郡,兩國一衣帶水、兩岸雞犬相聞、陸地水鳥啁啾、江面漁帆點點。泛舟江上,沿朝鮮岸邊緩行慢駛,可欣賞到彼岸的主題思想紀念館、清城聯合國軍監獄、女子兵營、清水工業區、烈士陵園、軍營哨所、民居小院等,一派朝鮮邊境的異國風光。

當桃花盛開時,河口村萬畝桃花漫山遍野。1982年著名軍旅作家鄔大為到河口採風時,就是被那漫山遍野的桃花所陶醉,欣然作詞,由鐵源作曲,譜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經蔣大為傳唱,火遍大江南北,成為了一首非常經典的膾炙人口的歌曲。

離斷橋不遠的長河島,是鴨綠江江中明珠。在這裡,聽的是朝鮮話,唱的是朝鮮歌,跳的是朝鮮舞,吃的是朝鮮飯,睡的是朝鮮屋,感覺就像是到了異國朝鮮一般。

太平灣口岸,是中國對外開放二類口岸,允許持有效護照及簽證或邊境通行證雙方公民、貨物和運輸工具通過。

太平灣,有東北最大的人工湖水豐水庫,這裡不用辦理出國手續即可通過太平灣發電廠大壩到朝鮮國土上停留。

來到太平灣,滔滔鴨綠江水,風光秀美;宏偉的太平灣電廠大壩橫跨中朝兩國;太平灣空氣清新、氣候宜人、自然壯觀、幽靜秀麗,景色如畫。

寬甸地處中朝邊境,國境線長216.5公里,與朝鮮的蒼城郡、碧洞郡、平安北道等"六郡二道"隔江相望。寬甸自然景色優美,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水以其獨特、險峻、奇秀、幽豔而著稱。


環遊中國行程路線---吉林、遼寧(中-朝邊境)

離開太平灣,沿著中朝邊境公路往丹東方向行駛。清澈碧綠的鴨綠江,猶如一條綠色的彩練蜿蜒千里,隔江相望,朝鮮的山水風光、風土民俗盡收眼低。

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現在看到的虎山長城,是依據1992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虎山長城是我國明長城東端起點。位於距丹東市20公里處,南臨中朝界河鴨綠江,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丹東,作為這次環遊中國之陸地邊境的收官地,是大陸海岸線的北端起點、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是亞洲唯一的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更是一個經歷抗美援朝戰火洗禮的英雄之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熟悉的旋律彷彿仍然迴響在如今碧水寧靜的鴨綠江畔,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伴著這首激昂的歌曲,從丹東渡江奔赴朝鮮打響了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

丹東市,海岸線長120公里,擁有港口、鐵路、公路、管道、機場5種類型10處口岸,1處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全長795公里的中朝界河鴨綠江流經丹東210公里,沿途6大景區、100多個景點構成一幅獨具風情的邊陲畫卷和蔚為壯觀的鴨綠江百里文化旅遊長廊。

丹東,是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碧波盪漾的鴨綠江是丹東的名片,江上中朝友誼橋宏偉挺拔、斷橋沉穩凝重。丹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溼潤的地方之一,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為“中國十大養老勝地”之一。

丹東口岸,包括陸路和水運兩部分,丹東鐵路口岸是全國最大的鐵路口岸之一,是我國與朝鮮半島接壤的口岸中唯一可通行第三國人員的口岸。丹東公路口岸,允許持有效護照及簽證或邊境通行證的雙方公民、貨物和運輸工具通過;允許持有效護照及簽證的第三國公民、貨物和運輸工具通過,是中朝貿易和旅遊人員往來的主要通道。丹東港口岸,目前有6條內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和1條丹東至韓國仁川的國際客運航線。

丹東最著名的景點,就是鴨綠江大橋。鴨綠江斷橋是丹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


至此,我們已經走過了中朝邊境,走完了我國的整個陸地邊境,看完了我國全部國門。明天,我們將踏上往我國東部沿海的路,為環遊中國畫上一個圓滿的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