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寵妃董鄂妃之死,居然和婆婆孝莊虐待有關

有清一代,所謂“情種”皇帝大抵有兩個,就是皇太極和順治父子二人。兩人分別對“海蘭珠”和“董鄂妃”的深情,小兒早喪、愛妃身死、皇帝隨之而去,父子兩人的命運軌跡也是那樣相似。

有關皇太極和海蘭珠的故事,阿琦去年曾經有專門的文章描述過,不再多提。今天來說說順治和董鄂妃的故事。

順治,即愛新覺羅-福臨,6歲登基,13歲親政,由於成長曆程中缺失母愛、備受睿親王多爾袞壓制,導致性格衝動、易怒、多變,總體來看,算是一個人格有缺失的人。


順治寵妃董鄂妃之死,居然和婆婆孝莊虐待有關

影視劇中的順治與董鄂妃


順治的執拗和衝動性格,從他兩次廢后的舉動中可以看出來。他的第一任皇后是皇太后嫡親哥哥吳克善的女兒,也就是順治的媽媽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順治本人的親表妹。當然,那個時候是不講究“近親不可以結婚”的,為了鞏固蒙古和滿洲的關係,大清開國的幾代皇帝,多與蒙古部落領袖結親。比如順治父親皇太極的五位正妃(含皇后)中,就都是來自蒙古部落,其中皇后、孝莊和海蘭珠居然是親姑媽和侄女的關係。

順治的第一位皇后長的很漂亮,史書中說“容止足稱佳麗”,而且“亦極巧慧”,但是順治從大婚開始就和這位表妹“不對付”,原因有二,第一是因為這位皇后是多爾袞和孝莊指定的,順治大婚是在多爾袞死了之後,因此他對多爾袞的反感不用繼續隱藏下去了,這是其一。第二是因為這位皇后嫉妒心強又愛慕虛榮,吃飯不用金碗金盤子不行,穿的新衣服差一點也要發脾氣,順治看哪位妃子笑了一下,她都要上去掐那個妃子臉蛋,這種愛吃醋和大手大腳的行徑讓順治特別生氣,所以他們大婚僅僅兩年零十三天之後,順治就要迫不及待的把這位表妹廢掉,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順治寵妃董鄂妃之死,居然和婆婆孝莊虐待有關

順治皇帝


特別值得多寫一筆的是,這位靜妃後來居然消失在史料記載當中了,什麼時候死的,埋在了哪裡居然成了歷史之謎,反正現在順治的孝陵當中是沒有這位表妹的。有人推測她後來又被遣送回蒙古,甚至改嫁了,但作為皇帝的女人,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作為被皇帝打入冷宮的人,其結局可想而知。

廢了皇后,老太后孝莊居然沒有反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順治剛剛親政,孝莊為了樹立皇帝的權威,不願用老資格壓迫皇帝收回成命,因此只能暗氣暗憋,選擇犧牲侄女,這也為後來董鄂妃之死埋下了伏筆。

順治的第二任皇后,依然來自孝莊太后的本家——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族,這位皇后比皇帝小了一輩,是皇帝舅舅吳克善侄子——鎮國公綽爾濟的女兒,也就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這個人秉性良善,史書評價她“秉性純樸”,不多言、不多語,包容心和忍耐力都好,但這樣的女子往往比較木訥,所以皇帝依然是看不上的,在順治十五年正月初三日,大過年的時候,順治以母親孝莊皇太后有病期間,這位皇后對太后的起居問安理解“殊覺闕然”的理由,“將皇后位號及冊寶照舊外,其餘應進中宮箋表等項,暫時停止”。也就是“留職查看”的意思,你還是名義上的皇后,但是啥權力也沒有了。

皇帝為什麼對兩位來自母族的皇后這麼反感呢?除了性格不合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順治與母親關係的緊張。按理說,順治6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應該與老母親相依為命才對,但是由於多爾袞的攝政,導致順治母子很長時間內不能見面,因此關係疏遠,多爾袞的嚴厲、母親的疏離、身邊太監宮女的嬌慣,導致順治的性格不完善,甚至有虐待他人的行為,史書記載,順治皇帝長期在宮中有“虐待狂”的傾向,動不動就拿鞭子抽打左右,這種行為直到順治後期遇到老僧木陳忞勸諫為止。

雖然過了一段,第二位皇后的權力被恢復了,但是順治依然是看不上她,終順治一朝來看,順治皇帝與來自蒙古的兩位皇后沒有生育一個子女。


順治寵妃董鄂妃之死,居然和婆婆孝莊虐待有關

孔四貞影視形象


死於廣西桂林的定南王孔有德有一個女兒,從廣西一路跑到了北京,叫做孔四貞,也就是《還珠格格》的原型,清朝唯一一位漢族格格。孔四貞後來認孝莊皇太后為乾孃,因此經常出入紫禁城,這個姑娘走南闖北,見過大世面,性格活潑開朗,讓順治眼前一亮,因此,順治沒事就往母親的住處——慈寧宮跑,專門找孔四貞一起玩,兩人經常到南苑騎馬射獵,那真是“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

順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順治傳諭禮部:

奉聖母皇太后諭:定南王女孔氏(孔四貞),忠勳嫡裔,淑順端莊……宣立為東宮皇后……

如果沒有後來居上的董鄂妃進宮,這段婚姻也許會成為另一段佳話,但是由於順治皇帝后來移情別戀,導致孔四貞黯然神傷,不得不以自己自幼許配定南王部下之子孫延齡的藉口拒絕了皇帝的旨意。(阿琦多說一句:孔四貞後來嫁給的這位孫延齡後來參加了吳三桂的三藩之亂,孔四貞勸導其背叛吳三桂,吳三桂後來派其從孫吳世琮計殺孫延齡以及他與孔四貞的獨生子,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的孔四貞後來又返回北京,淒涼的死於78歲。)

好了,本文的主角董鄂妃出場了,順治有兩個董鄂妃,董鄂也可以寫作棟鄂,是滿洲世族,董鄂妃在14歲的時候,因選秀入宮,但是沒有被皇帝選中(他人為皇帝代選),因此被嫁給了順治的小弟弟——博穆博果爾。

董鄂妃的性格恬靜寡言,而小她一兩歲的博穆博果爾活潑好動,孩子氣十足,因此兩人的婚姻並不算幸福。清初有命婦輪番進宮伺候后妃的傳統,因此董鄂妃也值班進入皇宮伺候孝莊皇太后,恰巧順治到慈寧宮給母親問安的時候遇到了她,兩人一見鍾情,一發而不可收拾。

恰巧小弟弟博穆博果爾吵著鬧著要參軍,要帶兵打仗,順治樂得河水不洗船,一張聖旨給這位和碩襄親王郵到江南去了。可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順治和弟弟媳婦那點破事,竟然都傳到了江南的軍營裡。這位“綠帽子王爺”氣的直接從江南就跑回了北京,氣呼呼的進宮就去找皇上理論。

皇帝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十多名御前侍衛攔住了小王爺,見不到皇帝,這位小王爺喊著福臨的名字,在宮殿前跳著腳罵,侍衛們面面相覷,也不敢不讓人家罵。順治哪受得了這個,本來脾氣就不好,直接來到了博穆博果爾面前,小王爺見到皇帝,也不下跪,剛剛喊出了“福臨”兩個字,所有御前侍衛都把刀抽了出來,刀尖全部指向了他,嚇得他把一肚子話都咽回去了。順治的脾氣上來了,走上前去,噼啪就是兩個嘴巴子,打得博穆博果爾哭著就跑回家了,一氣之下就上吊了,這一年他剛剛十六歲。

這段文字可不是阿琦的想象,雖然不見於正史,但是見於順治時期的湯瑪法《湯若望傳》,具體文字我就不再引述了。


順治寵妃董鄂妃之死,居然和婆婆孝莊虐待有關

董鄂妃影視形象


小王爺一死,順治和董鄂妃就更不用顧忌什麼了,這位小爺死了不到兩個月,順治就頒發聖旨“奉聖母皇太后諭,立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為賢妃”,過了一個月,馬上又升格為皇貴妃,要不是孝莊太后攔著,估計到不了年底就是皇后了。

然而好景不長,剩下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董鄂妃生的皇四子連名字都沒來得及起就死了,順治破例將他追封為榮親王,這位榮親王要是長大了,必然是大清的皇帝,也就沒康熙爺什麼事了。

於是董鄂妃走了海蘭珠的老路,子死——心喪——死亡。皇帝跟著也是愛妃死——心喪——死亡。

然而,董鄂妃的死,和孝莊皇太后的一些行為是直接相關的。孩子死了,心裡難受,是董鄂妃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皇太后對她卻也是充滿了恨意的,自己的兩個親屬——侄女和侄孫女兒子看不上,怎麼就偏偏看上了你這個“二手貨”?於是出現了這樣的記載:就在董鄂妃孩子死了、正在恢復生產的期間,孝莊皇太后因為“聖體違和”,跑到南苑去養病了,但是所有後妃和百官必須去南苑“視疾問安”,董鄂妃也必須得去,當時寒冬臘月,數九寒天,下著大雪,這位剛剛喪兒的產婦,不得不跑了幾十裡地去“朝夕奉侍,廢寢忘食”,也因此落下了病根,三年之後撒手人寰。

順治在寫給這位董鄂妃的《行狀》中曾經有這樣的話,說董鄂妃“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順治曾經又一次侍奉孝莊皇太后去湯泉,董鄂妃當時有病不能隨行。孝莊皇太后當時說:“若獨不能強起一往,以慰我心乎?”再三勉強,董鄂妃後來只好帶著病跟著伺候,這到底是董鄂妃備受皇太后的歡心呢,還是皇太后不顧她的死活?


順治寵妃董鄂妃之死,居然和婆婆孝莊虐待有關

長相酷似二月河的孝莊皇太后


順治在《行狀》的最後一段,甚至寫下了這樣的話,說如果母后先死,而不是董鄂妃先死的話,那麼董鄂妃一定會為母后辦一場空前盛大的葬禮。要知道,順治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才23歲,當時的孝莊皇太后也才48歲,皇帝在內心深入盼望的是母親死、媳婦活,這樣的話深深刺痛了孝莊的心。

因此,在順治皇帝死後,他的《遺詔》被改成了這樣,上來就是述說自己的罪過,一直列了14條“大罪”,甚至連不能舉賢、浪費錢財、重用太監這樣的罪過都列入其中,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這是孝莊對兒子的報復啊。

總體來看,董鄂妃是一代美人,也是性格溫婉的好人,但是所謂“紅顏禍水”“紅顏薄命”“天妒紅顏”,婆婆和媳婦的關係本來就不好相處,再加上這個媳婦擠兌了自己的侄孫女,霸佔了兒子的全部身心,孝莊這位婆婆“痛下殺手”也就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