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取款也有“潛規則”?

2月份的最後一天,各大銀行都相繼發佈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成LPR的通告。這一則通告一經發出,就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特別是揹負房貸一組的關注。因為如何選擇將會直接關係著他們能夠省下多少錢。

事實上,每次只要銀行一發布什麼通知,就會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畢竟,銀行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到大家的“錢袋子”。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大家的支付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從之前的現金支付變成了如今的移動支付。

存款、取款也有“潛規則”?

雖然移動支付成了人們使用比較多的支付方式,但是就算使用支付寶等移動支付軟件去消費,也需要先保證綁定的銀行卡里面有錢或者是先將銀行卡里面的錢轉到支付軟件中才行。

因為移動支付軟件的出現,人們接觸現金的機會也少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冷知識”就被大家給忽略了。記住了,去銀行存錢也有“規則”,這一種錢一般會被銀行拒收,很多人不知道,白白浪費了一筆錢!

眾所周知,紙幣是“紙”做的,所以很脆弱。有些人在收的時候,會比較粗心,導致紙幣出現摺痕或者是破損。有一些紙幣因為長時間摺疊很有可能會變成兩截。有部分人看紙幣變成了兩截,會隨便拿膠帶粘上。

筆者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個“冷知識”,就是被膠帶粘過的錢,銀行一般是不會收的。為何會這樣呢?為什麼銀行會拒收這種錢呢?知情人透露,雖然銀行有義務兌換受損的紙幣,但是這一種被膠帶粘過的錢後續處理比較麻煩。因為鈔票檢測儀在檢測的過程中比較難通過透明膠帶。所以,這一種錢往往會被誤認成是假鈔。

存款、取款也有“潛規則”?

其實,除了這一個“冷知識”之外,還有一個“冷知識”大家也應該知道,就是我們去銀行存錢和取錢都有“規則”,如果不“小心”,很有可能會被銀行給“盯上”。

2016年12月底的時候,我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決定從2017年7月1號開始,正式實施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報告管理方法。

存款、取款也有“潛規則”?

其中有一條規定,和大家息息相關。就是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萬元及以上的現金繳存、現金支取及其他形式的現金收支,金融機構應當報告。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一天當中去銀行繳存現金、支取現金“不能”超過5萬元,如果“超過”5萬元了,可能就要被“調查”,被“扒底”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銀行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為了保障大家的財產安全,針對洗錢進行匯款管制。

大家覺得銀行這麼做,好不好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