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農夫老嶽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說如果一年遇到有兩個立春,也就是說如果遇到一年有25個節氣時,那麼這一年冬天就會很冷,天氣寒冷了,自然帶毛的動物基本上都能冷死了,既然帶毛的家畜都凍死了,就自然毛皮我成了稀缺資源,吃的帶毛的動物肉也會少很多,物以稀為貴,就是帶毛的動物就非常珍貴值錢了。可以通過以下說明一下為什麼是這樣說:



①、時間曆法計算不同。日曆上時間分為陽曆和陰曆。陽曆是太陽繞地球公轉一週來計算為一天的,陰曆是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來計算一天的。陰曆一月有29天或30天,而陽曆一月下來比陰曆多11天,這樣每隔二三年下來就會有兩個月是多出來,剛好就是這一年最後一個月和另一年年初這一個月。就形成了兩個春天。這樣陽曆就晚了,那麼陰曆更晚了。所以陰曆臘月就晚了,所以就是最冷的時候了。


②、冬天的時間不同。就是按正常時間計算,往年到了春天,陽曆早,本身就比陰曆早,陰曆惜月基本就已經到了春天了,感覺已經非常暖和了,一年24節氣就非常分明,也非常正常。而如果遇到一年有兩個春天之後,節氣多了一個春天,到冬天就非常晚了,所以肯定非常冷,冷得動物都會被凍死,動物就非常珍惜貴重。

所以就這樣流傳了這個俗語,對此,大家怎麼看?


愣娃談養生


你好筆者,我是顛強時代

“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字體得表面意思是,一年之中如果有兩個立春,如果有能遮蔽得衣物特別得珍貴。

我們民間說法“立春”這一天會特別得冷,雖然“立春”之後就是春天了,到時在“立春”這幾天有個過渡期,會特別得冷上幾天,也就是我們所說得“春冷”。

如果在這一年中打兩個“春”說明天氣轉暖得時間會比較長,雖然“立春”是二十四節日中得第一個節氣,它的到來表示著溫暖得到來,天氣回暖。但是兩個“立春”天氣變暖的週期會很長,此時有別的衣物能遮蔽身體,那麼就是一件特別珍貴得事情。因為能抵禦嚴寒,即使回暖得週期長,也不會因為寒冷而感到苦惱。

以上這些是我本人拙見,不知道筆者有什麼見解?







顛強時代


按照我國傳統的節氣計算方法,農曆2020年的節氣中有兩次立春,分別在正月十一(公曆2020年2月4號),和臘月二十二(公曆2021年2月3號),因此2020年就叫雙春年。

根據勞動人民長期對於節氣和氣象的觀察,每逢雙春年的冬天都會比其他非雙春年的冬天更冷一些,而毛皮做為可以幫助人們禦寒的材料,價格也會隨著天氣而水漲船高。

民間流傳的此類俗語,並非沒有道理。雖然如今的人們大多不需要用動物皮毛保暖,可也說明了雙春年的寒冷程度,應該引起重視,早日備好禦寒衣物還是要緊的。





靈玉一休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我們老一輩用經驗總結出來,化成俗語為我們流傳下來的,為的就是給我們起到正確的引導警示作用。


一般情況下,正常年份一年只有一個立春,這頭一句,“一年兩個春”,很容易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一年中有兩個立春這個節氣,就像今年,20年2月4號,農曆正月十一是立春,21年2月3號,農曆臘月二十二,也是立春。


這第一個立春,還在三九天氣裡,春天來的遲,青草發芽也晚,第二個春天來的又早,相對的,冬天也來的早了,這樣這一年的冬天就特別冷,青草衰敗也提前了,這樣牲畜家禽找不到食物草料,就增加了農民們的負擔,這一春一冬,又要準備不少飼料,而且,天冷了,人們也需要動物的皮毛抵禦嚴寒的天氣,價格自然也就貴了。這便有了第二句,“帶毛的貴如金”,雖然說的有些誇張,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老一輩們用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諺語,以此來告訴後人,同樣也是智慧的結晶。


一天一點文化小知識


因為在古時候,假如一年有兩個春天的話,都是比較冷的冬天,那麼帶毛的動物的話的皮毛都是非常珍貴的!假如陽曆以及農曆進行碰撞,那一年就會出現兩個立春的情況。那時候的條件非常艱苦,人們只能用動物的皮毛取暖,當然這是非常好用的,保暖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鬍子哥書評


蕭繹在《纂要》中寫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在自然界以及人們的心目中,“春”就意味著風和日暖,同時也意味著萬物生長、春耕播種,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

而在民間就流傳著一句與立春有關的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又為什麼這麼說呢?

“兩個春”指的是兩個立春,今年恰好便是雙春年

農村俗語,往往都蘊含著大自然的奧秘,而這句俗語所講的,便和今年,也就是2020年是息息相關的。

在農村“一年兩個春”,年齡比較大的人一般都知道,這句話指的就是在一年當中,會出現兩個立春!也就是公曆和農曆同時會有“立春”出現,臘月有立春。

不過,這樣的節氣也是很少能夠遇上,只是特殊的氣候和年份才有的,像去年的2019年就是“寡春”年,也叫“無春”年,也就是說這一年是沒有立春的,這樣的年份甚至還被稱為“寡婦年”。在民間,關於寡年的說法有很多種,而其中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就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

相反,雙春年就非常的吉利了,是一個好年,而恰好2020年就是雙春年,第一個立春是正月十一日,第二個立春是臘月二十二日。

按照歷年推算,今年部分天氣必然很冷

2020年的春節在四九第八天,《數九歌》中說“三九四九冰上走”,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按農村老話說,這就是穩妥妥的“冬在尾凍死鬼”的天氣。

而2020年的第二個立春,在臘月二十二日,由此可推算,冬至節就是在2020年12月21日,也就是陰曆的十一月初七,而大寒節在臘八節,2021年春節則在六九末。

這樣的節氣時間寓意什麼呢?意味著今年冬天冷得比較早。也就是說,2020年還沒出冬月時,就進入了三九天氣,因此臘月將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時候。

“帶毛的貴如金”,與“兩個春”的冷有關

那麼,上面提到的那句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後半句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句話也比較好理解,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說,一年如果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有皮毛的動物將會非常的珍貴,其市場價值也會比較好。這主要要從兩點說起。

第一點,因為寒冷的冬天,就勢必需要更暖的禦寒物品,所以人們穿皮草的人就會相對比較多,因而有皮毛的動物的價值就上去了。在之前的農村,動物的皮毛無疑是天氣冷時的首選,像兔子毛以及羊毛等,到了特別寒冷的時候,其價錢就會飛漲。

其實這句話就是為了襯托如果一年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則說明冬天會非常寒冷,因此人們就需要穿得比較厚,為了保暖也就需要那些動物的皮毛來保暖,因而在市場上的價格,也自然就貴了。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闡述,一旦發現有這種情況存在,就說明那一年的冬天會比較冷,所以一定要好提前做好準備,注意好保暖情況。

第二,雙春年是屬於兩頭擠,春天暖得遲,青草發芽遲,而冬天來得早,草衰敗的早,一旦牲畜家禽不能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食物草料的話,自然就會增加了農民們的負擔,這一春一冬得多準備多少飼料啊!因此帶毛的牲畜家禽貴如金,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是很有道理的。

此俗語曾適用民間,如今卻失去準確性

其實這句俗語,如今已經沒有太高的準確性了,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天氣都不太一樣,比如有些地方,還有

“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以及“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的說法,跟前文提到的俗語完全不同,所以這些俗語都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都是一些地方性的俗語。

可能在古代的時候,各地的氣候環境變化不大,因此當地的人們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老話,還可以作為農業指導參考。或許在當時的環境下,它的準確性會比較高些,所以也就被人們流傳了下來。

如今隨著新世紀的開始,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全球氣候的變暖,許多的老話俗語等,都沒有多少的準確性了,所以很多俗語也已經在慢慢的被淘汰消失了,最多也就是老輩人們作為話題,拉拉家常,偶爾的討論一下,並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的,不過聽聽這些話也別有一番趣味,這也是農村的一種鄉情吧!


我是青鳥


如果一年有兩個春,說明春脖子長。因為春脖子長,天氣寒冷,所謂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寒風刺骨。帶毛的動物就很常的保溫,有利於抵禦寒冷。所以說帶毛的貴如金。


明宇231


兩春夾一冬,十屋九空,望廣大民眾注意,今年不平凡,保溫保暖保健康,確保平安度過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