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巧對下聯,堪稱妙對

中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我國藝術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代文人墨客把對聯文化融入到詩詞當中,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一副好的對聯,相當於是一首濃縮的好詩,也是智慧的結晶,由於對聯有著和詩詞相同的平仄押韻、字數相等、意境高遠等特點,從古至今一直被人追崇和把玩。


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巧對下聯,堪稱妙對


最早的對聯歷史記載出自三國時代,是由前後兩句組合而成,前面的那句又稱上聯,也叫出句,後面的那句稱為下聯,也叫對句。對聯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官府選拔人才,經常以對聯出題,應答者要求即興應對,而且要在氣勢和意境上互相契合,肚子裡要是沒點“墨水”,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巧對下聯,堪稱妙對

到了明清兩代,對聯文化已經滲透到民間,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吐故納新,迎接新年,這也是我們為自家祈福的最常見的方式。對聯文化也是我國獨有的,由於其文字要求逐一匹配,各種詞彙千變萬化,其他任何一國的語言都無法達到這麼深層次的藝術效果。


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巧對下聯,堪稱妙對

古人結婚是喜事,要對喜聯,父母去世是白事,要寫輓聯,但是紅白喜事同時發生,這對聯又該如何寫呢?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副最尷尬的對聯,大才子結婚當天,高朋滿座,處處紅羅幔帳,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大才子正要寫一副喜聯貼到自家門前,可是屋內卻傳來了噩耗,大才子的父親因病去世了。


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巧對下聯,堪稱妙對

這下可就猶如晴天霹靂,本來結婚當天熱熱鬧鬧的,但是父親病故,這是紅白喜事相撞,大才子瞬間就為難了。但是對聯還是要寫,怎麼能既不讓新娘受委屈,又能兼守孝道呢?大才子坐在那裡苦思冥想,不愧是讀書人,只半盞茶的功夫,大才子已經玉成了一副對聯。

上聯是:臨親喪,做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下聯是:辭靈堂,入洞房,進乎?退乎?再斟酌,進退兩難

此聯一出,在場之人無不拍案叫絕,我們看看這副上聯絕妙在哪裡?上聯說親人故去,擺放在前面,代表孝道始終要排在第一位,而做新郎之後又哭又笑,最後哭笑不得,描寫的大才子此時的心情。下聯是剛入了靈堂,然後轉而入洞房,到底是進還是退,最後說進退兩難,表現出大才子複雜矛盾的心情。而此對聯,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可謂是中庸之道,讓人暗自佩服。


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巧對下聯,堪稱妙對

無獨有偶,在明朝也有一位新郎官,和這位大才子的處境一樣,結婚當天父親離世,這對聯怎麼寫也犯了難。這時有個好友就出了一副上聯“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大才子琢磨了片刻,立馬想到了下聯,於是他對道“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此聯一出,在場之人紛紛叫好,在悲喜參半的日子裡,一方面料理了父親的後事,一方面迎娶新娘過門,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尷尬。

這就是我國對聯的獨特魅力,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難題,讓我們不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景之中,都能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無孔不入。

今日話題:如果上聯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你能對出下聯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寫出自己的奇思妙對,我們一起學習和分享。

文 | 國學大觀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