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那麼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呢?

民間故事之7個羅文村的來歷

明初,由於當時石磨不夠發達,在磨糧食的時候碾壓的不夠充分,會出現糧食顆粒較大的情況。為了得到較為精細的麵粉,經石磨碾壓過的糧食常常需要用“蘿”(一種類似籮筐的工具,底部由絲綢構成)進行二次篩選。


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當時,周羅文、陳羅文、羅羅文、焦羅文、徐羅文等村由於手工製作的“蘿紋”(即絲織的蘿底)細緻均勻、精緻享譽方圓數十里,故被外人稱為“蘿紋”。

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後因各村姓氏不同,逐漸形成周蘿紋、陳蘿紋、羅蘿紋、焦蘿紋、徐蘿紋、孫蘿紋、夏蘿紋等七個村,而“蘿紋”也被逐漸簡化為“羅文”。後孫羅文與陳羅文合併,統稱陳羅文;夏蘿紋由於村民搬遷至東崗村,因此被取消。

民間故事之8個馬牧村的來歷

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在宋代,“八馬牧”所在地為當時的牧苑(牧場),養殖馬匹。明初有村民搬遷至此並聚集成村落,隨後按照個字姓氏形成八個“馬牧”,“馬牧”即養馬的牧苑。

八個“馬牧”分別為:張馬牧、董馬牧、李馬牧、彭馬牧、程馬牧、王馬牧、謝馬牧,由於當時謝馬牧村內有一、二百米無人居住,故當地人稱謝馬牧頂兩個馬牧。因此共有八個馬牧。

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1958年,彭馬牧歸併到李馬牧。現在人也將謝馬牧看做一個村。故現在共有六個馬牧,其中張馬牧、董馬牧、李馬牧、程馬牧在潘店鎮,王馬牧、謝馬牧在曹崗鄉

民間故事之8個王村的來歷

封丘縣城北有個王村鄉,這個鄉不但芹菜聞名全國,其中有八個村子的名字都叫王村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有陳王村、王王村、劉王村、邊王村、崔王村、周王村、曹王村、賈王村。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很耿直很耿直的賣瓦盆的大爺,本分經商童叟無欺,從早上進入陳王村賣瓦盆,抱著早利開吉的願望想盡快成交第一單生意,沒想到的是這第一單生意就遇到了一個砍價高手:

你要50他出30,你說30他說買倆,你說買倆也行他說買大送小……

這一來二去生意沒做成,倒把耿直的大爺給惹急了!“你們王村人算是真精明,以後再不給恁做生意!”說話不及推車就走,一口氣來到了賈王村,剛準備扎攤兒,一問還是王村。心裡想還是王村繼續走!

然後又到了邊王村,見人一打聽居然還是王村,耿直的大爺這回真急了,“我就不信今天走不出王村了,不走出王村今天這生意不做了”

這一回這位耿直的大爺一口氣向東走了十幾裡,從早上出來到現在大半天過去了,看看天色已晚停下來問問吧:“請問這是啥村啊”?“西王村”!

大爺氣的一屁股癱坐在地上感嘆到:“哎!王村真多啊!”

這裡也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故事,所謂王村顧名思義“王之村落也”,五代十國的時候,烽火連綿,戰亂不斷,周的後裔為避開秦的迫害隱形改名,遷居封丘相聚而居,滄海桑田時過境遷,周的後裔在此安居樂業。

轉眼間到了後漢,周的後裔有一個人叫王培元,是幫助劉家建立後漢的大功臣,官居宰相。後因直言犯上不被中用,辭官後定居封丘尋找周氏後裔,由於時間久遠都已改名隱性,遂將各自所居村落以各自姓氏命名,這就有了今天的陳王村、王王村、劉王村……

所以說王村人都是皇親國戚啊....

民間故事之12個杏頭村的來歷

在封丘就時常聽到上了歲數的老人們談起封丘的七羅文八馬牧十二杏頭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下我們封丘人自己的故事,杏頭村是怎麼來的?

說起大封丘的杏頭村呢,歷史起源還是比較早的,據說在明朝初期,“十二杏頭”附近有一大杏園,村民便圍繞杏園的各個方向建立村莊,即在杏園的各頭建村,簡稱“杏頭”。也聽村內上了年紀的老人講,很久之前,由於連年的黃河氾濫成災,水患不能及時得到治理,大家採取“堵”得方法,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氾濫的問題,隨著洪水汛期的到來,堵到一定程度的水無處宣洩,又將堤壩決口沖毀,隨著多年的泥沙沖積,一層又一層,導致境內高低不平,沙丘連綿,後來吸取失敗的教訓,把高的地方墊的更高,把低的地方疏浚的更低,使洪水從低處流走,慢慢的疏通了河道,使得這片沙丘連綿之地得以安生。

封丘人常說“7羅文、8馬牧、12個杏頭”,它們的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多年以後,在這片沙丘之地,竟然慢慢長成了成片成片的杏樹,蔓延成林,後來一戶丁姓人士在這裡安居繁衍生息,經過丁氏人家的管理,這片杏林出產的杏子,個大顏鮮,皮薄肉甜,一時之間聞名各方,當時人皆稱奇道是此地種杏頭一家,即為“杏頭”之意。由於當時村裡入住的都是丁姓人士,此地便稱為丁杏頭。

再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增長,其他姓氏人家相繼在此地其他高出安居樂業,因姓氏不同,逐漸形成“十二個杏頭”,也就是丁杏頭、郭杏頭、李杏頭、劉杏頭、張杏頭、馬杏頭、竇杏頭、孫杏頭、翟杏頭、朱杏頭、鄭杏頭、楊杏頭。“十二杏頭”由此而來。

隨著歷史的變遷,部分村莊的名字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封丘縣地圖上的三合頭村就是有當時的朱杏頭、王杏頭、趙杏頭組合而成,簡稱為三合頭村。由於時光的流逝,歷史上的十二杏頭目前僅剩八個。之前的沙丘,慢慢被改造成了平原,大片的杏林也變成了良田,勤勞善良的封丘人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