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爆竹聲聲,新年已去,多少遊子又要踏上離家的征程。鄉愁,無時無刻不縈繞於心。故鄉的親人,故鄉的美食牽絆著多少遊子的腳步。特別是故鄉隆昌那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讓多少遊子朝思暮想。

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隆昌羊肉湯毫不誇張地說,名不虛傳享譽川南大地。它起源於什麼時候,已經無從考證。但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盛行喝羊肉湯了,那時家裡窮,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哪有錢去吃羊肉湯。離我家不遠有一家很著名的羊肉湯館子,老闆姓李,大家都叫他李羊子,以致於小街上知道他大名的人為數不多。父親也是廚師,他們的關係很好,但是父親不會輕易去買羊肉湯。一是沒錢,二是父親去買,李羊子想到我家人多錢少,差不多都是半賣半送,父親就不去買。有一次,舅舅來了,媽媽翻遍了荷包,只有兩角錢,那時兩角錢一碗的羊肉湯,剛好能夠買一碗。媽媽把我拉過去,叫我去買一碗羊肉湯回來,招待舅舅,並叮囑我,讓羊子伯伯多舀一點湯,我高興地去了。

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來到羊肉館,我看見一口大鐵鍋,裡面熬著很多羊骨頭,羊雜,雪白的湯麵上浮著一層油花。香氣太逼人了,我使勁地吸了幾口,那香氣直抵胃裡,引出少年的饞蟲。我跟羊子伯伯說,舅舅來了,買一碗羊肉湯,要多舀一點湯。羊子伯伯把我拿去的一個小瓦盆舀得滿滿的,叫我好好端著,不要打倒了,我小心的端著羊肉湯一步一趨往家走。湯太多,又燙手,一不小心湯就溢在手上,但是任憑再燙手,我就是死死端著盆不放。好在轉過彎,媽媽就來接我了。我的小手被羊肉湯燙得紅紅的,只差沒有起泡,但羊肉湯的美味遠遠超過了手被燙痛的感覺,這是留在我童年記憶裡的味道。

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小時候羊肉湯兩角錢一碗,90年代末1.5元一碗,2000年初,2元、3元這個價格穩了幾年,到2010年前後羊肉湯一路飆升,至今賣到了15元一碗,但食客的熱情仍然不減。除了羊肉湯特別的誘人外,還有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荷包裡有錢了,喝一碗羊肉湯體現了隆昌人民的幸福指數。

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好多在外讀書工作打工的人,都是羊肉湯的狂熱粉絲。我女兒就是其中一個,在外讀書時到如今工作了,回家拉著行李就往羊肉湯館子奔去。看見羊肉湯,平時斯文秀氣拋到九霄雲外,呼啦呼啦吃得個歡。吃得差不多了,才抬頭說,在外最想的就是羊肉湯,回家最想吃得就是羊肉湯,羊肉湯是我最濃的鄉愁。

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

不光女兒想羊肉湯,我有很多學生的微信群,常常看見他們在群裡聊家鄉美食,聊得最多的就是羊肉湯。七嘴八舌地描述湯是怎麼熬得,那白白的濃濃的湯撒上綠綠的蔥花,顏色味道是怎樣的誘人;那薄薄的羊肉片,入口醇香,那特製的蘸料,是怎樣讓他們的味蕾念念不捨。有時候,哪個同學回了一趟老家,曬出吃羊肉湯的美圖,立刻就會引來一陣熱議,還有人喊跟他打包。

是啊,鄉愁,就是故鄉那碗羊肉湯;鄉愁,就是熬好羊肉湯深情等待遊子回家的父母;鄉愁,是把那濃濃的思念,凝聚在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