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書畫異同論

——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文|田立敏

中國書法、繪畫,經歷了同源、分流的過程,至宋,出現了一個不尋常的轉折,即書畫的合流。尤其是在藝術思想上,幾乎可以說是原理統一的。自然,這種“合流”,在形式上文人畫融詩書、畫為一爐,技巧上書畫的筆墨方法彼此滲透,尤為重要的是藝術思想的根基並無二致。儘管文人畫是在元代才鼎盛的,但思想上的奠基者卻是宋人。

早在唐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便是一個重要的美學原理了。王維作為詩人與畫家,在他的創作中實踐了這條原理,雖然如此,詩還是詩,畫還是畫,在形式、技巧上,並未出現融匯的新貌。但從此以後,詩人亦是畫家、畫家必須是詩人的格局,漸形明顯。我們發現,初唐前,二者是徑渭分明的。至五代,具體說是南唐、西蜀,詩人、書家、畫家三合一的現象已露端倪。李煜以詞享譽,但同時卻兼擅書、畫,孟超亦然。這樣的潮流,至宋終於明朗化了,從此以後,中國文人不通詩、書、畫者很少。在美學思想三者同出一源,其中,以書、畫的彼此接近最為明顯。其原因是它們都是視覺藝術;二是使用工具的統一;三是文人畫要題款這便不能不對書法有很高的要求。尤為重要的是,在技巧上,書法滲透入繪畫極深,以書法筆法作畫,成了中國畫技巧論的精神在審美論方面,筆墨情趣,成了書、畫欣賞的重要原則。書法滲入繪畫,強化了繪畫的線條表現,而畫家之所以成為書家,使書法的創作思想從根本上便與實用性的書寫分途異趨了。這是偉大的轉變,了不起的進展。宋以後,繪畫技巧的訓練竟以書法為要素,而種種畫論,罕有不言書法的。儘管有區別,而精神卻相致。所以,文人畫之所以產生,是很自然的。

中國書畫講究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書與畫是兩種藝術形態,一個是寫字,一個是畫畫,一個是線條藝術,一個是造型藝術,是有區別的。但中國書畫的工具手段是基本相同的,都是用毛筆用墨畫出線條,這應該是書畫相同的基本原因。但是,二者是異中有同,並不是絕對相同。對書畫異同關係的辯證理解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書法可以入畫,以提高線條的表現力;畫法的技法也可以適當地運用於書法創作之中,從而擴大書法用筆方法的多樣性。書法入畫,是提高中國畫品味的一大條件。中國書畫的異同關係,是書畫家們常常談論的話題,然而真正能把這個關係處理得清楚的並不多。應當說,在中國畫家中,石濤、黃賓虹、潘天壽是處理這對矛盾關係的高手。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作品


一、石濤關於書畫異同論

石濤關於書畫異同論石濤認為,書法和繪畫有同有異,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石濤《畫語錄》雲:“世不執法,天不執能,不但其顯於畫,而又顯於字。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意思是說,筆墨的本性不但在繪畫上顯示出來,而且也在書法上顯示出來。書法和繪畫,雖然是兩種藝術門類,但它們在本質和功能上卻有某些共同之處。石濤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包括書法和繪畫在內,都是有規律可循、有法則可依的。任何事物,包括書法和繪畫,只有在人去發現、運用規律和法則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事物的功能和價值。他認為,應該以對立統一的方法論去觀察書畫藝術,他把書法和繪畫看成是相互聯繫著的統一文化的兩端。我們可以體會到書法和繪畫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它們既同又異,因為二者異,書和畫可以互相支持,這就為書法入畫、畫入書法的理論和實踐打下了哲學基礎;因為二者同中有異,這就要求書和畫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上有所區別。繪畫用具象的形象直接描繪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具體可視的形象,以具象含抽象;書法不以具象的形象描繪現實,而是在非具象中包含萬物,而且以書寫文字為基礎,加強書法筆畫、結體、章法的表現力和形式美,使書寫出來的文字有生命活力。書法藝術像繪畫藝術一樣,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形象,要有所反映、有所表現。石濤認為,對於書畫的理解,關鍵在於有分寸地認識和掌握二者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的辯證關係。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作品


筆墨是中國畫的主要造型手段,也是主要表現手段。因此,學習中國畫要學習筆墨技巧。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強調骨法用筆是要與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等結合在一起,反對為筆墨而筆墨。在當代,有些人作畫輕視造型,單純作筆墨遊戲。如果筆墨在中國畫上用得不好,就會破壞一幅畫的表現力。所以,我們學習中國畫,在打好造型基礎的同時,要好好學習和發揮中國畫的筆墨技巧,並加以發展,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筆墨也是在發展的。要學好筆墨,就要學習書法,從書法中體會筆墨的力和美。

清代書論家周星蓮強調,書中有畫,畫中有書。他說:“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以畫法透入於寫,而書無不神。故曰善書者必善畫,善畫者必善書。自來書畫兼擅者,有若米襄陽,有若倪雲林,有若趙松雪,有若沈石田,有若文衡山,有若董思白。其書其畫蓋能用於一心,貫穿道理,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美學家王朝聞認為,書法在藝術諸門類中具有特殊性,對“同源”這個說法不能簡單地理解。象形文字是中國書法的起源,是用寫字的方法模仿自然。但進入“書法”之後,就不再以模仿為主了。書法和繪畫在形體上有共同性,都是空間存在的視覺反映,都要有動勢,在靜態中也覺得在飛舞。即使是楷書,也要體現出精神的流貫。但書法和繪畫不同,書法在發展中趨於抽象,而繪畫始終是具象的。好的繪畫也不是完全模仿客觀對象,是超越對象而能引起藝術聯想的。書法作品作為藝術,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書法搞不好,會影響到其他藝術,特別是繪畫。中國畫是離不開書法的,這和西方藝術不一樣,中國畫的筆法、氣韻,和書法有關。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作品


二、黃賓虹關於書畫異同論

黃賓虹認為:“精通書法者,常以書法用於畫法上。昌碩先生深悟此理。我畫樹枝,常以小篆之法為之。”為什麼書法可以入畫?黃賓虹說:“書畫同源,理一也。若夫筆力之剛柔,用腕之靈活,體態之變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講求,衡之書畫固無異也。”關於以怎樣的書法用筆入畫的問題,黃賓虹認為以金石篆隸的用筆入畫最好。他認為近世常州、嘉興、新安一帶的畫家之所以高出吳越之畫家,是因為他們的畫法用筆純從金石、銅器、碑碣造像而來。用筆剛柔得中,筆法起承轉合,在乎有勁。”他還說“有書家之畫,貴其明點畫波磔,古今相傳秘鑰也;有金石家之畫,貴其探源古籀篆隸之跡,取法高遠也。”黃賓虹認為,書畫用筆之法可以互用。他說:“吳嘗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凡山,一連或三峰,或五峰,其氣莫不左右相顧,牝牡相得;凡山之石,其左者莫不皆左,右者莫不皆右;凡水,其波浪起伏,無不齊;而風之所激,則時不齊。吾以此知字之布白,當有顧盼,當有趨向當寓齊與不齊寓不齊於齊。”意思是說,畫山石要講究陰陽對立統一,書法中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也要如此。黃賓虹說:“書畫同源,欲明畫法,先究書法。畫法重氣韻生動,書法亦然。運全身之力於筆端,以臂使指,以身使臂,是氣力舉重若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是氣韻人工天趣合而為一,所謂人與天近謂之王’。王者,旺也。士筆墨變化可謂無窮。而市井、江湖一流未之知也。”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作品


黃賓虹認為,太極圖是書畫秘訣。一小點,有鋒、有腰、有筆根。山石用側鋒,有飛白法,旁須界限分明。石之轉折圓滿,筆之起訖分明為合。石有紋理,如鳥獸之羽毛,長短縱橫,皴法先求不亂。房屋用中鋒,舟車亦然,中間轉折不可令其軟弱無力。惲南田、華新羅樹法,無一筆不圓潤。文徵明山水皴及點苔,皆三折如褚河南書法。王蒙筆力能扛鼎,重在不為浮滑,細筆尤貴有力。畫先筆筆斷,而須以氣聯貫之。筆貴遒練,屋漏痕法,枯藤、墜石諸法,皆見於古人論書畫,無不一波三折。畫樹之筆法,亦要筆筆變,須多用中鋒。用筆要有起伏轉折,起伏轉折,即為中國筆法的多樣變化。周昉畫舞女,有飛躍之姿,即是能適當運用起伏轉折的妙處。如畫圍帶,帶過風即飛舞起來,飛舞即帶之變化。變化最多者在帶之中段,非在帶之尾,故帶尾用筆不應輕飄,宜以勒筆來結帶角;帶之中段,可用竹葉描,或蘭葉描,或行雲流水描,或棗核描。因此等線描,予人之感覺雖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之處,即是變化多,有流動之感,故均宜用於帶之中段。不過,仍有區別,絲帶宜用竹葉描與棗核描,此種描法之起筆與收尾都極輕;布帶不似絲帶輕柔,故宜用行雲流水描與蘭葉描。筆用中鋒,非徒執筆端正也。鋒者,筆尖之謂。能用筆鋒,萬毫齊力。端正固佳偶取側鋒,仍是毫端著力。知用正鋒,即稍有偏倚,皆落筆圓渾,秀勁有力。否則,橫臥紙上,拖沓成章,非失混濁,即蹈躁易。正鋒側鋒,各有家數。倪雲林、黃大痴多用側鋒,王黃鶴、吳仲圭多用正鋒。然用側鋒者亦間用正,用正者亦間用側。錢叔美稱雲林折帶皴皆中鋒。至明之啟、禎間,側鋒盛行,易於取姿,而古法全失,即是此意。後世所謂側鋒,全非用鋒,乃用副毫。


三、潘天壽關於書畫異同論

潘天壽的畫,墨線為主要表現手段。就筆與墨來說,他更強調用筆。即使用潑墨法,也會留下用筆的痕跡。他畫石頭,多用墨線。潘天壽用筆以塑造形象、表現被描繪的特性為轉移,如蒼勁古拙之筆畫古松,用灑落秀逸之筆畫亭亭玉立的紅蓮,用斬釘截鐵充滿霸悍之氣的筆畫竹葉,用方折有勁、如屈鐵盤絲的筆表現堅硬的石塊。同時,用筆本身也有形式美的問題。對於用筆,潘天壽強調講氣勢、骨力,經常用“折釵股“屋漏痕”來比喻用筆的方中有圓、柔中有剛。從他對用筆的形式美的主導要求來看,他偏愛線條的剛健、厚重、古樸、凝練、生澀、老辣、稚拙。潘天壽繪畫上的用筆功力,多來自他的書法功力。潘天壽曾說過,我國繪畫用線的好壞與書法用線的好壞可以說是完全一致的。他甚至說畫好畫,先得書祛好。”潘天壽的書法功夫很深,經常臨摹碑帖兼長各種書體。對於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漢隸、章草、真書、行書等各種不同的書體,他都欣賞和吸收。潘天壽的隸書、行書造詣特別高,他的隸書奇中有平;他的行草來自晉唐法帖,中年以後多從黃道周的行草變化發展而來並自具面貌,運筆方圓並用,變化多姿。他應用繪畫上的經營位置的技法,來經營字幅,大小疏密、斜正、錯落,一任自然,猶如畫面佈局,煙雲舒捲。他把書法的技法應用到繪畫中來,而且其書法風格和繪畫風格非常適應他以漢隸和魏碑的線條作畫,畫方形磐石,松幹、梅枝、荷梗、花莖等,皆稜角分明,剛勁、挺拔、古拙、老辣,他的畫真正達到了“畫中有書”的境地。把書法看成是繪畫的造型基礎,是片面的但是學好書法,對於學習中國繪畫是毋庸置疑的。


書法和繪畫的結合,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畫上使創造繪畫形象的線條具有書法意味;二是在畫上直接題詩文,寫創作年月和畫家的名號,使風格形同的書法和繪畫結合在一起,再加上章,構成綜合藝術。黃賓虹曾說:“金石之家,上窺商周彝器,兼工篆籀,又能博覽古今碑帖,得隸、草、行、真之趣,通書法於畫法之中,深厚沉鬱,神與古會,以拙勝巧,以老取妍,絕非描頭角之徒所能模擬。”因此,善畫者必善書,成了對中國畫的必然要求。題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長篇款、多處款,或正楷,或大草或古篆,隨便成致。至於題款的作用,或長行直下,使畫面增長氣機;或攔住畫幅邊緣,使佈局緊湊;或補充空虛,使畫面平衡;或彌補散漫,增強交叉疏密的變化等。他的題款多用漢隸和行書。如《石榴》一畫,石榴只佔畫面左上一小角,右邊長篇行書題跋頂到底,佔畫面的絕大部分,幾乎可以說是以書代畫了。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作品


四、餘論

書法與繪畫結合,是漢字寓藝術於實用的重大創舉。中國畫與書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共同理趣,例如,筆墨線條的控制能力及其所產生的質量感。但書法與繪畫畢竟屬於兩個不同的藝術領域,各自通過不同的途徑和觀者對話。我國畫壇上自宋元以後,出現書畫結合的新形式,融繪畫、書法、文學於一體,令人耳目一新。書法與繪畫結合,使漢字寓藝術於實用的特性儘可能得到發揮。例如,清代畫家鄭板橋曾在一幅風竹圖中寫下這樣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葉總關情。“畫家藉助文字符號補充了無聲之畫,解釋了畫面上難以捉摸的傷時感世思想和與民休慼相關的高尚情懷。然而文字的功用絕不僅限於此。鄭板橋在清代是有名的“揚州八之一,他的字和畫同是線條藝術在不同領域裡的兩朵奇葩。鮮明的藝術個性把詩、書、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幅著墨不多的風竹圖上,詩情、畫意、書理、社會現實、人倫道德,都藉助漢字的雙重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又如,現代畫家齊白石,在他畫的不倒翁圖上寫到:“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如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這首詩把外強中乾、冠冕堂皇的不倒翁刻畫得惟妙惟肖,同時借題發揮,對社會現實中的“不倒翁”竭盡嬉笑怒罵之能事,令觀者捧腹之餘,把目光轉向現實社會。這種既詼諧而又嚴肅的藝術效果,同樣是在詩、書、畫相結合的特定情境中產生的。離開畫,詩味平淡;離開詩,畫意單調。而齊白石的書法,自認為在他的畫藝之上,雖不符合人們的客觀評價,但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書法的確起著不可更易的特殊作用。


田立敏:書畫異同論——(以石濤、黃賓虹、潘天壽為例)

田立敏,1964年出生,山東樂陵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協會理事,北京一道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榜書書法家協會會員。

1985年 師從劉鐵英,謝文漢學習書法。

1991年 石家莊文學藝術函授進修學院書法系畢業。

2003年9月 加入遼寧省營口開發區書法協會會員,常務理事。

2003年12月 加入遼寧省營口市書法協會會員。

2006年 書寫20餘米的毛筆蠅頭小楷長卷《古代經文》,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聶成文先生為此長卷作品題跋,並給予肯定與指導。

2007年 作品入選《遼寧省第二屆蘭亭獎書法展作品集》

2007年12月 加入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2007年 參加臺灣著名書法家“一筆龍”先生書法交流會。

2009年 為某酒廠設計並書寫酒標,受到廠方認可與使用,已被註冊酒標專利權。

2010年 書寫20餘米的行書《千字文》長卷,被中共天津市濱海新區委員會宣傳部,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港灣生活》報專欄介紹。

2013年 7月 參加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臨帖班學習。

2013年9月拜中國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書法工作室導師,教授,清華美院工作室導師、教授,著名書法家胡立民先生為師,繼續深造學習。追求高雅精細,自然大氣,古樸萬象之書風。

2014年1月 被聘為中國大中華文化書畫院副院長。

2014年2月 被聘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書畫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2014年3月 為河北省河間府書寫匾額。

2014年8月 經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評審委員會,書畫委員會專家評定,頒發《中國書畫家潤格評審證書》(中遺保潤字20140069號),查詢網址:http://www.chpri.com

2014年8月經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評審委員會,書畫委員會專家根據其目前取得的藝術成就及考核成績評定,認定其具有中國書畫家資格,並頒發《中國書畫家資格認定證書》(中遺保資字20140069號),查詢網址:http://www.chpri.com

2014年8月經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嚴格審核其創作的《書貴自然》《和氣生財》《行雲流水》《天朗氣清》四幅作品,被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收藏,准予在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網站http://www.chpri.com上推廣,介紹並存入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書畫人才數據庫,並頒發《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收藏證書》(中遺保藏字20140069號)

2014年9月 作品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週年書畫精品展”。

2014年8月 在天津港集團公司第九屆員工文化藝術節書畫攝影展中獲得最佳作品獎。

2015年9月 參加“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書畫名家走進革命老區、服務人民群眾系列公益活動”。

2015年作品“情繫丹青——記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2週年全國書畫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17年10月,作品入選“墨韻金秋”——中國·南山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8年1月,特聘為北京一道中海書畫院副院長。

2018年4月,作品入選中國榜書書法家協會北京分會2018《御博園》杯大觀園全國書畫邀請展。

2018年4月,參加由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舉辦的“書法公益培訓”雲南行活動。

2018年5月,作品入選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河北趙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首屆趙州橋杯(東明•金橋)全國楷書作品展”。

2018年6月,作品入選首屆全國“河間府杯”書畫作品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