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進口糧食?

用戶54634456429


我覺得,我國如今的問題具有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特徵,並不是我們沒有糧食,也不是我們的糧食產量過低,卻是我們的糧食結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乃至於我們的農業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到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一是農業生產的結構不足。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我們大批量生產的都是高產量的雜交水稻等高產量糧食,這些農產品的特點是產量很高,但是實際上的品質卻並沒有達到其產量該有的高度,這就導致了中國農業生產的低檔次產品處於長期過剩的情況下,但是像高檔農產品卻出現了斷檔,舉例來說日本的和牛,泰國的香米這些都是在中國市場上賣出高價的農產品,然而國內農產品雖然數量眾多真正品質上能夠達到類似水平的農產品卻幾乎沒有,這種結構性短缺和低檔次產品過剩構成了中國農業生產的第一大問題。

  二是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我們一直都說所謂的工業革命的標誌是什麼?是以工業的機械化大生產取代了以手工作坊為代表的個人小生產,這個取代不僅在工業領域,更在農業領域,美國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美國3億的人,還有大量的餘力可以出口,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出口大國,這就是機械化大生產帶來的好處。然而,中國從幾千年到現在一直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我們的農業生產叫做精耕細作,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農業生產的效率極低,是一種低效率的競爭,完全無法和真正的機械化生產方式抗衡,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很低,我們的農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成本很高,自然難以和進口產品抗衡。

  三是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在中國的農村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農村人口的問題,一方面中國正在一個快速城鎮化的進程當中,在這個進程中必然大量的農民成為了市民,另一方面則是農業的低收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原先的農業生產進入城市務工,中國多達2.8億的農民工就是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農村留守的往往都是老弱婦孺,但我們不要忘了在中國當前的生產條件下,農業依然是一個重體力勞動產業,更何況農業科技不僅需要青壯年更需要高素質人才,這都是農村留守的人口難以解決的問題。

  四是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下降。2001年以來,全國耕地在不斷減少,雖然在2007年起,農村土地整治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要求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村土地復墾開發力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然而,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從統計數據上不斷下降,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數據,農村的耕地面積已經從2009年的20.31億畝下降到目前的20.25億畝,從數據上來說,雖然這個下降還不算太厲害,但是實際情況土地的質量卻是堪憂的,不僅有著農村土地的汙染問題、肥力下降問題、鹽鹼化問題等等,讓人不容樂觀。

綜述:其實我國對糧食的保護是非常嚴謹的,並不是像網上傳得那樣大量進口,適當的進口糧食、保證一定的糧食進口渠道,對於國家的發展和穩定都是非常必要的。





小溫豫生活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很多農產品其實中國能夠自給自足,有些還有多餘的,可是國家還是每年在進口?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也是很多的,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就是有一些農產品中國確實不能自己滿足,比如大豆,這個必須得進口,國內不能滿足除了進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其二就是政治因素,比如進口日本的大米,都知道中國的大米其實差不多是可以滿足本國需求的,但是每年進口的大米卻很多,當然這裡面的國家也很多,日本,越南,泰國,緬甸等等,日本進口量其實是非常少的,更多的因素是政治原因,當然日本的大米在中國也有一定的市場所以才會進口。

其三就是確實存在市場,都知道現在進口的在國內好賣,國產的不好賣,不管是科技產婆還是零食,農產品等等都一樣,現在很多超市可以看到有一個專門賣進口零食的地方,裡面的商品貴但是賣的卻很好。現在的國人崇洋媚外不必一百年前的差,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市場存在國家進口也是理所當然的。即使你不進口很多人也會跑到國外去買的,比如去日本買馬桶蓋,買電飯煲等等。

其四就是為了拉低國內農產品的價格,保持農產品價格上漲不過快。其實可以看到中國進口大宗的農產品,比如玉米,大豆這些比國內的還是要便宜很多的,因為國外的一些國家的農業水平比中國的確實好很多,成本低很多,而這些產品如果只是依靠本國生產的話,按照市場經濟來的話,價格就會越來越高。價格上漲過快,不管是對於生產者,還是消費者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三農帝國


作為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的頭等大事。在日常新聞報道中,我們也時常看到,我國的糧食產量持續增長,農民補貼進一步加強等相關消息,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進口量也常年維持在高位,2018年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15億噸。既然持續增產,那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呢?

1.人均糧食佔有量並不算高

從總量上看,1978年到2017年年間,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從3.05億噸增長到6.18億噸,在人口增加44.4%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增加了102.7%,糧食自給率達到95%,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人均糧食佔有量一直不算高,21世紀初,我國的人均糧食佔有量大約只有380公斤左右,直到2013年,我國的人均佔有糧食才達到440公斤,而世界糧農組織認為人均400公斤可達到營養均衡的安全線。

即便如此,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仍與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美國的人均糧食產量在本世紀初就已經達到800公斤,歐洲的人均糧食產量也達到了570公斤,可以看出,儘管我國的糧食產量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還是存在缺口。

2.進口糧食用作糧食儲備

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樣,我國生產和進口的糧食除了用來給大家消費,還有一個重要用途,那就是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當出現夏量或秋糧減產,或者進口不足的情況時,囤糧就發揮了它的作用。

截至目前,我國還有臨儲玉米儲備1.2億噸以上,臨儲稻穀庫存1億噸左右,臨儲小麥庫存7400萬噸,臨儲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由於庫存太多,去年中糧儲還特地加強了去庫存力度,全年銷售了1.3億噸的糧棉油。

3.進口糧食補足生產

目前,我國的三大主糧中,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肉類,禽蛋,蔬菜,水果和水產品等產量都穩居世界第一,但大豆,牛奶,白糖這類農產品則需要從國外進口。

其中緣由,就關係到國內生產的農作物質量和成本問題了。以大豆為例,由於我國的大豆種植畝產低效益不高,因此即便有高額補貼,農民仍然不願意種植大豆。再加上,對於大豆榨油廠來說,國外的轉基因大豆生產成本是國產大豆成本的三分之二,出油率還比國產大豆高出15%,因此油企都是選用進口大豆作為原料,這進一步積壓了國產大豆的市場,因此大豆需要大量從巴西,美國等地進口。

類似的,由於人們現在都追求高品質,大量購買東北大米,泰國香米,南方的早秈稻已經沒多少市場了。另外,我國的小麥質量不佳,使得市場上做麵包用的小麥也長期依賴進口。總的來說,是市場創造了需求,使得進口量增加,本世紀初加入世貿組織也只是為此創造了環境而已。


金十數據


我國糧食前幾年連年豐收確實不假,但是由於我國耕地面積有限,且人口總量較大,人均糧食消費量較高,每年產出的超過6億噸的糧食並不足夠我國14億人口的日常消費,為了讓國人吃的更好,吃得更多,我們迫不得已每年要進口上億噸的糧食!

中國人的主糧自己來把控!

筆者給大家算一筆賬,我國每年超過7億噸的糧食總消費量裡面,有6億噸左右都是我們國家自己產的糧食,有一億噸以上是進口的外國糧食,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大概在85%左右,可以保證我們國家自己的碗裡裝的幾乎全部都是中國糧。

特別是在主糧領域,也就是稻穀、小麥和玉米領域,我國的國產糧食佔據了絕對的支配地位,留給進口糧食的位置和空間確實很低,整體來說不到百分之一!

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我國當年度生產玉米2.15億噸,生產稻穀2億噸,生產小麥1.3億噸,總計產量接近5.5億噸!而我國進口的玉米、小麥和稻穀總量還不急550萬噸,真的是不及國產主糧總產量的1%。

中國人的油瓶子受制於人!

既然我國每年進口的主糧總量並不算高,但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進口糧食總量卻能夠高達上億噸呢?其實這上億噸中有絕大多數都是大豆,2017年其總量接近了一億噸!佔據了我國進口糧食總量的93%左右。

中國人吃的一半以上的食用油都是進口大豆壓榨而來,幾乎中國人吃的所以肉蛋奶都離不開進口大豆壓榨後的產物——豆粕來作為飼料。

可以這麼說,中國人的飯碗都是盛的中國糧,但是中國人的油瓶子卻被外人把控。

所以我國現在的生活條件有那麼大的改善,背後有著如此的辛酸。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6.13


糧油市場報


為什麼要進口糧食?專家說是糧食的多樣性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我就奇怪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功效到這塊為什麼就不靈了呢?按市場經濟的理論來看,缺什麼,什麼就貴,農民就會種什麼。可我國80%的大豆要進口,為什麼農民就是不種呢?80%進口,20%自產,這就是說進口數量是國產數量的4倍。如果停止進口,讓國產大豆的價格漲4倍,看看農民會不會去種?

還有專家說,國內糧價十幾年來沒有漲價,不是進口糧食造成的,進口最多的只是大豆。那麼請問,種植大豆要不要佔用土地?當然要,哪怕是轉基因的,也得要在土地上轉。進口得越多,國內種植就越少,農民就會要麼讓本該種植大豆的土地荒蕪,要麼就會改種其它作物——糧食必然就多了,當然就年年豐收了,也當然就不可能讓糧食漲價了。

國內大豆畝產很難達到800公斤,而雜交水稻早就超過1000公斤了。相同面積收穫的水稻要比收穫的大豆多20%,也就是說,進口大豆空置下的農田面積,要此種植同樣數量的稻穀佔用的農田面積還要多20%。

還有,近幾年來,說是為保護農民的利益,實行了糧食收購最低保護價,讓國內糧食價格長期穩定地高企於國外,這是給了糧食進口商多麼難得的商機!進口商們能不僱傭公知尋找各種藉口大量進口嗎?

1.3億噸的進口,按每人年均800斤的基本口糧計算,可以養活3億人口。也就是說,整個美國全在進口了。這種特大規模的進口,不僅讓進口商賺得盆滿缽滿,形成了壟斷的利益集團,還壟斷了操控著國內糧食價格,是讓農民種糧積極性受挫,造成大部分土地荒蕪的直接原因。


廿七梧桐


我國過去十多年,糧食十連增,我們自己生產了很多糧食,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但是,我們依然進口了很多糧食!這是為什麼呢?

1.最近,全球迎來了糧食大豐收,國外的糧食便宜,品質也還不錯。所以,很多企業從國外進口了糧食,這樣成本低,賣價高,可以賺很多錢,利潤空間更大!

2.從2013年開始,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降低了很多農產品的進口關稅,比如大米和奶製品,導致外國的糧食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急劇提高,國內的糧食競爭力下降,人們更願意買國外的糧食。國內的糧食就容易滯銷,價格也變得低迷!

3.中國人有一個劣根性,就是不自信,對自己的產品缺乏信心。很多人寧願花大價錢買外國車,也不願意買便宜的國產車。儘管國產車也還可以!比如吉利汽車和奇瑞汽車!糧食也一樣。

4.便宜的進口糧食和奶製品正在砸掉中國農民的飯碗!所以自由貿易對國內的農民不利,直接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5.由於生產成本上升,國產的東西成本高,可能當局有意擴大進口糧食的規模,拉低糧食價格,降低通脹率。因為房子漲價太多,怎麼也要確保糧食價格穩定!


高中數學鄧老師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國糧食並不夠吃!

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其實不然!

我國人口本來就眾多且人均糧食消費量較高,如果你仔細看完本文,你就會改變你之前的認知,原來國產的糧食真的是不夠吃啊!

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

雖然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高達6億噸以上,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

熟悉我國糧食市場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國家統計局每年都會在年底發佈本年度的糧食產量數據,筆者查閱了國家統計局於2017年12月8日發佈的《關於2017年糧食產量的公告》得知,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約為6.18億噸,為歷史第二高水平,毫無疑問的佔據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具體來看,2017年,我國的主要糧食品種產量分別為:

玉米2.25億噸,稻穀2.09億噸,小麥1.30億噸。

我國年人均糧食消費量445公斤!

即便是如此,我國人民發揮著勤勞智慧的傳統美德,用不辭辛苦的勞動才得以用佔世界耕地總量7%的面積產出22%的全世界糧食產量,養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

數據顯示:

194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僅為1.13億噸,人均消費量為208.9公斤,

到了2016年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6.16億噸,人均消費量為445.7公斤。

建國以來,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而且單就人均糧食消費量來看,我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們的鄰國——印度的兩倍左右。

我國糧食進口世界第一!

但是抵不過我國近14億的人口總量,加上近年來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雖然我們生產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糧食,但依舊不夠國人來食用,依舊有超過一億噸的缺口,只能靠進口來彌補!

2017年,我國進口糧食總量超過了1億噸,創下了歷史記錄,同時也穩坐世界糧食進口第一大國的“寶座”。

中國人現在不僅要吃的飽,還得講究吃得好,不進口糧食真的達不到。


鍾情三農


就農業而言,進口糧食不能說是為了人民意願,十四億人口,九億是農民,誰佔多數!大量的農產品進口,對九億農民意味著什麼?官方數據是我國有十八億畝耕地,九億農民平均每人二畝,按現在的農產品價格,如果只種糧油作物,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如果實行家庭農場,合作社讓少部分搞農業,以一個家庭農場三口之家為單位,承包六十畝地,他的年均純收入不會超過三萬元,三千個家庭把地全種了,投入的人口不過一億,剩下的八億農民裡,七零後,六零後,五零後,四零後,他們靠什麼生活呢?而正是這個群體,為祖國建設,繁榮昌盛,付出了巨大的貢獻。豆類,我們國家或者確實有短版,如華北地區有的地方,就現有的大豆品種,已不能種植,種了幾乎無收成,但主糧類,豬肉,決不應該進口。而是挖掘自身潛力做到平衡,特殊的國情,讓人感覺市場經濟並不適合中國農業。其碼,農業實行計劃經濟,土地不存在一點浪費……


一縷炊煙109574161


國際貿易本來就是有買有賣,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生產自己需要的全部產品,就算是自己可以生產的產品,也涉及到成本上進口更便宜的問題,比如中國是煤炭出口大國,但是中國同樣也是煤炭進口大國,說到底,取決於各種實際需求,

中國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但是並不代表中國糧食可以完全滿足需求,因此,保持一定規模的糧食進口是必要的,

中國進口糧食是wto規則的需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不能光出口不進口,那樣既不利於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關係,也不利於中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中國進口糧食是生產成本的需要,中國人多地少,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糧食生產成本較高,而世界上有些國家耕地面積龐大,土地肥沃,機械化程度高,糧食生產成本低,中國進口糧食比國內種植的還要便宜,這樣中國進口糧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部分人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去從事製造業等中國有優勢的產業,這樣更符合經濟規律,有人會說,這不利於中國糧食安全,如果進口比例合理的話,不會損害中國糧食安全,

中國進口糧食是滿足缺口的需要,中國的耕地面積相對人口數量並不寬裕,如果用中國耕地生產全部糧食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經濟規律,因此用中國有限的耕地生產主糧,主糧以外的品種可以依靠進口解決,這樣既保證了糧食安全,又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豆,中國每年進口幾千萬噸大豆,如果不是進口,靠中國的耕地是不足以生產足夠的大豆,而且勢必會擠壓種植主糧的土地,進口大豆可以省出大量的耕地用於生產主糧,大豆屬於油料作物,重要性不如主糧,中美貿易爭端涉及到大豆,但是對中國民眾的心理並沒有多大沖擊,如果不是大豆是主糧那麻煩就大了,吃不上飯和吃不上油是不同的概念,

因此,中國進口糧食是非常符合國情和市場規律的行為,



萬事皆空70


總體上來講進口糧食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

1.中國土地資源不足,號稱有1800000000畝,這麼多的土地只能養活中國的老百姓,而不能有雞鴨魚牛羊豬這些肉吃,生活水平不會太好;

2.進口糧食有兩種用途,例如現在提到的高粱和大豆。高粱主要是為了供應酒廠,大家都知道高粱是釀造白酒的主要原材料,中國的土地大都用來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所以高粱不能自給,多數從美國進口。另外的就是大豆,17年中國進口了大約有9000萬噸大豆,主要國家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這些進口的大豆主要兩個用途,一是榨油,我們消費的豆油大豆調和油這些還有各個食品加工廠的油料來源多數基於此。榨油之後的豆粕主要作為豬牛羊雞鴨魚的飼料用於這些餐桌上主要肉食的生長提供。因此進口糧食主要是為了提供動物飼料。


所以進口糧食是必要的,同時加快農業的集約化生產,減少對外部的依賴也是迫在眉睫的,因為貿易戰的問題已經在農產品稅收上鬧得不可開交了,小夥伴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