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凶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凶手

特此聲明,以下文章乃小可推測,不足之處,望乞見諒。(全篇1900字,需費時幾分鐘)

端莊賢良的太子妃殿下在貴妃壽宴上被暗害,真是傷透了我等妃粉的心。即使大家知道太子妃殿下必然是會下線的。但實不能接受太子妃殿下竟以這樣的方式離開我們。真想找編劇大人出來好好聊聊,太子妃殿下到底哪得罪你了?

究竟是誰想要謀害太子妃殿下?有人說是齊王妃,趙貴妃;再不就是五大王,陳內人;更有甚者說是顧內人,好像說的都有點道理,但說的又都不全對,總感覺有些細節被忽略了。於是我反覆推敲劇情,竟得出一個驚天的秘密,但猜想讓人不寒而慄。

《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兇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兇手

我們簡單回顧下劇情:太子妃殿下赴登華宮參加壽宴,壽宴之初趙貴妃命人奉上牛乳想給太子妃嚐鮮,但經顧內人提醒太子妃沒有品嚐,而後,貴妃又差人獻上甜餅,太子妃食用後中毒身亡。毒是砒霜,下在藥中,卻在碗中發現。

首先可以肯定顧內人不是兇手,雖然父兄之死是張陸正一手造成的,但以女主的性格就算對張家恨之入骨,也絕不會遷怒於太子妃殿下,更不會加害於她。果真是她,將來真相大白又以何面目以示太子。

趙貴妃看來最有嫌疑,畢竟人是死在她的壽宴上,她也最有理由暗害太子妃殿下。但是細想之下覺得還是站不住腳跟。自中書令垮臺後,齊王就喪失了在朝中的話語權。太子監國,連皇帝也要忌憚三分,趙貴妃還不夾著尾巴做人,焉敢惹禍上身。況且邀請太子妃參加壽宴本意是改善與太子的關係,就算心有芥蒂,也不會在自己的壽宴中做出這等事情,留下罪證。

《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兇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兇手

齊王妃就更不可能了,她若是有此等心機,當初也不會在春闈案中著了太子的道。她提前離宮,看似是為自己製造不在場的證據,但更多可能是:父親被太子下令斬首,如今自己卻要以太子妃殿下為尊,因此不顧皇家禮法,憤然離席。

五大王據說是後期隱藏的BOSS,這是他的一箭雙鵰之計。既打擊了太子的氣焰,又嫁禍給了自己的母妃。可大家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對顧內人動了真情,而他這樣做必將顧內人置於死地。雖說成大事者不應被兒女私情羈絆,但他完全不用這樣做也可以達到目的,何必要犧牲掉顧內人。

陳內人就不必說了,自小就與太子相伴,她對太子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她是嫉妒太子與顧內人親近,但也萬不敢加害太子妃殿下。畢竟她與太子名份天定,就算是加害,對象也是顧內人,怎會本末倒置。毒藥是在碗中發現的,壽宴當晚陳內人不在宮中侍候,太子妃服藥前,顧內人已親嘗此藥,如果藥中有毒,那麼顧內人早就毒發身亡。所以可以斷定碗中的毒是有人趁著混亂事後抹上去的。

《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兇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兇手

排除了所有嫌疑之人,剩下的就是兇手。或許你會驚愕失色,可真相往往就是讓人意想不到。真正的兇手是皇帝!

試想一下,皇宮之中誰有這麼大的膽子敢謀害太子妃殿下?又是誰有這樣的能力下毒如入無人之境?奉上的甜餅不止太子妃一份,誰能確保太子妃一定會吃到有毒的那份?明眼人都知道是中了甜餅之毒,又是誰在背後引導輿情將矛頭直指碗中之毒?而不去調查有毒的甜餅?這一切似乎顯得太不合理。殿帥向皇帝請旨時,皇帝說:一個弒君的罪人,還請什麼旨。言下之意應該是說抓到她就地裁決。按照常理,太子妃遇害,就算兇手是顧內人,也應該先審明真相,佈告天下,最後才明正典刑,豈有私下處決的道理。太子肯定是猜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調令東宮衛進宮抓捕,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殺人滅口,掩蓋事情的真相。

《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兇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兇手

皇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權利

皇帝賦予太子監國之權,幫助太子徹底扳倒了中書令。父子二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更加親近了些。但是讓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離宮的這段時間裡,太子利用監國的職權將滿朝文武暗自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擅自將安平伯充公的錢財撥給了前線將士,尤其刑部尚書張陸正擅殺陸英一事,太子居然沒有向他透露過半點口風,事前不請示,事後也不奏報。

《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兇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兇手

作為帝國實際的主宰者,是絕對不允許自己大權旁落。

太子手中掌握的黃冊就是百官的催命符,只要掌握它,百官就不得不對太子俯首稱臣。雖然太子貴為儲君,但畢竟不能代天子行政令。自李柏舟處斬後,中書令一職便要另用他人,百官之中無論資歷還是威望,非太子岳丈張陸正不可。何況太子妃懷有身孕,他自然是最堅定的太子一黨。如果張陸正添掌中書令,再加上長州顧思林,太子更是如虎添翼。到了那時,太子大權在握,自己就會成為有名無實的皇帝。

《鶴唳華亭》謀害太子妃的兇手究竟是誰?往往最不可能的才是兇手

唯一的辦法就是打破太子與張陸正的聯合,那太子妃也就必死無疑了。

太子妃一死,張陸正就失去了靠山,朝中大臣必然投鼠忌器,在皇帝的授意下就張陸正擅殺陸英一事大彈劾張陸正,皇帝定會下令徹查,太子尚且自保困難,就別說他這個元兇巨惡了。到那時皇帝再扶持一個聽話的中書令,這樣又可以維持東宮,中書令相互制衡的局面。如此便又能乾坤獨斷,只是可惜了太子妃做了權斗的犧牲者。

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